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的思维
20087000000006

第6章 “老板思维”的主体(3)

作为企业家,必须把通过企业这个平台为社会创造财富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企业中有两种人,一种是依靠企业而生存,另一种是为了企业而生存。对于依靠企业而生存的人来说,企业与政府、学校、医院或其它组织一样,没有任何区别,都只是他赖以为生的一种手段,一旦有更好的机会,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企业。事实上,现在“富而求贵”是社会上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对于为了企业而生存的人来说,他好象正是为企业而生,他有经营管理企业的天赋,也只有在企业里才最能实现他的价值,只有在企业里他才能如鱼得水,只有在企业里他才能找到感觉,而他也正是把经营管理企业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更重要的是,他把经营管理企业与为社会创造财富联系起来,他把企业看做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最好的平台。

企业与企业家的使命

资源是有限的,我们理应珍惜,但人类社会对资源的浪费却是惊人的。我们随处可见诸如白天也灯火通明的浪费电的现象,随处可见诸如水笼头没关紧等浪费水的现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拆了又建、建了又拆的豆腐渣工程,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对民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象工程;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水资源、空气资源被严重污染,最后又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治理的现象。关于这些浪费,已经有太多的统计数据,其统计结果已经足以让人触目惊心了。

资源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无效使用,虽然不太引人注目,实际上其耗用量同样足以让人吃惊。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在有些珠宝加工的聚集地,工业区的马路每天都会有人用拖把来拖干净,工人的工作服也会有人主动来帮忙洗干净,工厂的地板会有人主动送来地毯,工厂的化粪池会有人主动来掏。让一般人不可理解的是,这些来拖马路的公司、帮忙洗工作服的公司、送地毯的公司、掏化粪池的公司,每年都要支付一大笔费用给珠宝加工厂后才能取得相关资格。这是因为珠宝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的金银损耗会散布各处,这些服务性公司可以通过从马路、工作服、地毯、化粪池回收金银而获利。他们能够回收的只是珠宝加工厂损耗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珠宝加工的生产损耗有多大。其它行业的损耗也大抵如此。虽然这些损耗看起来是一种“必要的浪费”,但任何有过成功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这里面经常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改善空间。

对于人力资源的浪费,弗雷德里克·泰勒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有精彩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森林在消失,我们的水利资源在浪费,我们的土壤在被洪水冲刷到大海里去,我们的煤和铁在日渐枯竭。但是,由于我们的重大失误、指挥不当或工作效率低下造成的日复一日的人力资源上的更大浪费,不正是罗斯福总统所指的全国性效率不足吗?人们对这方面的浪费却视而不见,或即使看见了也模糊不清”,“我们能看到或感觉到物质资源的浪费。可是,人们对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下或指挥不当却视而不见或看不真切。要认识到这些,就要肯动脑筋并发挥想象力。每天,来自人力资源上的损失要比在物质资源上的浪费大得多。也正是认识上的问题,导致人们对前者感慨万千,对后者却无动于衷。”

在我国,资源的利用水平更是有待提高,我国的资源利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例如,2004年,我国的GDP和出口总额分别约占全球的4.4%和5.9%,却消耗了全球40%的水泥、31%的原煤、27%的钢铁、30%的铁矿石;全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仅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以上。人力资源方面,龚其国所著的《做事的科学》一书中有一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有一次访问韩国,参观了一家面粉企业。这家面粉企业每天处理小麦1500吨,却只有66名雇员,这令刘永行惊叹不已。在中国,相同规模的企业,日生产能力一般只有几百吨,员工却高达上百人。希望集团的效率相对高于国内同行业标准,250吨日生产能力的工厂,也有七八十名员工,日生产能力仅有韩国工厂的1/6。韩国工厂的人均效率大概是中国同行业工厂人均效率的十倍。而这并非由于设备的先进程度不同,因为中国有的工厂的设备比韩国工厂的还先进。

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方面,企业和企业家应起主要的作用。因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是资源转化为财富的主要平台,企业的主要功能就是有效地利用资源,创造社会财富。彼得·德鲁克在其所著的《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曾经不厌其烦地对此作出论述,他说:“企业重要的管理功能之一,就是有效地利用一切创造财富的资源,从经济角度来说,则称之为生产力”,“企业的本质,即决定企业性质的最重要原则,是经济绩效”,“如果管理层未能令交付于它的经济资源提高或至少保持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就是管理的失败”,“企业必须能够生产出比这家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更多的更好的物质产品。它必须是一个真正的整体;大于或者至少不等于它的所有部分的总和,它的产出大于所有投入的总和。”企业家的作用也在于此,有效利用资源是企业家与生俱来的使命,他们主要是通过资源效率管理活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斯威夫特说过:“如果某人能使只长一根草的地方长出两根草,他就有理由成为比沉思默想的哲学家或形而上学体系的缔造者更有用的人。”而企业家正是这种有用的人。

******在《生活中的经济学》一书中说:“一个社会的致富之道,从根本上讲只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一条路,而不是什么新奇的发明(除非这发明导致人才和物资的更好利用,或满足人们的新的感官及精神上的需要)。一个社会的每个成员能致力于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则很快就能变富。”

企业当然必须要创造一定的利润,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企业需要承担未来的风险,同时也是为了满足未来成长、扩张的需要,但利润绝对不是企业的目的。如果以利润为目的,则有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比如对矿产资源的滥采乱挖、对森林资源的滥砍乱伐等,这些行为只能增进个体财富,而不能增进社会财富。而且,这种个体财富的增加经常会蒙蔽他们的双眼,影响他们的思维。他们永远无法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成为成功的、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企业。规模也不应是企业追求的目的。一个企业追求规模正如一个小孩盼望着自己快点长大,这样有可能会采取一些拔苗助长、吃激素等类似的措施。企业追求的只应是资源运用效率,这正如一个小孩只要追求如何在同龄人中更为出色就可以了。只要他足够出色,足够健康,长大的问题是不用他担心的。

企业家的价值在于以创新的方式来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当一个领域的经营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各种资源效率管理活动多数已经成为常识时,企业家的作用发挥程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时,企业家应该开辟新的领域,才有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企业家的这种创新精神,正如彼得·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一书中所指出的:“成功的企业家都会试图去创造价值,做出贡献。他们的目标非常高。他们决不会仅仅满足于对现有事物加以改进或修正,他们试图创造出全新且与众不同的价值和满意度,试图将一种‘物质’转换成一种‘资源’,试图将现有的资源结合在一种新型的、更具有生产力的结构里。”

企业家并不是经济动物,他们一般还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经常深入研究一般消费者的体验和情感,很关心一般消费者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努力以最有效的方式来组织资源,解决一般消费者的所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同时,他们还有可能从有效利用资源的角度来帮助一般消费者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有可能通过系统地组织经济资源塑造崭新的、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让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企业对自己的使命所做出的定位吧:

通用电器公司的使命:“用科技为社会生活创造美好的东西”;

宝洁公司的使命:“美化社会生活”;

戴尔公司的使命:“让计算机越来越便宜”;

沃尔玛公司的使命:“提供物有所值的商品,改善大众生活”;

索尼公司的使命:“科技造福大众,提升日本文化与国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