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零和游戏
20131500000018

第18章 投机的恶果

人们往往这样,只想承担最小的惩罚以换取最大的“便宜”,可结果只能是失去更多。

有一个人因接受贿赂而被带到法官那里。这个人罪行昭著,所以人人都希望他受到应得的惩罚。法官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提出三种接受惩罚的方式让犯人自己选择。第一种惩罚是罚100块钱,第二种是抽50鞭子,第三种是吃下5公斤洋葱。

罪犯既怕花钱又怕挨打,就选择了第三种。“这倒不是什么难事。”当吃下第一颗洋葱时,他这样想。可他越往下吃越难以忍受。

吃下两公斤洋葱之后,他流着眼泪,喊道:“我不吃洋葱了,我宁愿挨50鞭子。”他是个守财奴,不愿多花一个子儿。

执鞭的衙役把他按在一张板凳上,他看见衙役凶狠的目光和结实的鞭子,不由吓得浑身发抖。当鞭子落在他背上时,他疼得大叫起来。当打到10下时,他终于受不了了。“大老爷啊,可怜可怜我吧,别再打我了,就让我出100块钱吧!”

这个罪犯,他不想挨打,又不想出钱,结果是受到了三种惩罚。在游戏中就有一个“镇定者”的投机策略,它以“聪明”的方式来占人家的便宜,因此显得更难对付。它在竞赛中名列27。

“镇定者”首先争取与对方建立双方合作的关系,然后才偶尔试探看看是否有便宜占。这个规则通常是合作的,但是如果对方经常背叛的话,它就背叛。

但是如果对方合作,它则会在开头十几步或二十几步中合作,然后再夹入一两次背叛。等到双方的合作已建立,它指望能哄骗对方原谅它的偶尔背叛。如果对方继续合作,这种背叛就更加经常出现。然而只要“镇定者”平均得分保持在每步2.25分以上,它就不会连续背叛两次,而且背叛不会超过1/4。它尽量避免自己做得太过分了。

还有就是前15名中惟一的那个“不善良的”“哈灵顿”程序,它的对策方案是:首先合作,当发现对方一直在合作,它就突然来个不合作;如果对方立刻报复它,它就恢复合作;如果对方仍然合作,它就继续背叛。该程序一开始得分很高,但当除了“一报还一报”之外的其他程序开始消失时,其得分就开始下降了。

这些想占便宜的投机规则一旦进入模拟生存竞赛,遵循适者生存的方式——即一个在当前规则分布中平均来说是成功的规则,将在下一代的规则分布中占更大的比例——它们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开始时,所有类型的成功规则都将很快增长。但是在不成功的规则消失后,就要求这些投机者的策略必须能与其他成功的规则相抗衡。此时靠占别人便宜的成功者就很快被淘汰出局。

这些投机者们无疑在最后的生态选择中被淘汰,整个环境中善良性仍然占据着主流。

对方的成功是你的基础

产生投机策略的原因,就是人们不满足于合作所带来的得分。因为利益还有增大的空间,尽管这是建立在对方损失的基础上。还有,就是人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成功而引起自己的嫉妒。产生嫉妒是更加可怕的,因为它所引发的是,宁可自己少得也要比合作方多得,这一使双方皆输的策略是不可能会长久的。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因为人们并没有将眼光看到整个系统的最终结果,而只是着眼于眼前的既得利益。

在一个“非零和”的世界里,你没有必要去嫉妒对手的成功,因为对手的成功正是你成功的前提。打交道的对方并不一定是你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在一项交易中你的收益与对方的收益往往是不可比的。你的目标并不是力争比打交道的对方做得更好,而是力争在与同样的对手打交道时,自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要求自己比对方做得好不是一个很好的标准,除非你的目的是消灭对方。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目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追求这个目的有可能导致危险的冲突。如果你并不想消灭对方,比较你的得分与对方的得分,就可能产生引起自我毁灭的嫉妒心理。一个更好的相对标准是把你所做的与处在相同情况下的其他人所做的进行比较。对于一个给定的对方策略,你是否做得最好?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得更好吗?这就是检验表现是否成功的一个很好的标准。

