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坦然面对逆境
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事事都那么顺利如意。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勇敢坚强,要有信心去冲破难关。佛教认为,人生是由无常连贯而成的。无论碰到顺境还是逆境,也都常有变化。逆境不会一直停留不变,披荆斩棘,必然能开辟出一条坦途。人们常说:“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中难免遇到逆境,但是不是就此颓丧,退却在自我之中。失意和颓丧是两回事,可是在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不同者,只是当事人的态度。一个人颓丧时便失去勇气,精神萎靡,结果自然走不出逆境。失意原是很自然的现象,可是从失意转而颓丧,那么人生的仗就打不下去,只得放弃。颓丧全是自己造成的,也只有自暴自弃,才会把自己击败,以致一蹶不振。所以,我们应该认清,失意和颓丧是截然不同的心境。失意的人,如果内心不屈服,环境的险阻便无能为力。那么,他必能反败为胜。可是颓丧却是致命伤,它打击勇气,消灭斗志。所以,颓丧不是逆境造成的,而是人对逆境的消极反应。
在逆境中最能够看出强者与弱者,伟人与小人物的差别。弱者对逆境表示屈服与投降;强者在逆境中具有继续往前走的内心决断。弱者想逃避恐惧,因而被恐惧所制服;强者则敢于面对恐惧,因而制服恐惧。弱者被生活的不安所摄服,因而丧失活下去的意志;强者从不丧失活下去的热情,虽然他生活在冷漠的包围之中。弱者总是自悲自怜,既蚕蚀了本身的自信心,也使人家觉得讨厌;强者决不沉溺于自悲自怜的感情中,因为他忙于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逆境,因此,没有时间再自悲自怜。弱者把每一个机会看成一件难事;强者则把每一件难事看成一显身手的机会,把失意看成是淬链自己性灵的力量。佛经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个酷热的夏天,两个商人背着商品,要翻过一座山岭,到山的另一边去卖。“唉,以后再也下去那里做生意了,山那么高,假如低一点就好了。”商人甲擦着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对乙说。“我想的恰巧与你相反”,商人乙笑着答道:“我想,这座山如能再高几倍就好了,因为这样的话,大多数商人都会畏难而退,那么剩下我一个就可以多做生意了。”商人甲听了不觉惭愧起来。“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佛经“八正道”走有一项就是正精进,认为只有坚韧不拔,努力精进的人,才能走向涅槃之境。人们通常总以为佛教提倡的坚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事实并不如此。坚忍即坚定不移,在压力之下仍保持不变,这是一种按照积极想法去做的力量。一个人只要日以继夜,积年累月,紧紧把持着一个期望中的目标,就一定能走出陡峭崎岖的逆境。
1.正视困难
良宽禅僧(1758~1837)以为,遇到无法逃避的事情之时,不要心慌意乱,要面对现实,等待天命;此即是最好的心理准备。
一般人遇到困难时总想逃避,但越逃避,事态便越严重。例如,为弥补公司的亏空,而伪造文书报销,或为想赢回亏空的钱而去赌博,结果为了赢回十万反而输了一百万。像这样企图侥幸逃脱行为,应赶快停止,即时面对现实。有了这种勇气,连神鬼也不敢阻挠。
还债的期限及截稿的日期,在英文叫“dead line”,意即死限之意。不能只呆坐地等待这天来临,什么事也不做,毕竟不能解决事情,只有面对它。对于痛苦的事,若不设法解决,痛苦就会加深。你付出多少有效行动,痛苦便会相对地减少多少。
2.化阻力为动力
日莲因上奏“立正安国论”而遭到驱逐之后,背叛者提婆达多想杀害释迦,他的师父知道了,气愤地训斥他说:“你应向强敌学习的事,还多着呢。”
我们常视眼中的瘤为阻碍于是更加努力。可见阻碍正是帮助自己上进的恩人,反而必须感谢它才对!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克三吉贝,是有名的泼妇。常言道:“娶到恶妻乃终生之不幸。”所以有人问苏格拉底:
“你为什么能如此忍耐呢?”
