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19950800000084

第84章 奶牛的饲养管理(4)

(6)瘤胃内容物移送速度。消化道内容物移送速度可影响采食量;而移送速度又与饲料消化率直接相关。采食的饲料中的不消化物在消化管各部位滞留的时间分别为:瘤胃和网胃约61小时、瓣胃约8小时、真胃约3小时、小肠7小时、大肠8小时。由于食物的消化率不同,故在消化道内滞留的时间不同,瘤胃内容物的移送速度也不同。长期饲喂未加工、粗劣、含纤维素多的难以消化的饲料,在消化道内滞留时间长,新的饲料进入瘤胃的量减少,采食量减少;将大麦秸秆加工调制,经粉碎或向饲料内加入尿素等氨源,其消化率增加,采食量增多。

(7)瘤胃内发酵产物。饲料在瘤胃内经微生物群发酵后,所生成的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可影响采食量。乙酸含量增多,采食量会减少;丙酸含量增多,采食量会增多。因为乙酸可生成血脂,丙酸是糖的前体,能生成血糖,血糖的稳定可促进食欲。乙酸含量增多而采食量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高受到限制的缘故。

2.提高采食量的途径

提高奶牛采食量、减少各种因素对机体采食量的影响,这对奶牛场来说,是生产中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

(1)加强饲草、饲料的收割、保藏,提高其品质。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发育时期,应选择在最适收割期收割,不能过早或过晚。

过早,植物水分大,不易保存;过晚,因其生长期延长,植物枯老、变黄,品质下降。对已收获的饲草、饲料,应加强保管,防止发霉、变质。为了能提高饲料在瘤胃中的消化率,应做好饲料的加工调制工作,可采用粉碎、铡短、碱化及氨化等方式。

(2)根据奶牛不同生长阶段和生理状况,合理供应日粮。防止奶牛过肥而引起的采食量减少,应控制精饲料喂量,增加粗饲料进食量,减少体脂肪沉积。

(3)注意精粗饲料比例。饲喂粗饲料应合理供应一定比例的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如玉米、胡萝卜、甜菜等。

(4)加强防暑降温设施。创造人工小气候,减少气温因素的影响,给牛提供舒适的环境。

(5)加强奶牛运动。提高机体全身抵抗力。

§§§第三节奶牛的饲养管理

犊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年时的体型结构和终生的生产性能,只有把遗传与合理的培育条件结合起来,才能加速牛群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