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欧也妮·葛朗台(名师1+1导读方案)
19998000000005

第5章 资产者的面貌(5)

力壮、充满力气的女孩站在那里,就如同一棵老橡树那样根深叶密,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她膀圆腰壮,就连她的双手也如马车夫的手那般宽大厚实,再加上她这个人淳朴、憨厚、思想简单,葛朗台一下子就估算出能从她身上榨取多少油水。就凭这一点,这个当时正值青春年华,仍会被美色所迷惑的年轻箍桶匠就没被这个丑陋的姑娘吓跑,尽管这个姑娘看起来雄赳赳的,脸上长了好多疣子,皮肤呈棕褐色,两只粗壮的胳膊结实有力,衣着破烂不堪。于是,年轻的箍桶匠就收留了这个可怜的姑娘,让她有像样的衣服鞋袜,还给她提供一日三餐,还会适当地付给她工钱,对她呼来唤去但对她并不过分粗暴。大个子拿侬觉得自己受到了主人如此好的待遇,甚至高兴地掉下了眼泪。从那之后,她一心一意伺候主人,任劳任怨,而且无怨无悔,因此葛朗台也就理所当然地把她当女奴一样任意驱使。她整天起早贪黑,什么活儿都做,比如烧火做饭、擦擦洗洗;到卢瓦尔河边去搓洗全家的衣物,然后再把洗干净的衣服扛回家浆好晾晒。在葡萄大丰收的季节里她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既要监视着不让摘葡萄的工人们偷捡地上掉落的葡萄,又要为摘葡萄的全部工人准备好饭食。她就如一条被训练得忠诚勤恳的看家狗一样时刻注视着主人的财产,不让其有任何损失。反正不管主人的吩咐是如何荒唐可笑,她都一味地忠诚于他,并且愚昧地执行,从不会有任何异议。在各种事件频发的1811年,也是葡萄大丰收的一年,收获葡萄往往让人劳苦不堪,当时拿侬已在葛朗台家干了长达二十年了。拿侬此时意外地获得了一块旧怀表,这是葛朗台赐给她的,也是葛朗台赏给她的唯一一件礼物。当然,葛朗台也给拿侬旧鞋子穿,而且每三个月就给一次,但这些鞋子都是已经破烂不堪的了,根本不能称它们为礼物。可怜的拿侬因为生活的困苦不堪也变得吝啬小气,她的勤劳和坚忍得到了主人的喜爱,不过这种爱和爱一条狗的那种情感是没有分别的。然而拿侬似乎也对自己如戴着有刺项圈的狗一般的生活无怨无悔,而且时间久了,她甚至连刺扎的疼痛感也觉不出来了。葛朗台总是把面包切得薄得透明,但她从无怨言。虽然这家人在饭食上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严格规定,但有一个好处就是还从没生过病,因此拿侬也就更高兴能从这种卫生习惯中得到好处。况且拿侬在这个家呆了这么多年已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成了这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一员了。葛朗台先生的欢乐、忧愁、冷热、辛劳等等一切情感和举动她都一样切身体验和感受着。

