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19950800000083

第83章 奶牛的饲养管理(3)

1.采食与反刍及影响采集的因素

(1)采食。采食靠长舌来完成,用活泼而有力的舌头卷食饲料和饲草,在下齿与上腭齿龈之间将其切断,将粉碎饲料混合成食团送入胃中。摄取的饲料用臼齿磨碎,咀嚼次数可因饲料种类不同而异。咀嚼的作用是磨碎饲料,促进唾液分泌并与饲料混合,有利于吞咽。成年奶牛每个食块大小重140~160克,干物质量重20~24克,其余的是唾液和其他水分。采食速度因饲料种类、形状、适口性等的不同而不同。切短的饲料比长干草采食要快;颗粒饲料比粉碎饲料采食快。

(2)反刍。牛采食时,不经过细嚼就将其咽入瘤胃,草料在瘤胃内被浸润和软化,经0.5~1小时后,又被逆呕回口腔内,再仔细咀嚼后咽下。这种现象使草料得到充分咀嚼,有利于消化。咀嚼时能混入大量的唾液,对瘤胃内因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酸具有中和作用,同时,有利于瘤胃内发酵所产生气体的排出;能促使食团容易通过网胃和瓣胃而移送到真胃。

(3)饲料品质。饲料品质是影响采食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饲料品质好、含能量高、摄食量大;饲料品质差、含能量低,采食量有减少倾向。幼嫩、多汁、适口性好的饲料,采食量大;饲草枯老、适口性差,如秸秆、稻草,采食量少。新鲜饲料采食量大;堆放发霉、变质的饲料,采食量少。饲料消化率越高,采食量越大。

(4)机体生理状况。机体生理状况不同,采食量不同。奶牛在生长发育期、妊娠初期、泌乳高峰期,因对所需养分增加,采食量增多;妊娠后期,因其需要养分减少,加之胎儿增大、瘤胃容积受到压迫,采食量会减少;奶牛营养状况好,肥胖,体脂肪累积过多,采食量减少;疾病时,消化机能紊乱,食欲降低,采食量会减少或停止;而疾病恢复时,消化机能逐渐恢复,采食量会增多。

(5)环境温度。低温环境下,奶牛为了阻止体温下降而增加产热,故全身代谢加强,采食量增多;在高温条件下,奶牛通过水分蒸发降温困难,结果代谢热积累而体温升高,采食量减少。当气温超过25℃时,每升高1℃,奶牛进食养分下降程度分别是:干物质为6.96%,总消化养分与消化能均为5.17%,产奶净能为4.82%,奶牛的标准奶产量下降1.98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