因此在一个非零和的世界里,为了你自己做得好,你没有必要非得比对方做得更好。特别当你要和许多不同的对手打交道时更是这样。只要你自己能做得更好就让他们每个人做得和你一样或略好些。没有理由去嫉妒对方的成功,其他人的成功是你自己成功的前提。

第一次登陆月球的太空人,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当时阿姆斯特朗所说的一句话“我个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早已是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名言。

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中,有一个记者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

在全场有些尴尬的气氛下,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四周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人。”

大家在笑声中,给予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你会不会欣赏他人的成就呢?你愿意不愿意从心里给别人热烈的掌声?一个人不以对方的成功为基础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在生意场中也是这样。一个从供应商那儿买来东西的公司期望与供方和买方建立互利的成功关系。妒忌供方的利润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任何通过不合作行为(如不按时付账)来减少这种利润的企图,都将激起供方的报复行动。供方的报复行为有多种形式,而且很难轻易察觉。如拖延发货,较低的质量保证,不愿意打折扣,或者不交换市场条件变化的信息。这种报复使得嫉妒代价很大。买者不要担心卖方的相对利润,而应考虑是否采用其他更好的购买策略。

我们在买东西时,往往算计对方挣了我们多少钱,其实这是毫无意义的。在一个问题产生后,人们往往寻找问题的历史成因及追究谁该负责,而忽略了本该达到目的,于是陷入到困境之中。

成为别人可以信赖的人

几个人合伙开一家商店,做些童叟无欺的买卖,发了一笔小财,账目结好了,人人盘算着自己的利益。因为分红没有令所有的人心满意足,争辩的声音正闹得不可开交,这时一个邻居冲进来嚷道:“房子失火了!”

“赶紧,赶紧,抢救房子,抢救货物!”一个合伙人喊道,“快跑出门去!这些帐目现在我们不要算了。”

“不算也很好,只要我先到手我那一百,”另一个嚷道,“钱不到手,我决不跑出这个屋子!”

“两百应该归我。账目上说得明明白白!”又有一个喊道,“其他的人无论怎样都不应拿这笔红利!”

这个说:“为什么?”那个说:“怎么样?”又一个说:“不,你错了!”竟把火灾当做儿戏。这些愚妄的家伙吵得那么长久,浓烟呛住了他们愤怒的声音,于是他们的红利、他们的争吵以及他们本人,都化成了灰烬。

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如此愚蠢的人。但与之相类似的版本却无时无刻不在上演。我们知道“嫉妒”与“刻意的竞争”并不能给我们带来成功,却常常使我们因此陷入“困境”。

如果我们不能以一颗更为积极的心来感受这个世界,我们是不能获得成功的。通过对困境游戏中成功策略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以他人同样能获得成功为基础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在“一报还一报”的程序中,甲方没有一次循环的得分是高于乙方的,最终经多次循环后却得分最高,最为成功。这生动地说明企业不必苛求在每次交易中都获利,与合作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和信誉,让所有的合作方都得到他们自己应得的利益才会取得最大的成功。尤其是在社会化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建立在使对手不断弱小基础上的合作将不会长久,并最终会将自己淘汰。

在“零和思维”中,一个人赢,另一个就输。譬如下围棋,为了能赢,一个参赛者必须在大部分时间里比对手做得更好,白棋赢黑棋就输。这种思维一旦带人到现实世界中,我们就应该换一种角度看待。一般来说,双方可以都做得很好,也可以都做得很差。

双方的合作是可能的,但并不是总能实现。这就是类似囚犯困境的情形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原因。

人们倾向于采用相对的标准,这个标准经常把对方的成功与自己的成功联系起来。这种标准导致了嫉妒,嫉妒导致企图采取行动抵消对方已经得到的优势。

在囚犯困境的前提下,抵消对方优势只能通过背叛来实现,但是背叛会导致更多的背叛和对双方的惩罚。

“哈灵顿”程序就是一个有着很强输赢观念的程序,它得到高分时,对方必然得到低分。它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的。

开始,可以说“哈灵顿”占足了那些“老实人”的便宜,这使得它的排名一度靠前,成绩不错。但在模拟环境中,由于失败策略要被淘汰出局,所以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在剩下的相对成功策略中,“哈灵顿”就表现出了它的“先天不足”——这个好占别人便宜的成功者,也要被淘汰。

