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辽宁民间文化
20104600000021

第21章 年的味道:过年

先起来的多是男人。缸打满水,院子扫干净,抄劈柴的镐带着风声劈木头。女人在外屋灶间忙着做年饭。娃惺忪着眼忘了昨夜的承诺,光着身子在被窝里不起来,耍赖。女人抓几次,娃往炕里缩,一直缩到窗台边上,打个横仍赖。男人在窗外点响一个炮仗,娃鱼跃跳起。女人很容易逮住,三下两下将娃装扮得焕然一新。娃溜下炕,墙头立着个红炮仗支棱着捻等娃点。娃胆小,不敢用火柴。找一米多长的秫秸棒棒,伸灶膛里引着。哆哆嗦嗦瞎捅,越怕越点不着。总算捅着了,劲太大,炮仗一个趔趄倒在那。娃丢魂般地往回跑。捻没引着,总算有惊无险。再点,胆大了,捻哧哧冒着烟,响一下,把石板坐了一个黑印。翻着筋斗在半空中响第二下,红红绿绿的纸片似天女散花飘落下来。

娃拍着手欢呼:“过年了!”声音很响很脆,家家有娃,喊声爬过墙头,够到一块堆,此起彼伏,传得老远。新年在娃们的欢呼声中真的来了。

年饭吃得飞快,中午的饭菜会更丰盛,攒肚。大人的活有的是,饭碗刚放下,女人烧一锅热水。摁着娃的脑袋一阵突撸。娃不老实,水扑腾得哪都是。娃是土猴子,洗黑了一盆水。女人边泼水边笑说做肥能上二亩地好高粱。锅底的火没熄,女人就锅打盆糨糊。锅底的火仍不熄,打一盖帘焖子,煮一盆粉丝。半头晌的时候,一大块猪肉下了锅。直直腰出门的当,见男人已贴好了挂钱,春联。娃跟头把式地跟着忙乎。三个脑瓜出了院,聚一堆,东瞧西瞅,品头论足,唧唧咕咕。忽的女人“糟了”一声进屋,猪肉煮落了锅,筷子一扎稀巴烂。男人笑着打趣:“没牙吃正好。”女人羞红了脸,似新贴的红春联鲜艳夺目。

天很快黑了下来。噼嚓吧嚓进屋一群娃,大娃,小娃,男娃,女娃,不怕冷,挨家串。进屋先看满屋的年画。小女娃给大家伙出了个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大一点上学的男娃学过,喊着说出来。男娃们起哄,小女孩剜了一眼上学男娃,不乐意。又说了个闷给上学男娃猜“纸里包火”。上学男娃猜不出,脸憋得通红。女娃们胜利,齐说是灯笼。这才注意娃们手里各提了一盏纸糊的灯笼,还未细看,娃们早已风一般飘到院外。长胡同张着嘴,把娃们一个个都吞进肚,连噼嚓吧嚓的脚步声一起咽了下去。

自家的娃也想野,挣着往外追。女人怕碰着,硬拦住。男人在墙头栽炮仗,一大溜足有一百多。一万响的红鞭没地方挂,东园子腰粗的老枣树伸一个大杈子在头顶。男人把红鞭挂上去正合适。女人和好了面,调好了饺子馅。年夜的饺子馅多是羊肉的,图个吉利一年里过日子扬兴。娃总捣乱,抢擀面杖。女人笑:“能干的不干,不能干的抢着干。”忙着的男人听出话里有话,紧几把手忙完,过来抄起擀面杖擀皮。娃蔫蔫的不敢吱声。女人唤娃翻几枚钢蹦,往饺子里包。谁吃着有福,娃又欢起来。

女人这屋那屋又多点了几只蜡烛,连西厢房粮食囤里都亮亮堂堂。烛光晃动,摇曳出一副醉人的图画。

半夜十二点,四面八方鞭炮齐鸣。开始能听出鞭炮响动,听一会儿听不出个数来,咕咚咕咚响成一锅粥。娃在火堆前捂着耳朵看热闹,女人把煮好的饺子端上了桌。男人祭了天地,放完鞭炮,全家上桌吃饺子。娃忽地想起钢蹦的事,先夹了一个饺子,吃一口没碰上。又夹了一个饺子,回头捅盖帘上的,捅一会儿没碰上。再吃碗里的,“嗝蹦”一下咬住,撒欢的吐出来。娃说:“过年真好。”又说:“赶明咱还过年。”男人和女人憋不住笑,轻捶一下娃的背。

没有麻将可打,没有电视可看,三个人影坐在火炕上守年夜。烛光还很亮,外面没有了鞭炮动静。娃挺不住困,枕着女人的腿睡了过去,偶尔说一两句梦话,全是在外疯耍的疯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