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企业的病根子
20092500000026

第26章 中国企业的病根子(6)

印象中曾看过一段有关老北京的饕餮们如何吃驴肉的文字介绍。大意是先用铁索将驴子捆在铁桩上,然后一边用滚烫的开水浇驴子的屁股,一边用锋利的刀子割下鲜红的驴肉,据说这样吃进口里的驴肉味道特别鲜美嫩滑。中国人烹龙炮风,生吞活剥的技术的确是无与伦比的,但人们很少想到与卓越的烹调技术一样令世人叫绝的还有我们的杀人技术、折磨人的技术,外国佬痛恨一个人,整治一个人,基本上是一刀砍了,一枪毙了,一根绳子吊了,即使是折磨,也不能跟我们老祖宗相提并论。我们老祖宗的杀人技术之精,折磨人的本领之高,堪称举世无双,不要说亲自体会单是听听就头皮发麻,不寒而粟。追根究底,这不能不说和历史上人民长期受压抑、遭屈辱有关。

9、迷信与盲从

究竟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迷信?我们不妨把迷信分解为迷和信。迷是眼迷、耳迷、心迷、迷惑、迷糊;信是相信,信任、信赖。大凡迷而后信,先迷后信的都可看作是迷信,对伟人、大人、权威、圣人之言、祖宗遗训不加分析的运用是迷信,对名家、名匠、名星的过度崇拜是迷信,对科学、对自己、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绝对信赖是迷信,甚至对情人对父母的言听计从也是迷信,迷信不只限于对鬼神、上帝、佛祖、老天爷的盲目信奉。

中国农耕社会是迷信盛行的社会,中国农耕社会的人民是执着于迷信的人民。婴儿取名字要看五行,缺什么,补什么;小孩子受了惊吓,母亲要撒米叫魂;亲人生了一点难治的疾病,家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医生而是巫婆神汉;成家立业时,男女双方须交换生辰八字以防相克;出门经商谋生要择日子,七不出八不归;建房造屋、先人入土少不了方士看风水;人生得意,家业兴旺时要感激列祖列宗的护佑;人生失意,家业凋零时要请瞎子算命摆卦,富烧香穷算命。天不下雨、河水泛滥、蝗虫横行、老虎肆虐、两国交战、大事小事家事国事无不祭天请神。帝王将相迷信,贩夫走卒迷信,东西南北迷信,男女老少迷信。迷信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

其实中国人也并非特别迷信,并非天性倾向于迷信。只是跟西方人相比,中国农耕社会的历史特别长,人民长时间陷于蒙昧状态之中,无知无识,对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知之甚少,缺少基本的鉴别能力,愚昧使中国人更容易坠入迷信。愚味是迷信的主要原因,迷信又反过来强化了愚味。迷信的人时常拒绝科学,远离科学,迷信群体大多是弱势群体,他们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孤陋寡闻,愚味与迷信互为因果。

中国人信鬼神拜菩萨,完全是取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在中国人的鬼神世界里,山神、土地神、灶神、财神、阎王、龙王各有不同的职能,哪个神对人们有用,哪个神显灵,人们就敬谁,就给谁烧香磕头。反之则无人理睬,庙门冷落车马稀。中国人骨子里头虽然非常敬畏神,但无灾无难时是很少把鬼神放在心上的,大多数中国人都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无事不登三宝殿。中国人拜神信佛时很注重许愿这个环节,如果神能满足信徒的某一世俗要求,那信徒就会按获益多寡对神予以相应的回报。与其说是迷信,倒不如说是与神互惠互利。不少人住家过日子很精明,但一到巫婆神汉身边就糊里糊涂,呆头呆脑,道理很简单:鬼迷心窍。这里的鬼即是心中对财、权、色的贪求,财迷心窍,利令智昏也。

迷信使人多疑。迷信的人畏首畏尾,前怕狼后怕虎,缩手缩脚,在迷信者的眼中草木皆鬼,针钱皆神,说话怕犯禁忌,睡觉怕犯禁忌,关门怕犯禁忌,鬼心事重重,胆小如鼠,恍恍惚惚,劳形伤神,寝食难安。