他说:“想要使骑术精进应该选择野马,如果能够驯服那就天下无敌了。”
某日,老婆一如往昔责骂他,最后还气愤地浇他一头水。苏格拉底依然平静地说:“打雷之后当然会下雨。”
平时锻炼安定之心,再加上冷静地观察事物,苏格拉底终于成为一代哲人。
3.不忧不惧
洪自诚(生卒年不详)自称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并蓍有《人生训》一书。该句的文章是:“如身处逆境时,倘能忆起处境更堪怜之人,定能舒然顺心;于萌生惰心时,应以成功者为借鉴,而图奋发自强。”古诗有云:“仰望全是星星,下界无一晶莹。”、“任凭刮风下雨,世道无不可爱。”皆是不谋而合之看法。
荷兰画家梵高毕生缠绵病榻,命运乖违,全靠弟弟接济才得以维生。梵高在狄奥德兄弟之协助下,虽勤于笔耕努力作画,但生活非常清苦,三餐不继,最后终于饮弹自尽。
他的朋友哥全说:
“正因为有梵高作为戒镜,故而我虽身陷疾苦中,亦能藉由他的悲惨际遇抚慰自己。”
哥全一生也是艰难困顿,但由于他比别人更懂得如何摆脱痛苦,安处逆境,所以仍能安泰地过活。自怨自艾的人们,且想想别人的苦难,并对生活的难关,要不忧不惧,处之泰然,则终有顺境来临之时。
4.反败为胜
“逆境容易打发,顺境不易度过。如果有人侮辱你,你只要忍耐就可以应付;但如果有人赞美你,难保你不会得意而忘形。”
这是临济宗所领悟的禅之真精神所在。他鼓励人们不要屈服于恶劣的环境,并且要藉着逆境的磨练,来增加本身的实力,帮助我们更上一层楼。
谁都不喜欢遭受苦难,谁都想逃开苦难,但逃避并非解决之道,徒然使我们沉沦于苦难而已,只要将观念一变现实的状况也会随之一变,譬如你把苦难当作上天赐予的考验,将它视为一项恩典,你就会信心十足面对它,心中仍充满希望。
曾有个推销员,远至非洲推销鞋子,他到了非洲以后,才晓得非洲人根本不穿鞋,于是很遗憾的离开非洲。此事被另一个推销员知道了,他反而认为赚钱的机会来了,于是他也前往非洲去开发他的业务。他对非洲人民灌输许多新的观念,使非洲人对鞋子的购买欲大增。结果他成功地开发了非洲鞋业的处女地。由此可见,只要稍微改变一下观点,便能使情势扭转,就算在逆境中也能反败为胜。
5.感恩是福
“信佛之人,即使生病,也认为是宿业。”
此话出于净土宗祖法然(1133~1211)所言。主旨在劝人生病时,切莫心生怨恨,应将它视作佛祖之恩宠,并且心存感激。乍听之下,此话似乎有些异于常情。因为每个人都不爱生病,生病时爱发牢骚乃人之常情。
其实,对整天忙碌过度的人而言,偶尔生病是有益的,非但能藉生病好好休息,调养身心,并且能得到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此亦即古语所谓“一病息灾”,亦正是我们要感谢生病的理由。人只有在失去健康的时候,方感到健康的可贵,因此身体上有点小病痛的人,比身上毫无病痛的人,更知道珍惜健康。
生病时各人对于生病这个事实如何接受,常因个人的观念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心境。所以当我们生病时,要把它当作上天赐予的福份,我们要惜取天机。
6.心静自然凉
有一个和尚向洞山大师问道:
“师父,我们如何才能避免冷与热呢?”
