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植物知识
19936800000067

第67章 益母草

益母草是一种很多见的田野荒地的杂草,在北京郊野的一些水沟边年年看到生长,开花结子,可长到1m多高。茎是四棱形的,叶子对生,在叶腋中有小形的花密集,花红紫色,花冠唇形,每花可结4个小果实。此种植物属于唇形科。它的分布几遍全国。可是它的名字多得很,是植物界同物异名的典型。例如在东北它叫坤草,另外各地还有叫益母蒿、益母艾、红花艾、三角胡麻、千层塔、茺蔚等等。只有“益母草”这个名字最为普遍。

为什么叫“益母草”?古代民间有个有趣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有位妇女只有个十二三岁的儿子,妇女生儿子时留下疾病长久不愈,就是瘀血腹痛症,只有这个儿子助她操持家事,上山打柴,挑水做饭什么都干,很孝顺母亲。一天来了一个“郎中”(今天叫大夫、医生)说可以治他母亲的病,但要许多钱,这孩子一听拿不出钱来,就叫郎中采一棵能治母亲病的草来看看,郎中出发了,小孩不告诉郎中,悄悄地跟在后面去看,他看见郎中采的山中草是平时他熟悉的野草。那草叶呈掌状,有淡紫红色小花。于是他等郎中走后,自己采了这种草给母亲熬水喝,一连多次:母亲的病竟奇迹般地好了。以后谁家人家的妇女有和他母亲这同样的病,他都主动用这草去帮助治疗,无不见效。人们认为这草对生孩子的母亲大有好处,就叫之为益母草。在北京益母草不仅郊野多,据说从前天坛的益母草也很多,而且十分出名。这里也有个传说:从前北京天坛修建以前是一块荒地,只有一户人家在此,家中仅母女二人,母亲有妇女病,姑娘为了治母亲病上山找药,遇见一白发老头,经他指点,姑娘上山采到了二种药草,并且收到好多种子。她回到家后,把草药加水煮成膏状,给母亲吃了,几次服药,母亲的病好了。姑娘高兴,就把那种子种在房前屋后,春天种子发芽,长成一片片的药草。一年年下去几乎遍地都是了,遇上有妇女病的人,姑娘就助人为乐,用这草给治,都治好了,因此大家叫此草为益母草。后来那里建了天坛,天坛的益母草就更闻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