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人们对空间的分类一般来说分为两种,即二维和三维,二维的空间形态表示方位(方向和位置),三维的空间形态则是在二维的基础上还表示空间深度的距离。人们对空间观念的认识不同决定了视觉形象的结果差异,无论是受传统透视规律制约的客观空间表现还是更为主观、抽象的平面空间表达。
鉴于同学们长期的视觉经验习惯以及之前所受艺术启蒙教育的内容,在这一章节里我们将重点定位在关于如何在二维平面上形成空间感的根本方法研究上。平面空间的研究是现代抽象艺术的一个主要问题。所谓平面空间是指由画面及其四边围合成的空间。由于其空间深度被控制在一个极浅的深度内,故又称浅层空间。这是非实在的,在画面上模拟性的空间形式,在训练中获取对空间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是作为设计者的重要素质,同时如何以更为真实和自由的态度去建立具有个性化的空间观念和表现能力,则是更具挑战性的学习。
一、图形与图底
(一)负形的感知和表现
图形与图底的概念其实存在于我们每一个绘画者的习惯中,只是常常未得到我们的认真关注而未被清晰出来而已。一般来说,我们把要描绘的对象称为图形,而在画面中其余部分称为图底成负形。简单的理解就是形与背景的关系。就画面而言,图形和背景的关系是指图形形状与周围空间的关系。这个空间被画面的四个边所限制。但通常的习惯是我们总是积极地关心图形本身上,将大多的注意力关注在图形内各种视觉关系的发现和处理上,而对构成一个完整画面的,不可或缺的负形空间却视而不见和漠不关心。作为画面中紧密相联又充满互动的两个方面,对正负形的认识和充分利用是非常有助于画面的完整性与丰富性的。一个敏锐的描绘者总是在对正形作出描述的同时,不停地校正和调整负形形状,在对两方面的关注和组织过程中来达到和谐、完善的整体形式效果。
(对正形的关注导致我们失去对负形的感知,在空间表现上显得单一和贫乏,而对图形本身的过分关注则使得我们只能在已知经验上重复或深入,缺乏更具活力和表现力的选择手段。首先,我们须通过一定的训练来积极获取关于对负形空间的感知,负形素描是其针对性的一种描绘方式——判断好你的图形在画面中的定位后,仔细观察其背景并将其形状描绘在画面上,以主动描绘负形的形状来形成图形本身的形状,其观察重点就在图形以外的空间部分)
(二)图底互换
在对负形的描述中,由于观察和表现的重点已转移到先前被我们所忽视的图形上,我们会逐渐地认识到这些图形形象的存在,而在对图形与图底的交替关注中,一种空间关系的模棱两可性则慢慢地浮现出来,在一些典型的图形表现中,图与底在显著地交换与更替,一会儿黑色的图形浮现在白色的背景下,一会儿白色的图形则出现在深色的背景上(图)。这种图底互换所带来的模棱两可性给我们的空间表述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图形与图底的确立全然取决于我们注意力所在,我们可以从图底的自由转换中体会到一种自由主观的视觉乐趣,同时这也成为组织画面空间的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
图底互换的练习其目的在于拓展我们的空间表现方式。同时,对空间模棱两可性的认识和把握则可以很好地丰富我们的视觉经验。图形与图底关系的模棱两可性使我们认识到它们都具有作为正形的可能时,一种新的观察、分析和表现客观物体的态度和方法就产生了。它全然不同于我们以往被客观透视所制约的、静止的表现方式,其空间表现也由追求深度空间为目的的空间组织转移到对平面浅层空间的组织上。而利用模棱两可的空间原则在对客观物象进行表现时,一种主动的安排和调节图底关系所给你带来的对形式的操纵感将会被体验和感悟到,在丰富、无限的可能性中你会以更为自我和主观的态度去发现和营造形式的变化,在获得新的视觉体验和表现手法的同时,体会到造型形式变化和创造的艺术活力。其实,造型艺术本身带有浓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此练习的重点与难点常常在于同学们局限于以前的固有经验,无法以开拓性的思维态度去思考问题。在强调主观和随机性的时候失去方向感而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应该体会到,如果完全依赖于理性分析和僵化的规则,我们的创造动机将会失去人性的色彩,而缺乏思想的活力。反之,如果仅仅凭借个人经验和纯自由的表达方法,则会陷入另一种混乱——漫无目的、缺乏逻辑的空洞表现。
设计造型基础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比较科学和系统的方法来认识、研究、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课题。具体的说,在面临全新的、陌生的视觉训练时,首先我们应保持一种自由实践的态度和开发性的思维方式,在明确目的的前提下勇于尝试各种新的可能,并在此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强烈的自信心和果断的行动力。另一方面,在实践探索中注重新方法的建立,它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和探究各种实验所形成的新视觉形象的判断,逐渐形成对视觉领域里一些同一性经验的敏锐感受,在实践中总结出较具规律性的,富于逻辑的方式方法来指导我们的创作过程。
(练习的目的在于从正形关注思维向正负形互动的思维转换。图形的重叠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关系,根据画面图底关系的组织需要而主动设计的黑白关系的自由转换和布局。收获的是关于构图的视觉趣味和统一性表现能力的提高)
(利用图底互换的设计原则对室内空间的表达。所追求的不再是以深度空间再现为目的的画面空间组织,表现的方式更多的是对客观空间的平面表达)
二、形状的解析和重组
我们知道,构成造型的原理是:把造型的对象进行定性、定量、分解和归类,从其形态中进行单项提取,使之成为纯粹的形态元素(点、线、面、体、色、肌理等),把这些元素作为新的造型单元,根据造型法则进行重新组织,产生系列化的新的形象,并使创造出的形象,既保有构成元素单纯性的特征,又具有新形象的审美价值。从绘画的角度看,构成造型的原理则为素描的观察和表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即以基本二、形状的解析和重组形式因素去抽象性地表现视觉对象,体验抽象性的视觉想象的方法。
在对形状的描述中,同学们的固有经验常常是一种图解式的说明,所绘制的对象必须与自己头脑中已形成的符号相契合,如:“瓶子”、“椅子”等等,在其思维意识上受到文字的限定和约束,似乎这种外形完整,单一准确的方式才是唯一的表述方式。
我们在这里所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对物象形状进行剖析和分解,在保持物象典型特征的基础上,用所提取的造型因素来进行重组以获取新的形象。所谓解析是指把一个整体分解为基本的构成要素,再对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作逐一的考察,以达到对该整体的本质认识。这实际是使我们回到视觉本身来看待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如何建立一种以视觉造型最基本的形式因素(点、线、面、体等)为出发点来研究和表现对象。形状的拆解需要我们大胆放弃原有的空间透视和结构,打破对象完整的造型规律,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对象的轮廓线,根据直觉和自我构思,把握住对象形状中最具特征性和表现性的因素进行思考和推敲,采用重复、叠加、运动等方式主动形成新的形状,从而打破对象完整的轮廓,以简化和抽离为手段重新组合图形,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对图形美感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体验。此外,这一练习非常有助于我们打破固有的写实空间概念,建立平面意识,好就是说在组合和描绘时不依靠任何焦点透视,而是以某些特殊的概念和形式来取代焦点透视。平面意识的建立使我们的观察态度和方式较以前发生了重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