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我在国内媒体上看到一篇题为《孩子的生命只值一枚硬币》的豆腐块文章,叫我又不禁为飞飞这些孩子们担心了。文章的作者说他在刚刚出版的《中国儿童画报》上读到一篇《一枚硬币》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孩子如何从飞驰的汽车轮子下抢出一枚硬币,原因是不愿看到这硬币上的国徽图案被车轮压过。我甫一看到,吓了一大跳:难道我当年舍得一身湿爱护红领巾的优良传统,二十多年后要被发扬光大到车轮底下飞身护硬币?不瞒你说,海燕,虽然还没有做母亲,我的心里仍是一阵发紧。好在作者紧接着就亮明了立场“我们能拿孩子的生命去为一枚硬币作这样廉价的牺牲吗?”我才松了口气。但作者却不依不饶,到了文章的最后仍气愤难平,直抒胸臆道:“此文的作者和编辑,无论他们用什么冠冕堂皇的理论,无论用多么美好的动机,来解释他们杜撰的故事,都不能改变他们让儿童向飞驰的车轮扑去的可怕的教唆,你们想过这样的社会效果吗?”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看来这作者也是个当爹当妈的。
所以,与美国金博士高屋建瓴的那个梦相比,在信念的层面上,我更推崇加拿大的那个小伙儿。我是在照片上见到TerryFox的,海燕,你也应该看一看,到网上一查就会找到,他给我的直观印象就是四个字:“钢筋铁骨”!照片上,他右腿的假肢不是我们通常想像的那种足以乱真的义肢,而是从他大腿往下其实就只一根金属架。不仅如此,一看到他拖着那只金属架、倾斜着身子跑在公路上的身影,我立即就想到了英文里一句励志的话,叫“You must stand for something or you will fall foranything”,大意就是,人活着得有点支撑,否则轻易就会散架。
在23岁上遭受病魔打击的Terry Fox说,不能叫再多的人遭罪了,这种痛苦必须停止。这个单纯到每个病人都几乎本能会有的信念,才真正是支撑他跑完5000多千米的钢筋铁骨吧?海燕,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是不是这样普通一点的信念才更叫我们触手可及?就好像是我们迈开双腿,就能跟上Terry一起跑。而要追随金博士,除了要有他那样披荆斩棘的人引领,对于跟从着的除了分享他的信念,到底还是需要一些虔诚的。
这样比照下来,就像我搞不清我们这代人到底有没有信仰一样,其实我也怀疑我们算不算有信念?就这样想吧,假如我们在23岁上不得不截肢并且命在旦夕,我们有没有可能依仗一个明确的信念或者只是足够的张狂,用剩下的一条腿跑出去,去告诉人们这种痛苦必须停止?海燕,也许你也在奇怪,在中国,像Terry Fox那样面临各种病痛威胁的年轻人不知有多少,可为什么就没有站出一个Terry Fox,也许有,但能够被信念打动的人还是不够多?要么就是,跟邱少云般的革命英雄主义相比,我们太容易对不那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信念或者自惭形秽或者不以为然了?再就可能是,像我,一直以为自己所信所念的那点子玩意儿,算不上“迷信”,也是不配叫做信念的。
海燕,咱们都听到过地震、矿难、或其他灾害中一些奇迹般生还的幸存者说,是“我一定要活下去”的念头使他们顽强地熬过了种种生存极限而获救。也许信念就是这样,平日里不显山露水,可到关键处,支撑生命的就全靠它了。而对于一辈子不想当英雄也不可能成为英雄的平凡之辈,我们需要的不过就是些平凡而实在的小信小念而已。可问题是,即便是仅为了过活的信念,我们就齐备了吗?毕竟,再卑微的信念也是需要启发和传承的,否则,何来的“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呢?
海燕,你看,我一个劲儿地把信念往小里说之后,这么一说,信念就又成了大事情,要不然,以己昏昏,我们又何以使飞飞们昭昭呢?