迷信使人保守。迷信的人对大人言对圣贤言对书本深信不疑,从不觉得其中有何不对的地方,有什么需要修改商榷的地方。在鬼神书本大人圣贤面前,迷信的人自我批评意识特别浓,喜欢把一切的失败归咎于自己迷信的方法不对,对自己的诚意专心动辄表示怀疑,痛恨自己不能一丝不苟地按鬼神书本圣贤大人言去行动。

迷信使人懒惰,迷信的人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小富由命大富由天等歪理。不肯艰苦奋斗,拼搏进取。“既然是命中注定,该是我的不努力也会送上门来,不是我的再努力再刻苦终究是白忙一场,徒劳无功”。不肯探求真理,钻研技术。“既然是天命无常,天机不可泄,神鬼莫测,我们凡夫俗子干吗还要空费心思去格物致知呢?我们只要虔诚地信佛敬神,做上天嘉许的善男信女,上天就会眷顾于我,思赐于我”。

迷信使人消极。迷信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困难不是想方设法地解决,不是找原因找对策,从积极的角度去反思己过,讲自己的不是,严于律己,而是统统归咎于命,归咎于天,都是命不好,都是老天爷不帮忙,自己一点错也没有,这样人永远没有提高,永远没有进步,只能潦潦草草,囫囵吞枣一辈子。

“信仰主义要达到迷信的程度,服从领袖要达到盲从的程度”。

大汉奸周佛海的这句话向世人暴露了一切迷信制造者、传播者的真正企图。皇帝把自己说成是天子,把王公大臣说成是天神下凡,把他们对平民百姓的专制说成是上天的旨意,君权天授,目的就在于让平民迷信,让平民盲从。因而,迷信的人民常常也是盲从的人民。“皇帝、百官既然是老天爷派来的,那他们再刻薄、再阴毒、再贪婪也是合理合法,必须忍受顺从,因为老天爷的权威可是至高无上的,不可抗拒的”。

在迷信与盲从的关系上,迷对应于盲,信对应于从。四肢发达,耳聪目明之人一旦耳迷、目迷、心迷,势必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事物的表象所迷惑,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对迷信制造者、传播者盲目顺从,被他们的玩弄于股掌之上,成为其谋取私利的得力工具。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同样,迷信一旦掌握群众,也会变成巨大的盲从力量。

10、崇古与守旧

假设你在一间阴暗、潮湿、拥挤、破旧的老房子里住了二十年之久,现在总算盼到了乔迁新居。假设你头发花白,饱经风霜,一辈子省吃俭用,刻苦耐劳的双亲仍健在。接下来的情形你便可想而知,你虽在装潢考究的新居里备齐了各式家俱与日常用品,早打算将老房子里缺胳膊少腿的旧家俱和叮铛作响的坛坛罐罐送给收旧货的小贩,但临到搬家那天你还是不得不面对父母亲的唉声叹气。仅管你一个劲地催促动身,老两口却不住地东摸摸西瞧瞧,一脸的舍不得,放不下,敝帚自珍。那些过去弄得老两口脸红脖子粗的破铜烂铁,此刻都成了恋恋不舍的宝贝疙瘩,最后你没办法只好向二老妥协,拣几件最具象征意义的经典带到新居去,一个好端端的乔迁之乐变成了长辈不开心,小辈不惬意的乔迁之怨。

中国人的好古、尊老、恋旧之风由来已久,根深蒂固,有目共睹。

讲政治:法先王;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退群盗;事不师古,而克永世,匪有悠闻;

讲道德:纯然古风,三代气象;人心不古;古道热肠;

讲学习:信而好古,述而不作;

讲用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姜还是老的辣,高梁还是老来红;老马识途。

讲文化:诗词是唐宋的好,散文是先秦的好,歌赋是西汉的好,书法是隋唐的好,戏曲是元明的好,小说是明清的好。

讲科学:祖冲之的圆周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张衡的地震仪,以及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火药四大发明,把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无限夸大,仿佛四大发明是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始祖,别人的科学文化都是受了四大发明的启迪而衍生出来的,我们的四大发明是老子,别人的科学文化是儿子是龟孙,孙子再发达也还是祖宗的荣耀。