这种体验所带来的平等感觉让她飘飘然地陶醉于其中。主人对于她偶尔在树底下捡拾个把梨子、桃子、杏或李子来吃的行为也从不去训斥和责怪。收成好的年景里,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果实多得不得不让佃户们拿去喂猪,这时主人就会柔和地对她说:“拿侬,放开量来吃吧,能吃多少拿多少拿侬从小备受折磨和虐待,过着贫苦难熬的生活,后来被好心肠的主人收留,因此,葛朗台先生偶尔露出的笑容虽难以理解,但这却像阳光一样温暖了她的心。”何况她淳朴憨厚、思想单纯,头脑里只可以盛放一种感情和意念。在漫长的三十五年里,她的头脑里似乎只记着是怎样光脚赤膊,衣不蔽体地来到葛朗台先生的家里的,并且耳边也总是回响着葛朗台先生温和的话语:“想要什么东西吗,我可怜的孩子?”这个场景让她感激涕零。葛朗台想起这个姑娘时会在内心思索,觉得她一辈子都没得到别人的赞美,更不懂一个女人所应该有的脉脉温情,如果将来某一天她去见上帝时,她的圣洁无瑕恐怕比圣母玛利亚还要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想到这些的时候,葛朗台就会忍不住对这个姑娘产生更深的怜悯和同情,就温和地盯着她,长叹一口气说:“哦,我可怜的拿侬呀!”说完之后,这个可怜的老佣人总是向主人投去一抹情感复杂、难以言表的目光。葛朗台先生时常说起的这句话时间久了就变成了一条长长的并且牢不可破的锁链,而且还被冠以友谊的美名。葛朗台的每一次叹息都会让这条友谊的锁链增加一环铁扣,使这条锁链越来越长,越来越坚不可摧。葛朗台的这种做法虽然让大个子拿侬感激涕零,但拿侬内心却也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那点让人发怵的成分。作为吝啬而冷酷的这种同情心态,让葛朗台的内心有着某种说不出的快意与满足,可对拿侬来说,这点怜悯却是她幸福感的全部。“可怜的拿侬”这句话有谁不会说呢!不过虽人人都会说,但是上帝是能分清谁是真正的天使,谁说这话时的情感是真实的,上帝从他们说话的声调和感叹时的情感就能轻易辨识。

名师导读

通过对拿侬外貌的描写充分形容出了拿侬特殊的身材和丑陋的面庞,但她的强壮和有力正是葛朗台雇佣她的真正原因。【外貌描写】

名师导读

“意外”、“唯一”两个词语真实说明了干了二十年活的拿侬当时惊讶的心理以及葛朗台极端吝啬的本性。【用词准确】

葛朗台看似慷慨大方的话语在此处恰是对他极端吝啬的讽刺,因为丰收的果实多得拿去喂猪的时候他才如此对拿侬说。【语言描写】

名师导读

用形象的比喻把冷酷无情的葛朗台的笑容比作“温暖的阳光”,具有讽刺意味,同时也说明拿侬在这之前所遭受的苦难和折磨是多么严重。【比喻修辞】

其实,索漠城里的很多人家对佣人都相对要好很多,可是下人们却都不怎么满意。于是就有人很困惑地感叹说:“大个子拿侬到底在葛朗台家得到了怎样的优待?拿侬为什么对他们如此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甚至愿为主人拼出性命来?”拿侬干活的厨房窗口正对着院子,窗子上安有铁栅栏,上面总是被拿侬打扫得纤尘不染,但却显得冷冰冰的,毫无生气,这和她吝啬鬼的名号真是相配极了。厨房里的任何东西她都不会浪费。每天拿侬洗干净碗碟,把剩余的饭菜收拾起来,灭掉灯火,一刻也不停歇地就来到正厅继续干活。厨房与正厅只有一条走廊隔着,拿侬就在正厅坐在主人们的旁边纺麻织布。在这里干活,晚上全家就可以只用一根蜡烛就足够了。而她晚上休息住的那间房子破旧不堪,处在这条走廊的尽头,有一扇通往隔壁的小窗户可以透些光线进来,为这间小屋稍稍增添了一点生机。因为拿侬的身子强壮结实,就算住在这么简陋的房子里也丝毫没有影响她的健康状况。这么大一座府邸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显得寂静无声,静得死气沉沉的。拿侬的生活和一条训练有素的看家狗没有什么不同,整天竖着耳朵睡觉,休息的同时还兼着守夜的职责。

偌大府邸的其他部分会随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一一展现在你的面前。前面刚刚对整个府邸的正厅进行了大致的介绍,正厅是全府最气派的地方,都仅此而已,那么楼上几层是如何寒酸俭朴你就可想而知了。

