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辽宁民间文化
20104600000004

第4章 锦州干豆腐

锦州干豆腐是辽宁著名的传统特色产品,锦州干豆腐又以虹螺岘干豆腐最为出名。素以“干、薄、细”著称,堪称“辽西一绝”。薄如纸,色泽微黄,口感细腻,柔韧耐嚼,满口生香。

虹螺岘乃锦州城西南五十里处的一个万人小镇,因位于虹螺山腹地而得名。虹螺山方圆数十里,峰峦叠嶂,主峰有个泉眼沟,有无数处淙淙泉水从山岩隙缝中涌出,成潺潺溪流,汇入山下的女儿河。虹螺岘的干豆腐便独得这清洌甘泉的滋味,格外细腻醇绵,令人食之如饮佳酿,久而成瘾,难舍难弃。

一脉溪流从山上蜿蜒而下,山就有了灵性,山下的村庄便有了生机。朝朝暮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几辈子的山里人家都在这里繁衍生息。

几只狗在村庄里游荡,漫无目标,怡然自得。公鸡们跳上枣树,俯瞰这美好的日子。这个寒冷的冬天里,冻不住孩子们。有刚要会走的娃娃,也不甘寂寞,蹒跚着追逐一群野惯了的丫头小子。大人的心情是喜悦的,本以为娃娃今冬不能会走了,冬天来了,穿了棉袄棉裤,娃娃身上的负担就重了。没有想到,娃娃奇迹般地踉跄了几下,竟然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这下,喜坏了早起忙碌的男人和女人。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老话讲得没错。山上有灌木,可以做柴烧。这几年,日子好了,家家安装了暖气,自己烧小锅炉。外面的四轮车便呼呼地往山里拉煤。屋子暖和了,乡下人的心里却不熨帖。那煤是好煤,呼呼地烧啊烧,内心却耐不住的烦躁。乡下人不缺快乐,他们能够自己找乐。可是,乡下人不能没有烟火气。是的,烧灌木和庄稼秸秆,满山谷都是过日子的味道,弥漫着,升腾着。乡下人的心是暖的,心是舒服的。

尽管山外面有个叫文明的东西,但是山里人家有时候不适应。就像锁柱家的小卖店一样,也学习过山外面叫了几天超市。不过,没有维持多久,锁柱的爸爸就把牌子换了回来,把收款机丢到了粪坑。小卖店改成超市的确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乡下人都跑去看热闹,却看出了一腔的恼火。

锁柱在门口守着一台收款机,乡亲来买东西,他就拿一个家什扫一下,发出吓人的轻“哒”声,然后“咔吱吱”地叫唤着吐出一张票票来。票票上写着货物的钱数,一五一十地准,一点人情味都没有。乡下人过日子,都有一个措手不及的时候。没带钱要写账本的,有了冰冷的机器,就是摆明了不再赊账。乡下人差个毛八七的零头,该抹掉就得抹掉。不是赖账的事,是人情,懂吗?不喝山里水的人,不吃山里饭的人,你们哪里懂这些朴素的情感。

还有更难以接受的是,这个脑袋被门挤了的锁柱,竟然在屋子里安装了不少监控镜头。不管是兄弟媳妇还是姨丈母娘,只要进了超市买东西,就死死地给你监控住。抠鼻孔能看见,提裤子也能看见,隔壁三丫买乳罩躲在货架子后面试大小也能够被看见。这叫什么事情呢?我来你的地盘买东西,就没有了隐私。乡下人搞不懂这些,都说锁柱年纪轻轻地学坏了。也有报复的愣头小子,进来不买东西,偷着捏碎了几包方便面。

一脉山泉里面没有鱼,也没有虾,只有甘洌。可以浇灌地里的庄稼,也可以温润家家的牲畜的胃。不过,山泉水的确有神奇的地方。后街的老胡家做干豆腐卖,本来不是什么新奇事。做了几辈子了,都是小打小闹。可是自从山里山外道路畅通以后,老胡家发现,山里做出的干豆腐比外面卖的干豆腐干、薄、细。这个发现,就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一样给山村带来了光明。是水土的缘故,是民风的缘故。别处的干豆腐真的没有这地方的好吃,虹螺岘出过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可是,全国人民知道这个地方不是因为传说,而是一张薄薄的干豆腐。

无风的山村,炊烟袅袅。院子里飘着好闻的豆腐香味,还有杆子上挂着的豆腐布,不招摇,安宁地悬挂着山里人的骄傲。像一副水彩画,恬淡素雅,不魅不妖。吃一口新做出来的干豆腐,齿颊萦香,过口难忘。来辽宁,别忘了带走一包干豆腐,不用吃,拿在手里都能够感受到一抹暖暖的芬芳,还有一股农家的喜气,一下子就撞进了你的胸膛,想甩都甩不掉。因为你来过,你就不会忘。因为你吃过,你就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