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奶牛高效养殖技术
19950800000123

第123章 奶牛常见病的种类与防治(5)

6.防疫

无特效疗法。虽然对症治疗可使病状缓解,但不能治愈和阻止排菌。病牛不能用于产奶和屠宰食用,因此,应作销毁淘汰处理。

加强口岸检疫,严禁引进带菌病牛。定期进行牛群检疫,发现病牛应立即扑杀。目前,仍无有效菌苗,因此更应搞好牛场防疫卫生消毒工作。

五、布氏杆菌病

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母牛流产和不孕、公牛睾丸炎和不育以及关节炎等为特征。人感染此病后,表现波浪热、关节痛、睾丸肿大、神经衰弱等症状。在我国,此病被列为二类疫病。

1.流行特点

布氏杆菌主要有羊型、牛型、猪型三种,均可感染人类。牛型布氏杆菌主要侵害牛,故病牛及带菌牛是主要传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阴道分泌物、流产的胎儿、胎水、胎膜、乳汁、粪尿及公牛的精液中。其传播途径一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牛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初产母牛敏感。病牛于流产1~2次后,很少再发生流产,它有自然康复和产生免疫的现象。但被感染的牛将终身带菌。

本病无季节性,一个奶牛场,若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良、防疫消毒差等皆可促使本病流行,呈一个牛场或地方性流行。潜伏期从2周至6个月不等。

2.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不典型,因而不易确诊。奶牛流产的原因较复杂,有的是因感染布氏杆菌而引起,但也有感染布氏杆菌而不流产的情况。因此,如果怀疑发生本病时,只能通过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检查。病牛的阴道分泌物、乳汁涂片,染色镜检,发现红色小球杆菌,即可确诊。

(2)血清学诊断。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是诊断布氏杆菌病牛最简单而实用的方法。若受检血清在4分钟内出现凝集反应现象,判为阳性。

3.治疗

对已确诊的病牛要及时淘汰处理。对其他母牛,流产后继发子宫内膜炎的或胎衣不下经剥离的要及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者0.02%呋喃西林溶液洗涤阴道和子宫。严重者可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

4.防疫

本病以春秋两季预防性检疫为主。在健康牛群中,对检疫阳性牛要及时清群扑杀、深埋或火化,消灭传染源。对被污染的产房、饲槽及其用具要用10%石灰乳或5%来苏儿溶液消毒,污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现场工作人员要注意自身防护。在已确诊为大部分感染的牛群中,对检疫阳性牛及可疑阳性牛要分群隔离饲养,分批淘汰阳性牛,逐步净化牛群。对6~8月龄检疫阴性牛可用布病19号活菌苗进行预防注射,同时要搞好牛群防疫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