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作风高于一切
19940700000004

第4章 作风是事业成功之关键(3)

更重要的是,机关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其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作风建设历来是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只要深刻认识到“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这一深刻道理,就不难理解在履行公务时是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曾经在一段时间里,不少群众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般不敢与机关人员打交道。因为,“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是不少群众对机关作风的一种概括。当然,这中观点或许有些过分和偏颇,但也确实反映了群众对我们的机关作风存在不少意见。一些机关人员在为群众办事时,常常以“吃、拿、卡、要”来唬人,久而久之,机关单位在群众心中的威望就会下降,也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这些都是单位作风不良的现象。实际上,机关的作风问题就是思想素质和办事能力问题。就个人而言,就是方式方法或责任心的问题;就整体而言,就是体制、机制的执行和运作的问题。

总之,作风建设极大的关系到一个单位的形象好坏,而单位作风形象的好与差,又突出地表现在办事效率上。效率是人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完成一件事所用时间长短及所体现出的结果优劣的状况。办事效率对机关作风来说犹如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其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工作态度和对人民的责任心,同样也反衬了该机关内部的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和办事程序是否科学、是否真正便民、利民、为民。在一定程度上讲,办事效率是检验机关单位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准。

既然作风建设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单位的作风建设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端正单位学风,切实加强学习。要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督促检查,努力向书本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贯彻落实作风建设,要有切实可行的举措,必须大兴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之风,不能只说不做,或者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同时,在全面贯彻落实单位作风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领导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既然是改革和建设,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观念、体制和制度上的障碍,这些问题不解决,这些障碍不消除,作风建设就会大打折扣。而要消除这些障碍,就必须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创新的思维谋发展,以改革的精神促发展。总之,一切都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去总结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要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以人为本是作风建设的保证,贯彻落实作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能够彰显人文关怀,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严格遵守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全面贯彻落实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要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如果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不端正,作风建设只能是一种空想,社会和谐也将难以成为现实。要真正进行作风建设,必须发扬党内民主,严格规范党内生活,切实解决目前少数领导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从引起当前社会不和谐的诸多因素来看,不少是由于少数领导干部漠视群众利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独断专行等造成的,导致一定范围内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紧张与冲突。因此,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作风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要艰苦奋斗,坚决反对奢靡之风。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干部的素养密切相关,领导干部素养的优劣、特别是作风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转变领导干部的作风,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真正做到勤奋好学、发扬民主、顾全大局、令行禁止,才能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原则个贯彻执行。因此,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结合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来进行,否则难见成效。

干部威信,高在作风,低在作风

在管理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头狮子领导的绵羊队能战胜一只绵羊领导的狮子队。此句话的寓意是说,在一个组织当中,领导干部的能力对整个组织的素质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组织运行成败的关键。领导者的作风往往决定了组织的作风。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几乎每一个繁荣富强的年代都与领导者的雄才大略有关,很多时候一个皇帝的名声甚至比国家还要响亮,如刘邦、李世民、康熙等,他们凭借自己卓越的治国能力将一个王朝推向鼎盛,名扬海外。同样,在现代的经济社会,很多企业家的知名度要高于它所创建的企业的知名度,如李嘉诚、柳传志、王石、比尔·盖茨等。俗话说,“没有不会打仗的士兵,只有不会领导的将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的的都是领导者在组织中的作用。一个成功的组织,必然有成功的领导者,而领导干部的作风素养,则是其成败的关键因素。

领导者的作风绝不是单一素质的简单呈现,而是多种素质的综合表现。一个作风良好的领导,你可以从他身上看到一种总揽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发散性思维方式,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果敢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和一种勇挑重担、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意识。

例如,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他一生育人无数,潜心研究学问,传承儒教,留下了无数发人深省的名言。其为人处世,往往折射出良好的作风素养和严谨的人格魅力,因此,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孔子的言行举止作风,可称为干部的典范。

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个叫子贡的以德行而深受别人称赞,据说有一天,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其他官员说:“大家都说孔子了不起,我看子贡比他的老师强。”子服景伯听说此话后,转达给子贡听。子贡不以为然地笑笑说:“此话就不对啦,我怎么及得上老师呢?拿房屋的围墙来作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而我的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人们又找不着大门进去,那就看不见他那宗庙的壮美和房舍的精彩绝伦啦。能够找着大门进去的人或许不多吧。因此,叔孙武叔老先生那么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子服景伯觉得子贡的比喻既新鲜又贴切。

后来,子贡听见大夫叔孙武叔毁谤自己的尊师孔子,心里很是气愤,他找到叔孙武叔说:“先生,请您不要这样做!仲尼老师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小山丘,还可以超过;仲尼老师却好比太阳和月亮一样,是没办法超过的。有人纵然想自绝于太阳、月亮,可那对于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看出他太不自量罢了!”

又有一次,有人对子贡说:“您对仲尼那么恭敬,难道他真比您强吗?”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可以表现他聪明,也可以说一句话表现他不聪明,由此可见,说话是不能不谨慎的。我的老师的不可赶上,如同上天不能用梯子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一样。我的老师如果当上国家的君主或得到采邑成为卿大夫,他要百姓在社会上站住脚跟,百姓便都自然站住脚跟。若引导百姓前进,百姓自然都跟着前进;若安抚百姓,百姓自然都会前来投奔;若动员百姓,百姓自然会同心协力。他老人家生得光荣,死得可惜,别人怎么能赶得上呢?”

看到这里,或许你会问,这只能说明子贡有谦虚谨慎、尊敬师长的美德罢了,哪里体现了孔子的作风高尚呢?

曾多年从事领导能力方面研究的美国专家华伦·布兰克认为,一个管理者要有心甘情愿的追随者,如果没有取得别人的支持,管理者也不复存在。追随者们起着众志成城和绿叶扶持的作用。追随者与管理者是一个整体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两面。因此,如果孔子自己不具有圣贤的美德,也就不会使得他的三千弟子服膺于他,并且能够把他的思想、美德、作风传播开来,我们今天也就不会把他尊为圣贤了。以孔子一人之力,要教化天下人,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孔子的作风影响着他的三千弟子,这些弟子再影响其他人,如此传播开去,世代传承,影响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也才有今人之感叹:“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同样的,作为现代社会的管理者,首先应有的素质就是端正良好的作风素养,不要惟我独尊,而是要讲求民主和友善,只有作风正派、思想先进才能获得别人心甘情愿的支持与追随,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导者。否则,管理者与员工离心离德,即使其他方面的品质再优秀,也很难获得众人的支持与追随。

管理者这种独特而良好的作风也就是“领导魅力”,通过这种魅力,领导者把大家吸引到自己的战略与计划中来,从而一起努力,去实现既定的理想和目标。而这种魅力仅仅凭领导者的地位权力是达不到的,而是一个人长期养成的素养和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