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石嘴山之最
19946600000019

第19章 科技·文教·卫体(4)

第一所师范学校

民国30年(1941年),国民党中央教育部边疆教育司派边振方在惠农县(今惠农区)黄渠桥(今平罗县黄渠桥镇)建立国立绥宁师范学校,专门为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夏两地区培养教师。1942年学校建成开学,设简师和普师两个专业,简师部招收高小毕业生100名,2个教学班,学制4年;普师(中师)部招收初中毕业生50名,1个教学班,学制3年。此后,每年简师招收2个班,普师招收1个班。1950年5月,绥宁师范停办,普师并入宁夏师范,简师并入惠农中学,作为惠农中学师范部,直到最后一班学生毕业为止。绥宁师范办学9年,先后就读者近千人,其中简师毕业12个班600多人,普师毕业6个班300多人。

第一所技工学校

1958年,为适应煤炭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建设现代化矿井对技术工人的需要,石嘴山矿务局兴办了“石嘴山煤矿技术学校”,这是石嘴山第一所技工学校。1962年,根据当时有关政策技校停办,先后毕业学生986人。1979年2月9日,经自治区计委同意,正式批文恢复石嘴山煤矿技术学校。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至2000年,学校占地面积近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设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实习车间、实验室、制图室、微机室、电教室、阅览室及浴室、学生食堂、锅炉房等生活福利设施。全校教职工总数为80人。该校自1979年恢复办学以来,先后开办了采煤、综采、掘进、地测、通风、机电、车工、锻工、锅炉、木工、瓦工、护理、井下电钳、洗煤、矿井运输、通风瓦检等专业,共招收学员2890人,毕业学员2279人。

第一所回民中学

1984年,石嘴山市政府在原郊区礼和中学的基础上,成立石嘴山市回民中学,从教育经费、师资、设备诸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是石嘴山市第一所回民中学。同年,平罗县将黄渠桥中学、通伏中学和宝丰中学改为回民中学。1988年,平罗县和自治区共投资450万元,于1989年在平罗县城建成平罗县回民中学,同年秋季招生。2001年,在石嘴山师范学校(大武口区)举行了石嘴山市回民高级中学成立大会暨挂牌仪式,标志着石嘴山师范学校转型为集市回民高级中学、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石嘴山分校为一体的综合办学机构工作全面步入正轨。

第一所聋哑学校

1991年3月,经石嘴山市政府批准,成立石嘴山市聋哑学校,开了石嘴山市特殊教育的先河。聋哑学校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建设西街,占地面积2130平方米,建筑面积1182平方米。1998年市政府批准该校学制由6年延长为9年。到2000年7月,有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8人,教职工18人。学校实行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昼夜24小时有教师值班。开设语文、语训、思想品德、数学、美工、劳动、自然、社会、理科、会话等课程,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残而不废的劳动者。从建校到2000年7月,学校共招收来自全市的87名学生,有39名小学毕业。毕业生中有2人考入石嘴山市第一职业中学学习工艺美术(中专)专业,12人在石嘴山丰本公司等厂矿就业。毕业生素质良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学生在国际、国内的绘画、书法、体育、文艺等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学生张红艳被教育部授予第三届宋庆龄基金会奖。

第一所职工大学

1972年7月,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开办了“七二一”大学。1981年1月12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宁夏有色金属冶炼厂、宁夏有色金属研究所将原“七二一大学”改办成为职工大学。这是宁夏正式批准的第一所职工大学。职工大学设电子机械和稀有冶金两个专业,招收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在职职工,招生范围以本厂为主,兼顾全区兄弟厂矿,学制4年。1982年6月,职工大学改由自治区冶金工业公司领导,改名为“宁夏冶金职工大学”,并报原教育部备案。1984年5月,自治区政府又将宁夏冶金职工大学更名为“宁夏重工业职工大学”,隶属自治区重工业厅领导。1985年,在校学生206人,教职工45人,学校设置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工业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仪器仪表、工业企业管理等9个专业。后来,学校由石嘴山市大武口迁址银川市。

1981年7月13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原石炭井矿务局将“七二一”大学改建为“宁夏石炭井矿务局职工专科学校”,隶属石炭井矿务局领导。1982年学校由石炭井迁址大武口区。1985年,学校开设地下采煤、矿山机电、工业与民用建筑、矿山地质、工业企业管理、中文等6个专业,在校学生284人,教职工134人。1989年6月,职工专科学校更名为“宁夏煤炭职工大学”。1997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评估优秀学校”。2000年5月,宁夏煤炭职工大学更名为“宁夏工业职工大学”,隶属太西集团公司(原石炭井矿务局)领导。至2000年,学校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在校学生2155人,教职工255人。建校以来,学校先后开设了采矿、矿山机电、工业与民用建筑、计算机、电子技术、财会等25个专业,毕业大专生2920人、中专生1240人、技校生5613人。

1984年,出身于教育世家的石炭井矿务局职工曾文结,根据石嘴山地区职工文化科技素质低的实际,萌发了办学培养人才的念头。经多方奔走,争取到了区市政府和市内部分企业的资助,于1985年在大武口区边缘的一片戈壁滩上建起了“石嘴山联合职工大学”。

