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本色
2012600000006

第6章 语言文字(1)

如果想要更加熟悉中国人,比长城还要严峻的障碍是他们的语言。汉语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语言。从它产生起,无论是在语法结构上,还是在书写形式上都没有经历太大的转变。因此它比过去或现在的任何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都更加广泛而且深远。像其他语言一样,汉语也有一个从发展到衰弱的持续的变化过程。

一个人只有到达能够使用另一种语言讲话,并且思考的程度,你才算是真正地了解了那个民族。

如果想要更加熟悉中国人,比长城还要严峻的障碍是他们的语言。汉语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语言。从它产生起,无论是在语法结构上,还是在书写形式上都没有经历太大的转变。因此它比过去或现在的任何一种语言产生的影响都更加广泛而且深远。像其他语言一样,汉语也有一个从发展到衰弱的持续的变化过程。新的思想需要新的符号来表达。因此平常不太使用的字,连同它们所代表的思想就遗失或者改变了。但是他们的造字法体现了这个民族节俭的习惯。即使有新词产生,原有的任何词也不会因此而消失。其结果是词语数量庞大,可以说没有人能“数得过来”。汉语中意思明确的汉字总数估计有25万到26万。中国的权威字典--《康熙字典》收录了44449个汉字。即使是受教育的阶层,大约也只用到其中的10000字。九卷本的中国名著四书、五经只包含了4601个不同的汉字,尽管这九卷中就共有20万的词语。因此生僻字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常用字的数量。中国人形成了卖弄词藻显示学问的习惯。他们搜寻,并且使用早就被人遗忘的汉字以此来展示渊博学识。一种方法就是用大量从最古老的语言中挖掘出来的汉字来装点一篇历史纪录或者一篇散文。这就加大了学习汉语的负担,使它变成了一项做不完的工作。但是这也有个好处。无论是受过教育的还是没受过教育的人,在日常阅读当中,如果认不准某个字的字形、发音或是意思,都不会感到羞耻。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

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汉字不是由字母组成的。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完整的意思。因此它读起来像是一种单音节的语言。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每一个汉字对应的音节比我们的语言要多。平常使用的时候它并不比英语的音节少。在书写方面,它的写法是从上到下,从右到左。一本中文书的最后一页恰好是我们的书的第一页。汉字的书写工具是一种用上好的骆驼毛制成的刷子和印度墨水。中国的印刷术产生的时间比欧洲的艺术要早好几个世纪。其过程非常简单。先把手稿按照要印出的样子,一页一页准确地写出来。然后粘在一块木头上。雕刻工人就会把笔画与笔画之间的东西刻掉,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来,其他的地方凹进去。在每个刻好的木块上面刷上墨水,把一张白纸放在上面,按一按,然后拿走,每一页都这样做好,一本书就印成了。在中国,文人们写出几卷本的手稿并不是一件稀奇事。但是中国的文学家也像其他地方的文学家一样,不可避免的有字迹不易辨认的习惯。他们的手稿通常来说要由那些专业的抄写员重新抄写。

由于没有字母,并且存在大量汉字,阅读汉语的工作就显得极为繁重。每一个字都要单独去学,当一个学生掌握了1000到5000个汉字的时候,接下来的几千字也要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已经掌握了的汉字对于学习新字没有什么帮助,只是让你可以更快地认识到它们的特殊形状,以便于分清这些字。一旦你认识了这些看似相同的汉字,它们就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让人去研究。学习外语的学生学到的不仅是如何用这种外语进行思考或者讲话,他还更多地了解到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每个字都是一幅或清晰或模糊的照片,它上面印着这样一种观念:用这种语言的人们享用它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中国的书面语更是如此。在原始的形式中,文字就是对于它们要代替的物体的粗略的勾画。它们经历的第一个改变是省去了一些不重要的线,剩下的图案只是代表特殊形状或者物体的基本特点。因此用一个竖线表示人的身体,用两个分开的线表示腿;对于一只羊,就用几条线代表它的角,它的头,它的足,以及它的尾巴。牛就用几条线画出它的头,它的两个角和一个尾巴。太阳就用一个圆圈中间加一个点来表示。树用线条表示出它的树干,树根和枝叶。这样确保了用有限的形状表示出简单的物体。

下一步就是要把这些简单的轮廓线组织起来,使它们可以表达思想而不仅仅是物体。研究造字的过程特别令人着迷,因为大量的复杂的文字是表意符号。如果把每一部分从组合的各部分中分辨出来,那么展现在你面前的就是中国人的关于部分的观念。这些部分组合起来,形成文字要表达的思想。那些远古的中国造字者,使这些组合凝聚了他们自己要表达的思想的概念。这些概念常常是粗糙的,不充分的,甚至是奇怪的。

这里用几个组合字举例说明。两棵树代表小树林(“林”),三棵树则代表大森林(“森”)。太阳放在月亮旁边表示明亮(“明”)。一个囚犯用一个在笼子里的人来表示(“囚”)。门里面放一个口就是问。一个口加一只狗就是吠。一个女人注视着窗户外面就是妒忌的意思(“妒”)。房檐下有猪暗示了中国人对家的观念。一个女人站在屋檐下的猪旁就表示结婚(“嫁”)。把一个女人放在扫把旁边就是“妇”,它画出了人们观念中的女人在家庭中的主要职责。另一方面,人们把一个女人放在一个儿子旁边就代表好,用图画表示了他们对于男性子嗣的喜爱。人们还用屋檐下一张口,口下一块田暗示了他对于财富的朴实的观念(“富”)。其他我们看来更自然的组合例如“白”加一个“心”代表害怕(“怕”);一个人旁边有只手意味着帮助的意思(“扶”),人站在言字边代表“信”。人们都能认出虎下一颗心就是“虑”。

