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老子全书
20087200000029

第29章 知其雄守其雌

【原文】

知其①雄,守其雌,为天下溪②。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③。为天下式,常德不忒④,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⑤。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⑥;圣人用之,则为官长⑦,故大制⑧不割⑨。

【注释】

①其:在这一章中,共有六个“其”字,都是做代词用。

②溪:很小的河流,借指卑下的地位。

③式:模式,榜样。

④忒:过失,差错。

⑤谷:山谷,川谷;借指谦虚的态度。

⑥器:器具,物品;借指具体事物。

⑦官长:泛指最高统治者。

⑧制:法制,制度。

⑨割:割裂,分裂。

【译文】

明知什么是刚强,却安守着柔弱,甘愿处于卑下的地位。处于卑下的地位,常“德”才不会失去,从而复归到无知无欲的婴儿状态。明知什么是洁白,却安守着乌黑,甘愿做天下这样的典型。做天下这样的典型,常“德”才不会出错,从而复归到“道”的虚无状态。明知什么是荣宠,却安守着屈辱,甘愿处于低下的地位。处于低下的地位,常“德”就充裕了,从而复归到“朴”的境界。“朴”能派生出具体事物。圣人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成为统治者。所以,理想的制度不破坏“道”的完整性。

【延伸阅读】

老子用他那深邃的目光,看到了“物极必反”的规律。历史上,有过不少弱国战胜强国、小国战胜大国的例子。于是,他总结出“弱者道之用”的道理,在特定的条件下,“柔弱”可以战胜“刚强”。而要做到这一点,“柔弱”必须是充满生气,而“刚强”则已走向腐朽;此外,必须安守“柔弱”的地位:“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历史上,甘愿处于卑下的地位而成大事者不乏其人,最著名的,当推张良了。《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秦末,张良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逃到下邳隐居。有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一位白发长须、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鞋子掉到了桥下,要他去拾。张良觉得很惊讶,甚至想拔拳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拾回了鞋。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干脆好人做到底,默不作声地替他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于张良。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

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而不与老人争执,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自我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老子讲述知雄守雌的道理,来形象地说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可能性。然而,在具体运用中,却要善于根据当地、当时的情况,而不能生搬硬套。

战国时,田单面对强敌,大摆“火牛阵”,制造混乱,迷惑敌人,取得了胜利。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水贼邵青作乱,王德带兵前去讨伐,交战于崇明沙。面对声势浩大的官兵,邵青也学田单摆开了“火牛阵”。王德一看便笑道:“此乃古法,可一不可再。他不知变化,必然失败。”马上命士兵布好阵势,张弓搭箭,当邵青火牛一出动就万箭齐发。牛群被射得掉头狂奔,邵青反而自乱阵脚,遭到惨败。

其实,类似用“火牛阵”取胜的战例不少,运用得当,可以扭转敌强我弱的劣势。比如:

东晋时,殷浩率军北伐姚襄,两军对垒,兵力却不如对方。在这种局势下,咨议参军江闵就参考“火牛阵”的办法,组成“火鸡阵”破敌。他让士兵收集了几百只鸡,用长绳相连,鸡爪上绑上火种,群鸡惊飞,落在姚襄军营内,营栅帷帐一片火海,姚襄全军乱作一团。江闵趁机进攻,大获全胜。

江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能打胜仗,关键是他清醒地认识到敌我双方的实力,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避敌锋芒,巧用智谋。摆“火鸡阵”是受“火牛阵”的启发,但他又不是盲目袭用。因为如果他也犯教条主义的错误,一定也要摆“火牛阵”,一下子到哪里去弄这么多牛?而因地制宜,摆“火鸡阵”,准备工作容易得多,又能收到同样的效果,这正体现了“顺应自然”的智慧。

老子真是千古奇人!他在几千年前就预言,谁掌握了“道”,谁就能成为统治者,成为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