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全书
20087200000030

第30章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原文】

将欲取①天下而为②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③,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④或吹⑤;或强或羸(léi)⑥;或载或隳(huī)⑦。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⑧。

【注释】

①取:治理、管理。

②为:很不情愿地去做。

③神器:神圣的东西,祭祀用的器物。

④嘘:缓慢呼气,使之渐暖。

⑤吹:急速吐气,使之快凉。

⑥羸:瘦弱。

⑦隳:毁坏。

⑧泰:即太,过分的。

【译文】

要想治理天下而勉强去做,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天下是神圣的东西,不是随意能得到的,不是随意能把持的。硬要这样做就会失败,硬要把持它反而会丢失。事物有的走在前,有的跟在后;有的嘘暖,有的吹寒;有的强壮,有的羸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

【延伸阅读】

老子看问题总是那么深刻、那么透彻。有人雄心勃勃,要统治天下;有人虎视眈眈,要窃取天下。老子便泼冷水:你越是想这样做,越是达不到目的。因为天下是神圣的,是由万物共同组成的。万物以自然为性,所以可因而不可为,可通而不可执。要改变万物的常性,必然失败;要阻止万物的变化,必然落空。天下应该让圣人所得,由圣人来统治。因为圣人顺应自然,尊重万物,因而不为,顺而不施,是“道”的执行者。

历史上,凡是想霸占天下的野心家,总是不能如愿以偿,最后只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比如东汉末年的董卓、民国初年的袁世凯、德国的希特勒、日本的东条英机,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要想得到天下,并将天下治理好,必须要网罗人才。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燕昭王在燕国贫弱之际,接受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以此表明自己求贤若渴。不久,乐毅从魏国而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从赵国而来,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要当天下的统治者,还必须有雅量。比如宋太宗,在这方面就表现得很突出。

有一天,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边喝边聊,两个重臣喝醉了,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他们越比越来劲,干脆斗起嘴来,完全忘了在皇帝面前应有的君臣礼节。侍卫在旁看着实在不像话,便奏请宋太宗,要将这两人抓起来送吏部治罪。宋太宗没有同意,只是草草撤了酒宴,派人分别把他俩送回了家。次日上午,他俩都从沉醉中醒来,想起昨天的事,惶恐万分,连忙进宫来请罪。宋太宗看着他们战战兢兢的样子,便轻描淡写地说:“朕昨天也喝醉了,记不起这件事了。”既不处罚,也不表态,以一句“朕昨天也喝醉了”打发他们。

宋太宗这样处理,一方面是出于他的仁厚,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他的睿智。作为主人,请客人喝酒并让客人喝醉失态,再去治人以不敬之罪,有悖于情理;作为皇帝,明知臣下有越礼之处,不加惩处就赦免了,就会失去天子的尊严。面对这两难的境地,宋太宗却以一句“朕昨天也喝醉了”搪塞过去,既照顾了这两位大臣,也为自己解了围。

宋太宗没有惩罚这两位大臣,这两位大臣以后如何,不得而知,想必再在皇帝面前喝酒,一定会小心谨慎,至少不敢喝醉了。类似这样的事例,历史上还可以举出一些,比如楚庄王的“绝缨大会”,就可说是表现君主气量非凡的经典作品。

楚庄王有一次设晚宴招待群臣,忽然蜡烛燃尽了,有一个人趁暗中混乱,拉扯劝酒的王妃衣袖,结果被王妃扯掉了帽缨。楚庄王听了王妃的申诉,没有去追查拉王妃衣袖的人,而且为了给这个人有台阶可下,楚庄王让群臣趁蜡烛尚未点燃,肇事者身份不明之时,全部摘去帽缨,从而保全了这位大臣。后来在楚国进攻郑国的战役中,有一位战将表现甚为突出,楚庄王觉得奇怪,因为自己对他并非十分宠幸,他怎么会这样为自己卖命。后来询问这位战将,才得知此人就是那位被扯去帽缨者。他十分感激当初楚庄王不追究调戏王妃之事,为了报恩,所以奋不顾身地杀敌,为国效劳。

楚庄王以德报怨,那位战将以德报德,千百年来传为佳话。其实,以德报怨也是一种驾驭别人的谋略。一般来说,人都有点自知之明,清楚自己所作所为对别人的影响。如有对不起别人之处,难免有点内疚,心态就比较低,一旦得到意想不到的原谅,就会引发感激之情,从而想做出报答。

还是老子说得好,圣人应该“去甚、去奢、去泰”,才能治理好天下,顺乎民心。反之,一心只想要独霸天下、奴役人民的人,最终会被天下所拒绝、被人民所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