讲人情:老领导,老首长、老上级、老朋友、老同学、老乡亲、老员工、老伙计、老邻居、老街坊。

讲专业水平:老中医、老师傅、老专家、老教授、老法师、老先生、老把式。

讲品质信誉:祖传秘方、宫廷秘制、百年老店、老字号、老窖、老坛、老酱、老醋。

其它,还有什么老传统,老办法,老规矩;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凡事要好,须问三老;无作旧章乱聪明等不一而足。只要是老的、古的、旧的东西就刮目相看,越老越香、越古越美、越旧越可爱。

记得有一首小诗,大意是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太阳每天从西方落下,一代人走过,一代人走来,大地却依然如故。如果把它用来描述中国农耕社会的崇古与守旧,那就再恰当不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耕社会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社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社会,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制度,变化都微乎其微。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人民,拥有一样的文化制度一样的风俗人情一样的山水。

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智力正常的人活上三二十年后,从自然界、从社会、从传统风俗、从老一辈口中得到的经验知识足以从容应对一生,十五有志于学,三十即可自主立业。做后生的如果能认真听取老一辈的意见,按老一辈的意志行事,一般不会出大错。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在那时具有相当的现实合理性。相反,谁不听老人言,不肯安分守己,就会四处碰壁,四处招怨。死人的力量,传统的力量,孔孟之道的力量太强大了,改朝换代仅是换了不同的人做皇帝,其余一概照旧。连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和清兵入关也还不是一个个被大汉文化同化。反复不变的经验告诉中国人,只有崇古、尊老、恋旧才会四平八稳,才有荣华富贵,任何非分的改革,都是可笑而毫不足取的。

西方人也很重视过去,但他们的目的是着眼于将来,他们希望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有益于未来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少走弯路。中国人重视过去却是为了更好地向后看,机械地学习古人,模仿古人,以古人为榜样,死搬硬套,亦步亦趋,让活人做死人的牺牲。

11、封闭与自大

参与中国入世谈判长达13年之久的WTO专家刘光溪先生,对什么是封建主义有着自己颇富个性的见解,他认为封建主义就是封闭起来搞建设。初次听到这样的话觉得很精彩很振奋也很过瘾。尽管如此,我还是以为封建主义的核心却不在于封闭起来搞建设,而在于封闭起来搞政治。因为,真正一心一意搞建设,持之以恒搞建设的人也许一开始会误入封闭的岐途,但最终都会倾向于开放,倾向于不同的乡村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任何一种经济建设从根本上讲都离不开商业,商业需要流动,流动带来开放。只有狭隘的政治稳定才需要封闭,封闭是把一个国家、地区、乡村与其它国家、地区、乡村完全隔离开来,彼此没有人、财、物、信息的往来,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象陶渊明笔下的桃花园对外界就是封闭的,“无论魏晋,乃不知有汉”;阎锡山治下的山西对周边省份是封闭的,在外省中通行无阻的火车,一来到山西的大门只有望而却步的份;大清帝国对新起的资本主义世界是封闭的,康熙老人家的一纸禁海令使沿海渔民只得望洋兴叹。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猴子为了长时间称王于山中,就得设法把它所管辖的山与外界隔离开来,既不让老虎进来,也不让徒子徒孙下山。老虎一进来自己不是对手,大王位子肯定保不住;徒子徒孙一下山,山外的世界很精彩,从此一去不复返,自己沦落为孤家寡人。唯有在从未跨出山门半步的徒子徒孙们面前,猴王才可以大言不惭地闭着眼睛讲:“我们家的山是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山,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不是天堂的天堂”。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目不识丁,头脑简单的徒子徒孙们,因为没有明辨是非的本领和货比三家的机会,对猴王的话自然是信以为真,从而满足于眼前的现状,安居乐业,和平共处。所以说封闭有利于狭隘的政治稳定。

在一个封闭的独立王国中,人民无知无识,夜郎自大,不晓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和井底之蛙一样把井口大的天当作是全部的天。看自己是老大帝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家的月亮也比别人的圆。看人家是蛮荒之地,兔子不拉屎,什么都不好,什么都不顺眼,好像别国的老百姓时刻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牛马不如,专等我们去拯救他们于倒悬。这就很容易养成盲目地排外,贱外的心理,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大,风景这边独好。老死不与他人往来,从不愿离乡别井,乐于做小国寡民。这正是皇帝老儿求之不得的好事,既然平民百姓都高高兴兴地呆在自己的茅草屋,朝廷也就无需担心那些危险分子私下里搞串联,煽风点火,图谋不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