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全书
20086900000014

第14章 为人(1)

第一节微生乞其邻

【原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①直?或乞醯②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①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孔子弟子。当时人认为他为人直爽、坦率。

②醯(xī):即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要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延伸阅读】

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当时人都认为他为人爽直、坦率。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表达了孔子对微生高的看法——人家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坦率,但是孔子认为大家的评价过高了,微生高的行为并没有符合这些修养。有人向微生高要一杯醋,他没有,自己便到邻居家去要一杯醋来,再转给这个要醋的人。孔子肯定微生高为人讲义气,但不算是“直道”。

孔子强调循名责实的精神。在孔子看来,无论你是刚是直,是仁是义,取得好名声固然可喜可贺,但要名副其实,才是名实相称,如果没有这样的品德,还不如没有名望的好。既然微生高以爽直、坦率称于世,那么有人向他讨醋,他完全可以直接告诉人家说自家没有,或者说是邻家有,自己可去代为相讨。但微生高没有将真实的情况告诉对方,那么微生高就远离了“直”字了。

孔子对微生高的指向与评判是基于道德与价值声望。孔子认为微生高用讨来的醋为自己换来了一个“虚”的名望。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一些人为了贪图虚名会做一些不够坦诚的事情。

某年春晚上小品《有事您说话》中,主人公本来没有什么背景,别人托他买两张火车票,他满口应承。在他排队买到票别人表示感谢时,自己还谦说小事一桩,撒谎说是自己在火车站的关系户帮买的。谁知这一发而不可收,求票的人越来越多,票也越来越难买。他从站着排队到带着小马扎排队,再到背着铺盖卷排队,因为爱面子而变成了“买票专业户”。老婆也被扰得不得安宁,苦不堪言。

小品的主人公帮助别人不可谓不热心,但主要原因却是碍于面子,结果赔了时间又赔钱。按照孔子的观点,这样的人不够正直,不说真话,打肿脸充胖子。如果小品中的主人公最后没有买到火车票怎么办?那不仅耽误了对方的事情,还容易让对方觉得自己做人不够诚实,有吹牛的毛病。

死要面子活受罪这种事,在生活中并不是个别现象。在日常的交往中,许多人都很注重脸面。不论什么时候,他们都想“有面子”,都在为“不丢脸”而费力劳心。仿佛人就是为了面子而活,凡事都要在面子上打主意。无论朋友的请求自己是否能够做到,都会先通通答应下来,看似义气,实则待人不“真”。如果人们能够摒弃这种以虚假的幻象来掩盖自己的攀比心理,就会正确地认识自我。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情就坦白说出来,不要自己为难自己。

实际上,很多人爱面子是因为自信心不足。好虚荣、要面子是攀比心理的伴生物,总是让人怀着一种不比别人差或者超过别人的心理,来显示自己的价值。其实,这种不务实际的心理,等于为自己设置障碍。人不能为了维护面子,而苦苦硬撑。面子只是表面的,是华而不实的,是虚浮的,是为了掩饰人内心的软弱。有的人为了面子一点点失去做事做人的原则,最后被虚假的名望牵着鼻子走。

孔子一生与贵族阶级打交道,从来是不卑不亢,绝不迎合上流社会的浮华习气,去维持虚伪的“面子”。

这一天,孔子陪坐在鲁哀公一旁。两人聊天,鲁哀公感觉很开心,就赏赐桃子和黍给孔子。指着桌子上的桃子和黍,鲁哀公说:“吃吧!”孔子便先吃黍,再吃桃子。这时哀公左右的人都捂住嘴偷偷地笑。孔子好像没有察觉,依旧我行我素。哀公便解释:“这黍是用来擦拭桃子上的茸毛的。”在场的人都以为孔子这下子丢面子了,一定会极为难堪。谁知孔子答道:“自己并非不知道宫廷有这番讲究,可在我看来,黍是五谷之长,而桃是六果之下,祭祀先王,桃是不能入庙的,显然黍贵桃贱,现在用‘贵’擦‘贱’,我认为这样对于礼教有妨碍,同时也妨碍义理。所以,我不敢以黍去擦拭桃子。”可见,孔子是不会为了“面子”妨害自己认为的“义”的。

