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植物知识
19936800000057

第57章 葫芦趣闻

常言搞不清的事就说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此话实来源于一个传说。据说在汉代,有一个名字叫费长房的人,一次看见一个老人卖药,当药卖完了以后,这老人就隐藏入一只葫芦中不见了,费长房对此很是奇异,认为此老人必定是个仙人,他就结识老人,跟他学习医药“技术”,后来费长房也成了一个著名的医生。而葫芦一名往往就与医药联系起来了。

葫芦属于葫芦科,是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茎生软黏毛,有卷须,叶片心状卵形或肾圆形,长与宽均可达35cm,不分裂,边缘有小齿尖,两面有毛。花白色,单生,有细长花梗,雄花花托漏斗状,花冠裂片有皱;雌花的子房在中部缢缩,外面密生软黏毛。瓠果大,中间缢细,下部和上部膨大,长达几十厘米,成熟后变木质,种子多,白色,此种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各地多有栽培。

葫芦作为药用历史悠久,葫芦原名苦瓠,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该书对此种云:“苦瓠,味苦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肿,下水,令人吐。”“葫芦”之名载于北宋的《太平圣惠方》,那时治龋齿痛用葫芦。而《本草纲目》则入菜部,记载葫芦……嫩时可食。《日华子本草》中名为“壶卢”。其果实入药,有利水、通淋之功。治水肿、腹胀、黄疸、淋病。其种子入药,据《御药院方》可抬齿龈或肿或露,齿摇动痛。此种种子据《中药大辞典》,其原植物为瓢瓜,即葫芦的一个变种,其果实扁球形。葫芦还有一变种名“瓠子”,其果实粗细均匀呈圆柱形。《诗经》中的甘瓠,即指此变种。证明为古代人的蔬菜之一。《诗·小雅·南有嘉鱼》中有:“甘瓠累之”。就是说有甜味的瓠子。说明此瓜可当菜吃。《诗·鱼藻之什瓠叶》中有:“幡幡瓠叶,采之亨之”这说明甘瓠的叶子也可以当菜吃。现代研究甘瓠含多种糖。其干燥果皮入药,利水、消肿。用于四肢浮肿、小便不通。果入药,清热、止渴。种子治咽喉肿痛。还有一个变种叫小葫芦,其果实天生的小形,长不超过10cm,作为观赏用。

葫芦除作药用、食用外,其成熟的葫芦形的果壳,因木质化变硬,为工艺品的原料,匠人在上面雕刻出山水、人物等图案,非常有趣。此种工艺品中国唐代即已有之。据说日本至今还保存一件中国唐代的瓠器,其上绘有著名人物如孔子等的人像。实为一珍贵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