最后,我得承认,这是一个如信念本身一样实凿儿的话题,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还真的有些累了,就先写到这儿吧。再叙。
人文格言
1.To believe is to know that every day is a new beginning.信念就是知道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2.It is to trust that miracles happen,and dreams really do come true.信任奇迹会发生,梦想也真的会实现。
3.To believe is to see angels dancing among the clouds,To know the wonder of a star dust sky and the wisdom of the man in the moon.信念就是看见天使在云端舞蹈,知道星空的惊奇以及月球人的智慧。
4.To believe is to know the value of a nurturing heart,The innocence of a child’s eyes and the beauty of an aging hand,for it is through their teachings we learn to love.信念就是知道一颗关爱之心的价值,一个孩子眼睛里的纯洁,以及一只苍老的手的美丽,因为正是通过它们我们学会了爱。
5.To believe is to find the strength and courage that lies within us.When it is time to pick up the pieces and begin again.信念就是找到,我们心中的勇气和力量,当我们要收拾起重新开始的时候。
6.To believe is to know we are not alone That life is a gift and this is our time to cherish it.信念就是知道我们并不是孤立,生命是一个礼物而且到了我们该珍爱它的时候了。
7.To believe is to know that wonderful surprises are just waiting to happen,And all our hopes and dreams are within reach.If only we believe.信念就是知道一些惊喜,正等待着要发生,并且我们所有的希望和梦想都是触手可及的,只要我们这样坚信。
人文新闻
《读者文摘》对话《读者》:用人性主义打败热点时尚2002年4月25日02:44中国青年报4月20日晚,美国《读者文摘》杂志董事长汤姆?理德和中国《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在美国纽约《读者文摘》总部和中国北京中央电视台演播厅,进行了卫星电视对话。
这是世界发行量最大和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两本杂志的对话。它们风格极为相似,美国《读者文摘》月发行2000多万册,有十几种语本,读者1亿,在世界上有着巨大影响,被称为“比《纽约时报》和《时代周刊》更能影响美国的大人物”。中国的《读者》月发行量500多万册,在中国期刊中排名第一,在世界综合性杂志中排名第四(据《国际期刊出版联盟世界杂志趋势手册》)。
这两本杂志风格非常接近,都以温情和人性见长。用《读者》主编彭长城的话说:“这两本杂志都用了几十年的时光挖掘小人物背后蕴藏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创造了一个新的主义——人性主义。”尼克松坦言他在竞选失败的日子里,被《读者文摘》里的许多文章温暖和拯救,最后一跃而起成为总统。
他后来与中国发展关系,也是受杂志里一个重归于好的故事启发。
在美国《读者文摘》总部,汤姆?理德通过卫星电视表达了他对《读者》的看法:“《读者》受欢迎大概因为它是一本梦一样的杂志,帮助了人们生活。”
彭长城在此次对话中自道奥秘说:“只有人性的东西才可征服人心。”他和汤姆?理德都认为,各自的杂志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没有追求过眼烟云一样的热点,而是始终守住人性。
7.自由FREEDOM
宝贝儿,这就是自由!
我去苏格兰旅行,完全是受了电影《勇敢的心》(Brave Heart)的吸引。影片里苏格兰高地的旷远和风笛的苍凉,无不令我心驰神往,特别是到影片最后,主人公William Wallace人头落地前那一声“Freedom(自由)”的呼喊,绕梁三日,犹有余音,叫我对苏格兰的敬意从此生根发芽。
我的第一站是爱丁堡,到了那儿才发现,苏格兰的六月依然很冷。不知是不是电影的印象太深刻了,我眼里的爱丁堡似乎仍笼罩在历史的悲壮里——天沉沉,海浑浑,河也闷闷地流着,叫人沉重得紧;在城里转转,感觉随处都是古堡古战场,墙砖屋瓦是暗红的,人们的脸颊鼻头竟也一样,叫我不由得想像他们就是在waIIace的兵阵中那些露出屁股辱敌示威的浴血将士。晚饭后,被朋友带着到城边散步,虽是一处野山坡,好像也有古迹在上边,我们到的时候,就看见有一个人围着一个残垣上上下下地打量,似乎是在做什么考证,见有人来,他很兴奋地冲我们说了一大堆话,只可惜我一句也没听懂。这时候,竟不期然地听到了风笛声,顺着声音望下去,只见清清朗朗的山坡下一个身影在缓缓前行,那里隐约有路,但看不出通向哪里,他只是兀自吹着,笛声飘飘扬扬地传上来,忽高忽低地,叫人不由得心颤。他经过一个小水塘时,我看见有一片水鸟飞了起来,在那一刻,我真的妄想,我是见到了不信自由唤不回的WiIliam Wallace。
真的走近william wallace,是在北部高地,那里遍布了wallace的足迹和传说。那里的天气也与爱丁堡不同,天高云淡,清爽无碍,完全是我憧憬中的样子。我只是没有想到,人烟会那么稀少,看到Wallace的雕像昂首旷野,不觉生出一丝英雄落寞的怅然,这大概是古今中外敢为天下先者共同的命运吧。
有趣的是,我又一次听到人大喊“Freedom”,却是在美国纽约上州一个窄小拥挤的车管所里(Department of Mot or Veh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