1819年十一月的一个傍晚,那天大个子拿侬是第一次生火,因为当年的秋天天气一直晴朗凉爽。这一天还是一个被人关注的节日,克罗旭和德·格拉桑两家对这一天可是铭记于心呢。两方共六个人,他们个个信心百倍,整装待发,准备去葛朗台府上争相谄媚,阿谀奉承。早晨,葛朗台太太和小姐会由拿侬陪伴着到本教区的教堂里虔诚地做弥撒,全索漠城的人都会关注着她们的一言一行。这一天是欧也妮小姐的生日,如此特殊的日子,大家全都记在心里。因此,三位克罗旭即公正人、神甫和年轻的庭长掐算好晚饭用完的时间,抢在德·格拉桑一家的前头,以便第一个向葛朗台小姐贺喜。三个人送来了好几大束的鲜花,都是从自家的小花园里现采的。这几束鲜花都娇艳欲滴,但年轻庭长的那束花较为特别,因为庭长花了心思,在底下的花茎上特别装饰了一条白色缎带,上面还配有金色的流苏。一大清早的时候,葛朗台就一如既往地按照给女儿庆贺生日和命名日的老惯例,轻轻跑到女儿床前把还没醒来的欧也妮唤醒,然后很严肃地把一个父亲的礼物小心地交到她的手上。然而这礼物十三年来从未有什么创意,始终是一枚精致的金币。葛朗台太太作为母亲会考虑到情况的不同送上一件冬天的棉衣或是一件漂亮的夏季连衣裙。这些衣服以及父亲在元旦和自己生日时给她的金币成了欧也妮的一笔小积蓄,总共算起来大概有一百个埃居(一埃居值三至五法郎不等)了。葛朗台看着她一点点积攒起来,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只不过是把钱从一个箱子转移到另一个箱子罢了,反正箱子都是自己的,而且这可以让欧也妮从小就养成节俭吝啬的习惯。这一笔小小的积蓄要是再加上葛朗台太太外祖母家的钱的话,数量可就惊人了。因此,葛朗台会向欧也妮询问这笔积蓄的数目,并且很和蔼地对她说:“这些将来都是你的压箱钱呀!”压箱钱这种法国古老的风俗一直在中部流行并被传承。由于这个风俗,在贝里或昂热这些地方,如果姑娘要结婚了,娘家或婆家就会送给她一个装有金币或银币的钱袋,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数目有些差别,可能是十二枚或一百四十四枚,更或者是一千二百枚。就算是最穷困不堪的牧羊女要出嫁了,那她也会有压箱钱的,尽管里面可能只有大铜钱。在伊苏屯地区,有个实力雄厚、家财殷实的大户人家嫁女儿,压箱钱竟然有一百四十枚葡萄牙金币,这件事广为流传,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着。卡特琳娜是梅迪契家族的成员,她嫁给法王亨利二世的时候,带去的压箱钱简直是价值连城,那是她作为教皇的叔父克莱芒七世送给她的十二枚古代纯金勋章。在吃晚饭的时候,欧也妮身穿一身新衣,显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葛朗台看着自己的女儿按捺不住高兴的心情叫了起来:“欧也妮今天过生日,咱们图个吉利,把火生起来吧。”

拿侬一边收拾箍桶匠们最喜爱的美味——烧鹅,一边附和着主人说:“没错,小姐这么漂亮能干,今年一定能把喜事给办了。”

葛朗台太太听了后忙插了一句说:“可是我没觉得索漠城里有哪家合适欧也妮的。”说着还怯生生地瞥了一眼自己的丈夫。她都这把年纪了,说话还带着这样的表情,证明可怜的葛朗台太太一直过着毫无地位、对一切都逆来顺受的生活。

名师导读

把葛朗台送给女儿的生日礼物和葛朗台太太的礼物做了鲜明生动的比较,体现出葛朗台的冰冷无情和葛朗台太太对女儿充满关心的温情。【对比修辞】

葛朗台不顾太太的话,仔细看着欧也妮,情绪非常高涨地大声说:“过了这个生日欧也妮就二十三岁了,这个孩子长大成人了,咱们不久就该为她的终身大事作打算了。”。

听了这话,葛朗台太太和女儿都没有吭声,只是彼此传递了一个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