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

宁夏理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的市境迄今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高校,前身为1985年创建的“石嘴山联合职工大学”,创始人为石炭井矿务局职工曾文结。1993年12月,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将“石嘴山联合职工大学”设置为“宁夏石嘴山职工大学”,为当时全国首批进行学历教育的5所民办高等学校之一。2000年8月11日,经自治区政府批准、教育部同意,改制为宁夏石嘴山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普通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3月12日,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普通高等学校,更名为“宁夏理工学院”。学院实行国有民办,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办学体制。学校面向全国,开放办学,先后同北京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韩国三育义明大学、威德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等10多所国内外知名大学联合办学,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引进了美国、韩国等外籍教师来校任教、讲学;选派教师30多人(次)出国进修、讲学和访问。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宁夏理工学院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已形成以本科生为主,专科生、成人教育和中级、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教师资培训等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设有11个系(部)两个中心和30多个本科、专科专业,有专兼教师445人,在校生2000余名。

第一家小学“心理咨询室”

2001年3月18日,石嘴山市第七小学“心理咨询室”成立。心理咨询室由学校领导和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成。每天下午放学后,咨询室开始接待前来咨询的学生。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当面提出,也可以给老师写纸条。学校首先对咨询室的老师进行了培训,以便科学、准确地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

第一次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

2002年11月30日,石嘴山市首次举办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来自全市16所中学的23名学生参加了比赛。石嘴山市第八中学杜智超获得初中组一等奖,石嘴山市第三中学李晓燕获得高中组一等奖。

第一家校园警务室

2005年5月24日,宁夏首家校园警务室在位于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的宁夏第一工业学校挂牌成立。广大师生为此拍手称好,学校领导称为急需安全感的学校送来了“及时雨”。面对校园内外日益复杂的治安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社会普遍关注的治安问题,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公安分局朝阳派出所积极探索应对方法,他们根据辖区治安特点,在辖区易发案的7所学校设立了由专人负责的校园警务室。在辖区中学和大中专院校建立7所校园警务室,可以从源头有效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配合校方搞好法制宣传教育,防止校外闲杂人员入校,提高公安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处理调解各类矛盾纠纷,逐年降低校园发案率,确保辖区一方平安。

第一次硕士学位授予仪式

2007年7月25日,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宁夏分院在石嘴山职工大学举行宁夏首次硕士学位授予仪式。东北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姜茂发教授为45名头戴硕士帽、身穿学位服的硕士们举行学位授予仪式,并颁发硕士学位证书。东北大学于1997年与石嘴山职工大学联手,成立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宁夏分院、东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宁夏分院,为嘴山乃至宁夏培养本科、硕士,为全区和石嘴山市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第一所村级公办幼儿园

2012年11月1日,石嘴山市平罗县移民安置点红翔新村“同心为民幼儿园”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石嘴山市第一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幼儿园由市委统战部和民进市委会搭建平台、宁夏为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捐建,建设总投资72.6万元,占地面积1550平方米,分为大、中、小三个教学班。有68名幼儿入学。开园当日,民盟市委会和民建市委会还分别为同心为民幼儿园捐赠了三个食品消毒柜和10吨煤炭。

第一个廉政文化建设促进会

2007年12月28日,石嘴山市举行石嘴山市廉政文化建设促进会成立大会。这是自治区第一个从事廉政文化研究、开展廉政文化交流与发展的社团组织。它的成立,标志着石嘴山市廉政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石嘴山市廉政文化建设的研究与传播增添了一个新的阵地和一支新的生力军。自治区纪检委副书记陶进在成立大会上发表祝词。他充分肯定了成立石嘴山市廉政文化建设促进会的积极意义,要求廉政文化促进会要在市委和市纪检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廉政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第一部本地剧本拍摄的电影

根据石嘴山作家古越创作的剧本拍摄的电影《冯志远》,2007年9月被列为重点影视片目在全国上映。这是石嘴山第一部被拍摄成电影的剧本。古越原名胡德林,安徽淮北市人。曾先后任职于《淮北日报》社、《西藏日报》社、《喀什日报》社、《石嘴山日报》社、《儋州日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周刊》社,担任过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总编辑助理等职务。现任石嘴山市文联副主席、西部编剧协会主席、宁夏红影星影视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西部影视文化》杂志社社长、主编,兼任宁夏电影制片厂文学总监。主要文学作品:长篇历史小说三部曲《大清洋买办》《金羊毛》《菊花醉》《大黄吟》。主要影视作品:艺术电影故事片《冯志远》、电视连续剧《金羊毛》等。电影剧本《冯志远》。

第一次启动农家书屋工程

2008年石嘴山市首次启动“农家书屋”工程。至2010年5月,已在全市建成101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由政府全额投资2万元,配有科技类、少儿类、财经类、生活类、文化类、综合类、报刊类、家教类图书1505册、音像制品100种以及书架和各项制度。

功能最全的文化艺术中心

位于石嘴山市新区的“五馆一中心”(科技馆、博物馆、规划展示馆、图书馆、档案馆、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群,是建市50来投资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全的群众性、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总占地面积8.8公顷,总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4亿元。工程于2009年5月开工建设,至2012年各工程先后竣工投入使用,标志着石嘴山市第一个大型科技馆、第一个大型博物馆、第一个大型图书馆、第一个大型档案馆、第一个规划展示馆、第一个歌舞剧院、第一个音乐厅、第一个文化艺术中心的诞生。

第一次获得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

2012年9月7日,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石嘴山市首次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是宁夏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1995年至1998年,全市各县区相继通过了自治区“两基”验收。2001年至2003年各县区又先后通过了自治区“两基”复查验收。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16.5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0.98%;15周岁人口文盲率为0,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86%;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4.24%。2010年全市各县区通过自治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验收,石嘴山市在宁夏率先实现“教育强市”和“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两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