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19950800000124

第124章 奶牛常见病的种类与防治(6)

六、流行性感冒

本病又称牛流行热、暂时热、三日热等。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急性高热、流泪、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四肢关节疼痛和后躯运动障碍为特征。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在我国被列为三类疫病。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水牛很少感染。病牛及带毒牛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高热期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北方为7~10月,南方可提前,往往是吸血昆虫活动盛期,吸血昆虫消失,流行即终止。因此在多雨潮湿季节会经吸血昆虫叮咬传播。短期内能使很多牛感染发病,呈局部流行或大流行。以高产和怀孕牛发病后症状最为严重,发育牛次之,犊牛最轻,9岁以上的老牛很少发病。一般3~5年周期性流行1次,近年有周期缩短的报道。潜伏期2~11天,一般为3~7天。

2.症状

病牛突然体温升高40℃以上,持续2~3天。肘肌震颤,皮温不整,角根、耳、四肢末梢发凉,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苦闷呻吟、鼻镜干燥、水样鼻液、口边有泡沫、流涎。少数严重的牛常因继发肺炎而引起死亡。病程一般为3~4天,有时可达1周,大部分为良性经过,病死率一般在1%以下,但部分病牛因跛行和瘫痪而被淘汰。

3.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初步作出诊断。确诊应在发热初期采取血液,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同时采取高热初期和恢复期的血清,作病毒抗体检测,以及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抗原。

4.鉴别诊断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及传染性鼻气管炎。这两种传染病主要在晚秋和冬季流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前者多发生于断奶犊牛及青年牛,以支气管炎为特征,病程长(10~14天);后者多发生于肉牛及育肥牛,以坏死性鼻炎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