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璠
当前中国企业,假冒伪劣依旧是大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王老师给出的原因是,有些中国人大脑浸水了。这是王老师的幽默。
当然实际上大脑不会浸水,而是浸透了污染,心灵布满了污染。在这种污染之心的驱使下,一些人只要能够赚钱,什么样的东西都可以做出来,什么样伤天害理的事都可以做出来。比如中国可以干脆就有“水货”市场,让次品作为正式商品堂而皇之来卖。
但是我们看看日本人的产品,看看德国人的产品,他们没有水货。笔者在德国工作过多年,就有亲身经历。在德国,不管去什么地方购物,不管是大商场还是小摊贩那儿,不管买什么,绝对不用担心质量问题。之所以有挑选,顶多只是品牌或者款式等方面的差异而已。笔者熟悉的一个中国民营企业人士曾到德国投资办厂,开始时不免带着一些国内不少企业在质量问题上马虎过关的心态,虽然知道德国人重视质量,但是仍然带着一定的侥幸心理。结果一度因为他的产品质量有小缺陷,大批供货被德国客户拒绝,公司也几近倒闭。这位企业人士于是领教到,德国人对质量真是不容丝毫马虎,从此老老实实融入德国企业经营的游戏规则中。
为什么“德国制造”质量可靠?德国西门子公司前总裁彼得·冯·西门子解释说:“这靠的是工作态度,是对每一个细节的重视。企业员工承担着要生产一流质量的产品的义务,要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的义务。”“德国制造”的背后,还有严格的制度建设。在德国,有一个严格的法律法规网络规范着企业生产。相应地,所有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督检测机构。在法律的实施上,德国人照章办事,显得十分“无情”。笔者初到德国考驾照,就曾因为当时认为可以像国内一样可以“通融”,没有太认真练习,结果遭到失败,从而也知道表面平和的考官眼里“揉不得沙子”。
在美国居住期间,常去的一个大型食品超市里有这样的自行规定:如果收银台前排队顾客超过三人,超市马上另开一个收银台,直到所有的收银台全部开放。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定,顾客可以得到礼券的赔偿。我用心观察了很长时间,他们真的这样做得很到位。这个例子,是美国人用心经营的一个缩影。而同样的规定在中国,就实现不了。美国人这样的用心和实践,就可以见证,为什么他们做出来的产品不是水货。
实际上,我们只是在近代脑子浸水了。就企业而言,我们有遵循商业道德、精心制造产品的企业文化传承。比如有很多的“中华老字号”,就是这种精神打造出来的。就像同仁堂所曾一直坚持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但是大家都看到,今天的“中华老字号”,企业精神早已不如以前了,有很多就因为“脑子浸水”优秀企业精神的倒退,而已经被淘汰了。我们现在需要把“诚信”这种企业最基本的立身之道,作为议题提出来强调,就表明中国人已经离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很远了。
脑子浸水了,就需要赶快把水给导引出来。怎么导引出来?只要恢复用心就好,只要恢复我们本有的优秀文化精神就好。人家欧美日本已经做到了,我们有着上万年优秀文化传承的中华民族,有什么理由做不到?
(郑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