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孔子全书
20086900000013

第13章 修养(4)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交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派兵把守,亭卒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卒勤劳,锄草浇水,瓜秧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卒懒惰,对瓜事很少过问,瓜秧又瘦又弱,与对面瓜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人死要面子,在一个无月之夜,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部拔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非常气愤,报告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都拔掉吧。宋就听了以后,对梁亭的人说:“楚亭的人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拉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太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

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势一天好似一天,仔细观察,发现每天早上地都被人浇过了,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为他们浇的。楚国边县县令听到亭卒们的报告后,感到非常惭愧又非常敬佩,于是把这事报告给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于梁国人修睦边部的诚心,特备重礼送给梁王,既以示自责,也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很好的友邻。

吕布虽然勇猛善战,号称“三国武将第一人”,但他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甚至还不如一个小小的县令,所以最后才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果。这就是不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惨痛教训。

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人生的基本态度,是一个普遍的价值观。我们都不喜欢朋友利用我们,那我们也不要去利用朋友;我们都讨厌别人说谎,那我们也不要说谎;我们不喜欢别人批评我们,我们也不要妄自批评人家;我们不喜欢朋友看轻我们,我们也不要看轻朋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恕之道推及他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可以使人有个宽广的胸怀,容忍别人的过失。同时,也可以不因别人合理的指责而迁怒别人,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用心地对待每个人,用心去了解每位朋友的想法和喜好,才能赢得真诚友谊。

第八节君子欲讷于言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①于言而敏②于行。

【注释】

①讷:音(nè),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②敏:敏捷。

【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延伸阅读】

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一不留神说了不该说的,就会招人嫉恨,惹来是非。所以说,为人处世一定要管好自己的一张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一定不要说。《论语·学而》中有“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之语,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翻开典籍看看,有很多历史名人对这一点都感触很深。晚清名臣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个。

曾国藩被后人称之为“晚清中兴”之臣。他的功勋自不待言,但就是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人,在年轻的时候,说话也不注意分寸,喜欢直来直去,“每口总是话过多”,口无遮拦。而且,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与人争得面红耳赤,这还不算,他还有“议人短”的毛病。他自己也深知如果不管好自己的这张嘴,势必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的,为此他下定决心治口。治口就是慎言语,不议人短长,曾国藩后来尤其注意不背后议论人。

一次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

世事变化无常,我们普通人是难以把握的,过了今天,不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子。人情难知,天道更难测,对于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毫不相干,不要无所顾忌的大加议论、指责,这样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你的见识本来就很浅薄,人生经历也不丰富,生性又多疑,说话更是不严谨,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就要硬断天下大事。天下的事情果真就这样容易了断吗?

曾国藩对弟弟曾国荃自视过高、好妄断天下事的缺点给予了很严厉的批评。

有一次曾国荃读唐代的一篇文章,读着读着就议论开了,说文中的某某是小人,某某是君子。为了显示自己,他就把这事写信给哥哥曾国藩说了。

曾国藩一看来信非常不高兴。他认为评价一个人物,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轻易地说某人是君子,某人是小人是阅历不深、视天下后世太轻的缘故。于是就给弟弟去信说:文章一篇,就能让天下人、后世之人都知道某某是小人等,未免是把文章看得太重,而把天下与后世看得太轻了。因此,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你所谈论的是与非,换成别人可能就不以为然,换一个地方则说法更要发生变化。这个地方的人所推重的贤士,换到另一个地方则不认为是贤士,再换到另一个地方,则这个人就有可能被当地人认为是小人了。何况天下后世呢?你要切记改掉你这瞎评论人的坏毛病。

其实,曾国藩在年轻的时候,也有评头论足、好背后议论人的毛病。他的好朋友陈作梅对他说:“你视天下人都是坏人,还不如把天下人都当做好人,你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则很多人都会愿意与你交往了。”曾国藩在日记中说:“陈的话是‘讥讽我最近好在背后议论人的短处,觉得他人都不如自己好’。”

由于管不住自己的嘴招致他人忌恨,让曾国藩很是苦恼。他在为父亲守丧期间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检讨。

自从他率领湘军东征以来,虽然打了几次胜仗,但也四处碰壁,其主要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咸丰皇帝不信任他,没有授予他实权,同时,曾国藩也感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弱点,好背后议人议事,在为人处事方面固执己见,自恃才高,一味蛮干,得罪了很多人。

后来,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了自己由于改变了处世方法而得到了一些收获:“我这些年来事事都很顺,全靠我转变了对人对事的态度。我以往自恃才高,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觉得人人都不如自己。致使很多有才干的人都疏远了自己。后来,我检点自己的言行,才知道自己并没有多少才能,发觉每个人的身上也都是有优点的,有值得学习的东西,并不像我以前说的那样一无是处。这九年的转变,使我与四十岁以前大不一样了。为人处世,能屈能伸,再也没有在人背后议人的短长。从而为自己避免了很多的是非。这一点,你要时时记在心里。”

一年以后,曾国藩再次出山,由于他善于应酬,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左右逢源,事事顺心。他自己承认:“我这次出山,已经十个月了。能够取得战事的节节胜利,全依赖朋友的帮助。我以往处处议论别人的短长,致使无人与我交往,看来是我心胸太狭窄啊。”

话不可乱说,没有经过思考随口说的一句话,轻则往往得罪人,重则就有可能惹来杀身之祸。当年左宗棠就是因为说了一句大实话而招致慈禧太后的报复,最终倒台的。切记,不可凭个人喜好随便说话,否则说错一句话,有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和行动来弥补,甚至根本没有弥补的机会,所以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华丽漂亮的言辞,往往言过其实,不能付之行动,除了哗众取宠,就是怀有个人目的,何益于理想的实现?所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要求言行一致,表里相符。说出口的,就要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不到的就应少说为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