人要获得成功,第一步就是打破面子概念。要知道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己之短,追慕他人所长,常常力所不及。抛弃面子有助于一个人摆脱虚荣的个性与做法,会使人显得洒脱,富有灵性,能充分发挥人内在的潜能。所以,在你力不能及的时候,就要勇敢地把“不”说出来,否则你会陷入更加难堪的境地。追慕虚荣是一种虚幻的海市蜃楼,只能满足自己短暂的情绪愉悦,而自己终将品尝到事后的苦果。不破不立,否则无法建立真正的自尊,不要让虚荣心束缚了你的优势。

孔子的话还暗示了一种生存的艺术。人们应当努力避免受到微生高借醋那样的非议,不要做一个迂腐的儒生。为了更好地有所作为,需要你站稳立场。生活中不要让自己陷入“有事您说话”的麻烦中,要敢于承认自己有很多事情做不到。

无论是面对请求、威逼还是利诱,对于自己做不到、不能做、不屑做或者不擅做的诉求,要敢于和善于说“不”。只有坚持做自己做得到、能够做、善于做的事情。这才是达到真正的刚、直、仁、义,真正循名责实的境界。

第二节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原文】

子曰:君子易事①而难说②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③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①事:做事、侍奉。

②说:同“悦”,喜欢。

③器:器皿,看待如器皿,引申为量材使用。

【译文】

孔子说:“为君子做事容易,但赢得他的欢心难。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博取他的欢心,他是不会高兴的。不过,君子用人的时候是量材使用,他不会提出额外的要求。为小人做事很难,但想博取他的欢心却容易。用不正当的手法去取悦他,他会高兴。不过,小人用人的时候求全责备,什么事都要你负责”。

【延伸阅读】

孔子对事物的观察是十分认真,十分仔细的,他发现在君子手下干一份工作是比较容易的,不会经常受到指责,但讨得君子的欢心却很难,不用正当的手段、不是通过正当的途径讨他喜欢,是劳而无功的。但君子用人时,是按照每个人的才与德的实际情况,分给他恰当的工作。在小人手下工作起来很难,而讨得他的欢心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也会喜欢的。

每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不可能孤立地生活,都要跨入社会、走到工作岗位上,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领导。对待不同的领导,该如何与之交流,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这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与人相处本身就难,难在了解对方的心。

对上司,你不能太疏远,不能无视他的存在。因为上司决定着你的饭碗,你的升迁,也决定着你的工作能否更有成效——与上司关系搞好了,你就能得到上司对你工作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你就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取得成功。

但是,你也不能与上司关系太过密切,如果关系太过密切,甚至成为唯他命是从的唯唯诺诺的“应声虫”,你就很有可能在同事中被孤立,落下“马屁精”“小人”的坏名声。而有些上司也并不喜欢下属与他太亲密无间。

孔子的弟子子游曾经说过:和上司的关系过于密切,就会招致侮辱;对于朋友过于密切,就会被疏远。正是这个意思。更严重的问题是,你一味逢迎上司,就可能丧失原则性,沦落成“帮凶”,丧失自己的人格,甚至被利用,成为上司的“替罪羔羊”。

那么,该如何对待上司呢?让我们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孔子把上司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孔子说,在君子手下工作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不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手下工作很难,讨他的欢喜却很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欢喜,他也会喜欢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孔子这番话,对两类上司的特点分析得入木三分,我们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上司,采取不同的“对策”。

先说君子类上司。这类上司为人正派,事业心强,刚直不阿。在他手下工作,是你的幸事。这样的上司对待下属,看重的是下属的敬业精神和才干。你要取得他的信任,讨得他的欢喜,必须要走正道,用自己的能力说话,不要企图用私人交情、吃吃喝喝来与他套近乎。唯有踏实的工作,实实在在的业绩,才能使他对你刮目相看,提拔你,重用你。

