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19950800000125

第125章 奶牛常见病的种类与防治(7)

5.治疗

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多数病牛虽为良性经过,但应采取对症治疗,促进病牛的康复,避免继发其他疾病。下列方法供选用:当病牛体温升高时,成年奶牛应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40毫升,加利巴韦林10毫升,稀释青霉素800~960单位;再用生理盐水50毫升,稀释链霉素5~7克。分别肌肉注射,1日2次。对轻瘫病牛,应用40%乌洛托品50毫升、10%水杨酸钠1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5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1000毫升静脉注射。中药清热、解毒、润肺处方:柴胡、陈皮、桂枝、杏仁各30克,黄芩、知母、连召各20克,麻黄、甘草各25克,共为末,开水冲服,1天1剂,连用3剂。中药双黄连注射液300~500毫升,用生理盐水或等渗糖稀释后,静脉滴注,1日2次。上述各方均可连用3~5天。

6.防疫

流行初期,逐头测温,病牛要及时隔离治疗;对环境用0.5%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对蚊、蠓等吸血昆虫应用杀虫剂;方法见蓝舌病防疫。我国现已成功研制出牛流行热亚单位苗和灭活苗。在易发地区,可以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对牛群进行免疫注射。

§§§第二节奶牛内科病的种类与防治

一、胃肠炎

本病是指奶牛真胃和肠道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上以经过短急、严重胃肠机能障碍和伴发不同程度的自体中毒为特征。多发生于饲养管理和卫生环境不良的牛群。

1.症状

病牛呈现急性消化不良,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饮欲增加,结膜暗红并黄染,口腔干臭、磨牙、舌苔黄白、齿龈有2~3毫米宽的蓝色淤血带,皮温不整,角、耳和四肢发凉,常伴轻微腹疼,体温升高到40℃以上,少数病例体温不高。持续性拉稀是本病的主要特点,不断排出稀、软或水样腥臭粪便,有的呈高粱糠色混有血液及坏死的组织片。尿少色黄。后期肛门失禁,不断努责,但无粪便排出。自体中毒明显,全身症状加剧。脉搏初期增数,后期细弱,每分钟可达100次以上。随着病程进展,脱水严重,全身无力,眼球下陷,末期衰竭死亡。

2.诊断

根据全身症状,不难确诊。如果怀疑中毒时,应检查草料和其他可疑物质;怀疑传染病、寄生虫病继发的,需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血、粪、尿的化验,可与单纯性胃肠炎相区别。

3.治疗

让病牛安静休息,勤给清洁饮水,绝食1~2天,成年奶牛按下列方法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