书城文化棒喝中国:品味当代禅师王绍璠
2013600000045

第45章 归零(3)

在人类世界被西方宗教文明错误引导的今天,在中华民族丢掉自信、丢掉智慧、茫然失措的关口,先生点亮了时代的“心灯”,让我们有了足够的信心,从黄土大地上站起来,从沉睡的梦中醒过来,我们应该当仁不让地引领人类未来文明。

先生之德,大矣哉!

“躺在这儿的是一个永远活在明天的人”

王先生今年已近古稀。有人问他多大年龄了,他会说:“上限90,下限30。”说90的原因是,他显老,外形就像90岁的老人;说30的原因有二:一来是因为他30岁去美国,永远难忘,二来是因为他有颗30岁年轻的心。

先生是精进不止的。从周一到周日,基本没有休息,不是忙碌做生意,就是手不释卷地读书。有人说先生喜欢“折腾”,他也确实“闲”不住。他满脑子的创意和满怀的激情,推动着他不断地去尝试新生活,探索新事物。

先生的身体不是太好,最近几年,因工作疲劳犹显衰老。许多人以此攻击先生不是修行人。他们认为:一个善知识(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是不会生病。笔者倒不以为然。一个人身体的健康状况是由先天和后天因素决定的。王先生的先天因素并不好,这个他自己也改变不了;而后天的原因就是工作负荷太大、消耗太大。先生诚如孔子所言,不知老之将至,每天仍然像年轻人一样工作,如此消耗,焉能不衰?令人敬佩的是,先生在病患折磨之际,仍然淡定从容,未见其特别地烦恼,“真自在”也。

先生在五十五岁那年,就给自己做了一个规划:“五十五至六十五,‘立功’;六十五至七十五,‘立言’;七十五至八十五,‘立德’;八十五岁以后,像老子一样,不知所终。”他曾经风趣地说自己的墓志铭已经写好了,那就是:“躺在这儿的是一个永远活在明天的人。”先生的眼睛是永远向着明天的,他活在希望之中。他的生命质量之高,是一般人难以比拟的。

王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很难说讲清楚了。但有一点应该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他,是为数不多的按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的中国人。他,又是一个真正传承了中国文化并在中国文化哺育下受益的中国人。他,就是辜鸿铭先生所谓的“有着孩子般天真烂漫和老年人成熟理性”双重性格的中国人。

他,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黄东涛,2011年4月21日)

附录二 致中国企业家的一封信

中国自古有言:“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中国大地自五四运动以来,就一直响彻着百犬的吠声,呼应着“彼岸”的西洋文明。

诸如什么“真理”、“科学”、“民主”、“宗教”、“哲学”、“唯心”、“唯物”、“政治”、“经济”等吠影之声,声声输入了中国人之耳,迷惑了中国人之眼,搅动了中国人之心,丧尽了中国人之志。

殆至于今,更有甚者,诸如什么、EMBA、EDP、六西格玛、第五项修炼等吠影之声当道于主流政治、畅行于学府企业,几乎是数典忘祖到了抬错棺材、哭错祖宗之地步,全不知有我中华文明之优胜及智慧。

今天从大洋彼岸又传来一阵吠影之声-《世界是平的》又将在中国大地风骚一时,基于此,尽献上我的“逆耳”忠言,以申衷情。

尽管弗里德曼提醒我们:请注意!世界正在变平。我们国家、企业以及个人都必须找到新的方式来应付变化的世界。但是,我更要提醒的是:使弗里德曼提出这么一个“反讽”的主题,他的潜在台词应该别有所指,而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肤浅表层的所谓“印度班加罗尔现象”。

正如他在书中的第一章结尾之处所说:“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让人们不要受制于这些变化。这些都是不容易实现的,但却是我们的任务。”

在当今“手指控制论”的时代,他提出了这么一个不容易实现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与任务,但却没有给出答案。

其实,用禅宗的话语来说,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正如一句古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并且不像弗里德曼所说的“不容易实现”,而是很容易“承当”。

诚如2000年之时,我在“世纪的反思与展望”一文中所说:“20世纪人类的文明以惊人的几何基数在飞速地发展,难道我们也将随着惊人的几何基数而堕落而毁灭吗?因此,对于20世纪的反思,就在于21世纪人类何去何从。这个主题应该是人类世纪反思的主题。”

然而,这个比弗里德曼提出的还要全面、令人深思的主题,解决的答案和方案早就具足在那里,只是被人们漠视、淡忘。

如同一个禅宗公案:

学人说:“乞求解脱。”

禅师说:“放下!”