李俊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主管,春节过后,就特意从老家给自己的德国老板带了点家乡的土特产,说是过年的一点小意思。德国老板虽然非常喜欢这些地方风味的土特产,但是此刻却板下脸,让李俊立刻将这些东西拿回去,并且严厉地批评他道:“你以后不要对我搞这一套,你要让我对你留下好印象,提拔你,只要把你的部门管理好,让我看到你的成绩就行”。

上司工作责任感很强,也就不会喜欢举止轻浮的下属;一个性格内向、忧郁质的上司,就不会喜欢一个在他面前大大咧咧、夸夸其谈的下属;一个办事利爽的上司就更喜欢聪颖敏捷、头脑机智的下属。

再说小人类上司。这类上司私心重,喜欢受人恭维,爱面子,喜欢下属送礼请客,喜欢摆官架子。只要投其所好,就会得到他的欢心。但是你要记住,这类上司也是最靠不住的。工作来了,他不但不会给你正确的指导、有效的帮助,还会对你吆五喝六,挑三拣四。有了成绩全归他,有了过失全推你头上。对这种上司,你必须提高警惕。

王某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最近部门新换了个经理,要求大家多提建议,搞新创作,做新方案。开始大伙都积极踊跃地开发思路,想新招拓展业务,以为可以增加自己的业绩,还能多拿奖金。可是部门业绩上去了,许诺的奖金却没有如数发放,功劳也全算在了新经理的名下。这种情况严重地打击了大伙的工作积极性,从此之后,无论经理说得再动听,许诺再丰厚,都没有人像从前那样努力了,大伙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混日子,部门的业绩一落千丈,再没有往日的辉煌了。

好的领导使人独立成器,差的领导却要求下级投其所好。在君子手下工作,需要的是才学、能力、技术,感受的是人尽其才的责任感。在小人手下工作,需要的是逢迎讨好,感受的是失去自我及种种冤枉委屈。这是跟随君子还是侍奉小人的区别。

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能在君子类上司手下工作。但实际生活中,我们遇上的很可能会是小人类上司。有一句职场俗语:工作可由你选择,上司却不由你选择。那碰上“小人”上司怎么办?

当然,你实在受不了小人的气,可以炒他鱿鱼,挂冠而去。但目前的就业形势这么严峻,上司若只是略微“小人”点,或者有时还会“君子”一下,你也就不必轻易交上你的辞呈。因为得到一份工作,尤其是适合自己志趣的工作,毕竟不易。你要以退为进,凡事以忍为先,不要当面发生冲突。他错怪你的时候不要直言辩解,而是用事实证明。你这样坚持,他终会改变态度。

我们细读孔子的话,会读出四个字:说之以道。就是说,与上司打交道,无论是君类,还是“小人”类,关键是要坚持正当的方式。就是不靠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在麻将桌上、酒席宴上搞所谓“感情投资”,而是靠自己的真本事,用业绩立足,与上司对话。

只有自己的出色工作,才是你最可靠的与上司打交道的筹码。就是小人类的上司、领导,也希望自己的部门、单位有效益、有政绩、有利润。即使你不去巴结逢迎他,他也不得不重视你。不然你走了,他指望谁干活儿呢。但如果你在业务上一塌糊涂,却只会拍上司马屁,那早晚有一天,你或者会被上司弃之如敝履,或者与小人上司一道坍台,到那时再悔不当初也来不及了。

第三节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原文】

阳货①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②孔子豚③。孔子时④其亡⑤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⑥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①阳货:名虎,字货,是春秋时鲁国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几代掌握鲁国朝政,而这时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他与公山弗狃共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

②归:同“馈”(kuì),送给。

③豚:乳猪。

④时:等到。

⑤亡:不在家。

⑥宝:此指本领。

【译文】

阳货想让孔子去拜见他,孔子不去拜见他。他就送给孔子一只乳猪。孔子等到他不在家的时候,去回拜他。不巧和他在路上相遇了,他对孔子说:“来!我和你谈一谈。”他接着说:“自己藏着一身的本领,却听任国家一片迷乱,这能叫做仁吗?”他自问自答说:“不能。”又说:“自己喜欢做官却屡次错过机会,这能叫做智吗?”又自答说:“不能。时光在流逝,岁月不等人啊。”孔子说:“好吧!我准备做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