艾克斯罗德的实验一开始,差的和好的程序具有相同的比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差的被淘汰,好的则繁荣起来。如果成功是来自与其他成功的规则相互作用的话,这个成功将孕育着更多成功。如果一个决策规则的成功是靠占人家的便宜得到的,那么当这些被占便宜的规则消失后,剥削者赖以成功的基础就被侵蚀了,剥削者也就要遭受到同样的命运。

投机者是得不到好结果的

同样是“一报还一报”的变形,“乔斯”就是一个过于“聪明”而狡诈的规则。它总是试图偶尔进行背叛而不受惩罚。它的规则像“一报还一报”一样,它总是在对方背叛之后立即背叛。但是它10次会有一次是在对方合作之后背叛,而不是在对方合作之后总是合作。因此,它试图偷偷地偶尔占对方的便宜。这个“投机者”虽然只是“一报还一报”的稍稍变形,但是事实上它的整体绩效却差多了。

像“乔斯”这样的投机思维,几乎被认为是智慧的主流。人们总试图在成功的规则上面找到更能占到便宜的“捷径”,可结果却常常相反。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个道理。之所以讨不到便宜,是因为投机者的目的是为了占到便宜,占便宜就要以对方一定程度的牺牲为条件,只有这样你才能拿到那个5分,而这首先就违背了成功法则的第一条原则:善良性。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恰恰揭示了耍小聪明者的报应。中国的传统哲学则更多地相信“大智若愚”。人们认为一种令人钦佩的“愚”,是真正自发创造行为产生的自然结果,是比“聪明”更难得的品质。

“机巧”是损害纯洁之心的一种污染剂。要变得聪明并非是一件多难的事,而变成一个远非聪明所能企及的“愚者”,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在的人的接受的信息比以前的人接受的都要多得多,所以无论是在聪明的程度上,还是在伶俐的程度上,也都超过以前的人。然而,他们的生活,却未必比以前的那些人幸福。

古语说:“人至察则无徒”,即过于精明的人是不会有太多的朋友的。所以,只有能宽容别人;别人也才能宽容自己。许多人往往是当别人要得到某种东西时,自己就会惟恐在这方面损失了什么利益,而千方百计地去阻挠别人得到,却认为这才是“精明”。

实际上,这完全是对精明的曲解。

如果不具备善良性,任何法则最终都将被淘汰。

害人者必将害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鹿和马为了一块草地争吵得不可开交,各人都想将这块草地占为己有。最后鹿仗着自己那对厉害的角,终于战胜了马。这对马来说,简直是无法容忍的屈辱,因为谁能甘心失败呢?

怎样才能重新把鹿赶走呢?马考虑来考虑去,终于想到去求助于人。它找到了一个很强壮的男人。这个人来到草地,同鹿干了一仗,将鹿杀死了。

从此,这块引起纠纷的草地,完全归马独自占有了。不过,那位帮助马取得胜利的男人,也已将马占为已有了。他说:“我帮了你的大忙,因此,你从此也得为我服务。”

他在马背上架了鞍具,给马头套上马笼头,又在马嘴里安上一副结实的马口铁。然后,这个人对马说:“因为我帮你取得了胜利,所以从今以后,你就得老老实实地听我使唤。”

如果你总是处心积虑地想害人,最终受害的只能是你自己。

在从第一轮比赛中吸取不同教训的人之间的对局中似乎出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第一轮比赛的教训有两个:一是要善良和宽容;二是要多占便宜,即如果其他人是善良和宽容的,那么就可以占他们的便宜。

在第二轮中吸取教训一的人受到了吸取教训二的人的伤害。

像“镇定者”和“检验者”这样的投机规则,有效地剥削了那些太好说话的规则。

但是吸取教训二的人自己总体表现也不佳。原因是在试图占他人便宜时,他们经常受到足够的惩罚以至于双方的最终得分比双方合作可能得到的少。像“镇定者”和“检验者”,只分别名列27和46。它们与只有不到1/3的规则相遇的得分超过“一报还一报”。没有任何试图使用教训二来占便宜的规则名列前茅。

虽然吸取教训二的规则能伤害吸取教训一的规则,但是在竞赛中没有任何参赛程序能从企图剥削“好说话”的程序中得到比它所受到的损害更多的好处。此时,应验了那句话:害人者必将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