学人说:“一物也无,如何放下?”

禅师说:“既然放不下,就提起走。”

因此,给予弗里德曼所提出“不易实现”任务的答案就是放下“速度”,回归于零。

物理学上,最大的速度,最大的动力,在发动之前都必须“归零”,而后才能释放出最佳功率。这是人所皆知的定例。

也因此,回到“归零”的游戏规则,早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就具足了,作为21世纪的人们只要谦虚一点,只要认真一点,只要涵融一点,就不难找出“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伟大的中国古训背后的智慧。

正如德国物理学家波恩所说的:“我希望有朝一日,有一个人比我们这一代中的所有人都聪明能干,他能把这个世界引领出死胡同。”

(王绍璠,2006年11月)

附录三 致杰克·韦尔奇的一封信

我们很高兴看到把克劳顿维尔学院改称为约翰·韦尔奇学院,这不仅是对你所做贡献的回报与感谢,更是对你实至名归的最高肯定,真正超过了一切的荣誉。就像中国唐宋时代伟大的禅师,他们在到达了事业的巅峰之后,便怡然回归到终身master的地位,继续为造就精美而努力。

你留给最大而永久的财富,是管理的智慧、创新的精神和诚信的原则,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巨大收益;你的贡献远大于对你的回报,这也是你留给世界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就像中国古代禅师为后世留下了伟大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与风范,他们回报世界的奉献精神延续至今。

任何人对你的误解都是基于对你的了解。就像中国古代禅师所说: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有疑问才能真正去了解。因此,有些遭到误解的禅师最终还是被人们称为真正的明师。

你在《自传》中提到幸亏当年没有进入,所以才能有今天的成就。这更像中国禅师在悟道后对他的老师说:感谢你没有为我说破追求真理是怎么一回事,因而才促成我今天的开悟。

在拜读了你的自传和有关对你事业成功的报道,我们觉得你一生的事业就像是一个伟大的禅师在发扬和完成得自前辈的智慧事业;同时禅师们还不断为培养未来事业的优秀接班人而努力,也如同你把伟大事业的接力棒最终交给杰夫一样。

你在接手时,打破官僚制度,推行雷厉风行的革新运动,而被人们称为“中子弹杰克”,后来你在加勒比海度假时感悟到的“无边界”管理,以及为人们至今所称道的“没有管理就是最好的管理”等卓越理念,简直像极了中国禅师敢于打破权威,呵佛骂祖,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无畏精神。

你所倡导的“六西格玛”为创下了不朽的风范,而六西格玛的实质理念正与中国伟大禅师所推崇的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的人文精神,即“变大地为黄金,搅长河为酥酪”相同;但禅师的理念在某些意义上又超越了六西格玛的极限,而回归到了西格玛,体现了中道精神:实事求是,在哪座山唱哪支歌。

禅师们要求学众真参实悟,真修实证,正是伟大的创始者爱迪生发明创造的精神。因这种精神而在百年之后依然基业长青,而中国的禅文化也因这种精神光大百代而不衰。

你一再强调两万多员工的管理是靠诚信而成功,这在今天的世界企业界(尤其是在美国)更为重要;而中国禅宗大师们教导学众的第一要务就是:自己做主。其意义即是做一个正直、诚信、明白、独立思考的人。

你那种“不管智慧来自何方都要勇于学习”的谦逊品格,正与中国禅师“遍学一切智慧而不已”的冲虚含融精神相同。真正的智慧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遇到的木柴越多,便燃烧得越兴旺、越明亮;也像是一条道路,走的人愈多,路子便拓得愈宽广、愈深远。智慧是先导,是我们一切行动的眼目,也是人类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基础和保证。我们不仅学习无尽的智慧之用,而且也探究不竭的智慧之源。

(王绍璠,2003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