但是在用女人代表和平和休息方面却不那么光彩。他们用一个在屋檐下的女人表示“安”,两个女人放在一起表示吵架,三个女人放在一起表示最不光彩的私通这两个字都已经退出了现代通行的汉字。第一个是上下各一个女字,第二个字是“奸”字的异体字--译者。。总的来说,这些组合表达的思想观念是错误的,频繁地使用“女”这个字在本质上来充分显示中国人认为“女性形成错误”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些亚洲人在歧视妇女方面比法国人做得更早,比他们走得更远。当发现一个人有罪时,法国人会问“那个女人是谁”,他们把这种观念编织在他们的语言结构当中。他们把女人当作诱惑和罪恶的主要源泉,并以此来展示他们和亚当的关系。

一种相似的特点也存在于短语和成语的创造上。他们的习惯用语不是简单,就是奇怪,充满了暴力,并且有些词语和他们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没有联系。让我用例子来解释:他们通常用白色代表无用或是失败,这显示了他们对于白色的一种特别低的普遍看法。“白痴”的意思是无用的人;“红人”就是指成功人士。“白房子”就是茅舍;“白说”就是立不住脚的观点;“白跑”就是徒劳无功。由于日常用语是由这样一些短语和成语组成,虽然时间已经拨去了它们原始的力量和联系,但是很容易看出,熟悉无数汉字的任务比把它们组织成(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看)可以理解的和正确的句子要困难得多。一些外国人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字知识,但是外国人说不了合乎语言习惯的汉语。在后一方面,外国人的失败更加惨重。

幸运的是汉语的语法没有制造更多的麻烦。它太简单了,以至于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由于长期的使用,词语已经变得灵活而多样,它们可以随意充当句子的不同成分。一个词可以作名词、动词、副词、形容词,或者根据说话者的需要,为其他次要的目的而服务。汉语中基本没有语气、时态、人称、性数的变化。动词变化,词尾变化和整个助动词非常明显只是因为它们的缺失。单个的汉字修饰词根。语素的使用受到附加的汉字的影响。少数的几个受过教育的中国人(他们曾经做过学习英语的尝试),带着恐惧和惊讶,来看待他们视为笨拙的、有语法结构的我们的语言。必须承认,即使一个人的母语是英语,如果他不小心,也会犯错误。对于外国人而言,学习掌握英语也就是一件没有希望的任务了。

曾纪泽手书扇子

一位中国著名官员从下文情况判断,这位中国官员是曾国藩长子曾纪泽。曾纪泽,清末外交官。1877年,承袭爵位入京,开始接触外国情况。1878年任出使英国、法国大臣;1880年兼充出使俄国大臣,谈判改订《里瓦几亚条约》,于1881年2月24日签订中俄《伊犁条约》。1883、1884年在巴黎就越南问题与法政府谈判,反对签订《中法会议简明条款》,1884年4月被免出使法国大臣兼职。1885年6月,交卸出使英、俄大臣职--译者。在一次与笔者同船航行的时候,曾将他的一把扇子赠予我作为我们相伴而行的纪念品。这位官员是他们民族的知名学者,一位永不厌倦的学生。他在家丁忧守丧,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仅靠一本《圣经》,一本韦氏词典,一份华滋的作品,一本《赞美诗选》的副本,以及一些手抄本的书,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学习英文。附上这幅扇子照片的复制品部分展现出他的成功。画上的每一笔,无论是英语的文本还是汉语的文本,都是他用中国的普通毛笔完成的。而后者无论从诗体还是书法方面讲都是一流的。当你考虑到他的书写工具时,可以说他的英文写得棒极了。在漆黑的海上,侯爵提到了让他警觉的雾;红色的水是河口浑浊的水流,它标志着旅行的结束。船长的床就是一个沙发,扇子的赠予者和笔者就坐在上面,促膝长谈。笔者在船长室里度过了整个旅程。虽然有一些奇怪的词语的分割和语法的笨拙,但是它却准确地再现了原文的主要意思。

这位知名学者的另外一个努力却并不那么成功。他陷入助动词的泥淖之中,没能上岸。这里抄录他的一首诗的英文翻译,这首诗也是写在一把扇子上面,为赞扬一位学术有成的美国朋友而作。这首诗的汉语原文和刚刚提到的那首一样出色。只有圣人的门徒能将天道、地道和人道统一。

所有人的知识当中都应该包含宇宙的知识。

但是只有圣人了解。

我听闻已经有足够多的学者编辑了科学的分支。

所有中文和外文的书都是经验。

选择最深刻的学问来思考是正确的做法。

取下龙身边的珠宝作为你的力量。如上所述,中国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它们所要表达的思想的图画。它们暗示了思想,却没有给出任何发音的线索。没有一点微小的提示能够指导困惑的学生如何发音。汉语的书面语与美国或者欧洲的书面语不同:汉字画出意思,但是在语言中应用它就要学会如何把它分开。在英语中,词语或者字母的组合指导人正确地发音而不是象征它的意思。

虽然汉语的语调揭示了各种思路,话语的细微转折,以及英语无法了解的精确而隐含的意思,但是有许多话题,汉语没有词语来表达,许多思想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形式。这仅仅是因为这些观念还没有进入中国人的头脑。例如,关于科学的语言,即使是出现在我们普通学校的课本当中的最简单的术语和习语,在中文中都找不到对应的表达方式。因为他们对科学,甚至是最简单的知识都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