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设计造型基础(一)
20022000000004

第4章 抽象构图

回到前面关于“形状”的描述中。我们对物象的表述常常是在文字意义上,运用的是已形成的概念来解释所知觉到的东西,具象现实的强大影响是如此的具有吸引力,以至于遮蔽了我们对抽象形式的发现和鉴赏,对我们拓展视觉经验、丰富视觉机制形成了巨大的阻碍,僵化而教条的视觉思维方式使我们对现代艺术领域在新形式、新方法上的探索视而不见、浑然不觉。在人类的视觉活动经验中,抽象往往是更接近于人们内心意识更本质、更深刻的方式,我们培养对抽象形式的体验和感悟,其实也就是开发另一种视觉思维方式,其本质上则更加接近我们个人的内心真实。

在前面的练习中,我们展开了对抽象形式体验的初步进程,其方式侧重于直觉的体验和感悟,这里我们提供一些更具操作性的技巧和方法来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对抽象形式的发现和表现能力。

(多种工具的无意识涂抹往往会为我们带来新鲜、奇特的视觉感受和想象空间)

一、媒材实践

从探究创造性视觉经验的角度出发,需要我们对那些经常出现在我们构图上,用工具和各种材料制造出来的印痕符号开始,从视觉行为本身出发来进行研究。媒材的自由涂抹常常会为我们带来一些抽象性的感受和联想,体验不同材料制作出印痕给我们心理所形成的不同情绪感受是非常重要的。媒材实践首先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对已知的工具使用,应更为广泛拓展更新的材料和手段来进行,对媒材的敏锐感受需要具有一定的探索空间来实现。另一方面,工具使印痕产生各种独特的纹理组织和自然特征,但其是否与所使用一、媒材实践工具的特性相符,或表现为和谐的效果,或引起不相容的结果,体验和鉴赏这些印痕的品质和特征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能力。媒材实践不是孤立和无目的的,这种自由实践是贯穿于对空间形态表达的各个过程中的,善于发掘和把握不同材质之间的相互对比和协调的关系,以及这种对比和协调所产生的新的空间关系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利用材质的丰富性表现空间的多样性,使空间表现具有更为生动、更为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才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媒材实践所带来的视觉效果被转换运用为一种抽象的情感表现,是一种有关抽象意味的视觉体验)

(两幅作品来源于对一组罐子的变体描述,材料的大胆、自由运用为视觉表现语言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运用抽象性的造型语言进行个人情感表达。作者利用材料特性及涂抹图形的微妙变化,传递出一种淡雅而神秘的情绪,极富情感力度)

二、发现形式

当我们借助一些工具如数码相机、手机等对物象进行观察时,由于取景框的不断移动、取舍,特别是在对对象局部观察时,它们被从整体隔离开来,我们的注意力便不会太多的被对象的具体内容所吸引而去关注形式的抽象性内容了,当我们能更为主动明确地发现这些抽象构成形式时,随之而来的则是观察和思考方式的极大改变了。其间的种种思考逐步形成一种全新的体验,一种不关于任何具体内容,具体对象的抽象构图二、发现形式占据了你表现的核心。如何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段将所感受到的尚不明确的构思充分表达出来,体验到不同的形式要素经过你的调整和布局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可描述的组织关系时,对过程体验的价值也就体验出来了。

(利用照片局部进行构图,并对其形式因素作简化处理,所关注的是无具体客观内容的纯抽象形式构成)

练习的重点和目的在于启发我们对形式的抽象性认识,提高发现和欣赏抽象形式的能力。在经历过一定阶段的练习后,一种善于在客观对象中积极发现形式构成的习惯便逐渐地开始形成,描述客观对象时,形式构成的运用则显得更为明确和主动,这是观察方式和思维习惯的重大改变。

(以室内空间表现为主题的一组作品。在主动、积极的观察中发现隐藏于对象中的形式构成,利用简明、概括的方式整合明度因素强化形式构成。虽是描绘的客观实在,但观察方式却正是抽象之“看”)

三、视觉秩序

对视觉秩序的发现和调整伴随着绘画活动的始终,当我们以直觉的方式感受到抽象形式的存在时,其操作时的状态更多的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同学由于没有明确、现成的形式秩序公式而使得其行动毫无方向、手足无措,似乎无法确认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所在。其实,在视觉艺术中我们不可能去描述和定义视觉上的同一性和视觉秩序,而只有当它们通过感受被体会时,我们才能认识它。在练习中,同学三、视觉秩序们应首先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构图设想——我是如何组织形状、明暗、线条等的?如何分析这些形式要素在画面上进行布局所形成的构架关系?如何在其中发现节奏、秩序及美感的?在对抽象形式以直觉为出发点的自由探索过程中,不断以充满理性、富于逻辑的思维去分析和总结你的工作进展。你会发现一种愈加明确的判断力逐步建立起来,你最初思考的方向则在你这种判断力的指导下越来越清晰起来。例如:练习中较早期的草图往往会因为充斥了太多的内容而显得复杂和混乱,你总是考虑到每一个局部或细节的丰富性而脱离了最初的设计构思,或者说构思在这样一些过程中却变得越来越模糊不清了,这时你会考虑采用何种方式来强化或巩固你的构图关系,使其重新回到你最初设计的意图中去,比如调整明暗强度、疏密关系或者对画面作简化处理以使你所需求的形式愈来愈明晰化,当你开始习惯于用一些特定的手段去调整画面各种关系时,这个动态的过程就意味着你体会到视觉秩序的存在了。这是一个感受和积累的过程体验,而对自己和别人作品的大量判断分析,则会使你能更加敏锐地发觉到自然中美的构成,更能深切地感悟到形式的秩序和谐之美。

(这个连续的练习正是关于发现形式构成、调整视觉秩序的表现过程。首先通过对对象的仔细观察与审视,以形状的表述为出发点,确定大的画面构图关系,注意虚实、强弱及疏密等方式的对比形成节奏感)

(在强化画面构架关系的过程中体现了对空间层次的表现,利用强烈的明度、面积差异对比使画面产生更为丰富和完善的效果,秩序感得到进一步加强)

(主动寻找和强化画面结构秩序,以把握形式因素在画面的组织关系所体现的视觉秩序为目的,大胆运用明暗、形状、线条等因素的有机组织使其达到理想的效果)

(借鉴主体主义、构成主义的视觉方法,以个性化的自由表现为目的,形成具有相当形式表现力的作品。整个过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如何分析操作的目的性,对待操作的可能性以及组织操作手段以实现对视觉秩序的发现和把握这一方式。这也是一种顺应了设计程序与模式的有关设计策略实现的思维过程)

(对完成作品的局部进行重新审视,我们会发现更多不同视觉感受的新构图关系,它们或者更繁复,或更简练,或者更为深重,或更为轻盈。这种种感受都与我们对视觉秩序的体验、调整有关。对形式、秩序的敏锐感受力正是在这样的积累和判断中逐步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