洞山大师回答说:
“当你感到寒冷时,要以寒克寒;当你感到炎热时,要以热克热。”
如果你不喜欢寒暑,勿须逃避,因为逃避只是暂时解决问题,根本无法解除困难,只有勇敢的面对它。
佛经里亦有这句话:
“心头凉,火自灭。”也就是俗话所说的:“心静自然凉”,相信大家都能了解这个道理。在我们遇到厌烦的事时,总会想尽方法来躲避它;可是“躲”除了徒费精力外,亦于事无补。例如“天气热就到避暑地去”,虽然一时会感到很舒服,但是不可能一辈子呆在那地方,回来后可能更没有办法忍受热的煎熬,而更感吃不消。
听说住在热带地区的人很爱吃咖喱,因为吃了咖喱之后,虽然口中顿时会有火辣辣的感觉,但在不久过后,就会有很凉快的感觉。这种“以毒攻毒”的方法,真是见效!
二、幸福就在当下
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终日愁眉不展。
有一天,走过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高兴?”
“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你的一根手指头,给你1000元,你干不干?”
“不干。”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断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老人又问。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80岁的老翁,给你10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元,你干不干?”
“不干。”
“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超过了1000万元啊!”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看来,感叹自己不幸的人,并不是由于幸福之神从未光临过他们,而是因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物欲,无法因自己的拥有而感到幸福。
从前,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谈论什么是幸福。
穷人说“幸福就是现在。”
富人望着穷人的茅舍、破旧的穿着,轻蔑地说“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
一把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千名奴仆各奔东西。一夜间,富人沦为乞丐。
盛夏酷暑。这个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幸福?”
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其实,幸福本来就是现在,只有把一个个现在串成幸福,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
那些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不要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总是看到你还不曾拥有的东西,而要静下心来,放下心灵负担,仔细品味你已拥有的一切,学会欣赏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每一点拥有,你就不难发现,自己竟会有那么多值得别人羡慕的地方,幸福之神已在向你频频招手。
幸福就在当下。
三、面对成功
追求成功支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几乎没有一个人不希望成功。什么是成功?有人认为,成功不过是对名和利的概括。人们通常就把获得了名利地位称之为成功。即使有些人能够避免利的诱惑,把金钱财富看得很淡薄,可是却未必能避免名的诱惑。他们希望被赞誉,恐惧被遗忘、被冷落、碌碌无名。有一次,一个和尚与他的弟子们谈论这两种俗虑的根源时说:“绝利易,绝名心难。隐士僧人仍冀得名,彼等乐与大众谈经说法,而不愿隐处小庵,如我辈与弟子作日常谈。”那个弟子答道:“若吾师者,诚可谓世上惟一绝名心之人。”师父微笑不言。人们经常受到名利地位的诱惑,在自己的内心笼罩着一层欲望的阴影,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总想统统弄到手才妙。有了一万就想要十万,有了十万又想要百万。有了房子想要车子,有了车子又想要飞机。当了科长又想当处长,当了处长又想当局长。当了助教想要当讲师,当了讲师又想当教授。人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于是,成功也就永无止境。成功本来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可是如果把成功看成人生的惟一目标,不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过日子。一天到晚为追逐金钱、名誉地位或者爱情上的成功忙忙碌碌,内心得不到片刻的安宁和清静,这样的成功反而会给人带来痛苦和烦恼。《清净经》上说:“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即有妄心,即惊其神;即惊其神;即着万物;即着万物;即生贪术;即生贪术;就生烦恼。”欲望太多,欲望无穷,而又不实际的话,那只有失望和痛苦了。秦皇汉武都是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帝王,他们已经拥有天下,要什么有什么,还不知满足,想要长生不老,希望把他们拥有的东西保持到永远。结果,因得不到而痛苦万分。世界上能够万事如意,随心所欲的情况实在是很少的。因此,希望愈大,则失望愈大,徒增烦恼和痛苦。再说,名利、权势、地位都如过眼烟云,随时都有可能消失。《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此观。”又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上也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成功不可能是永恒的。成功与失败往往是变化不定的。许多人得一望二,对已经得到的不珍惜,却妄求那不可靠的东西,结果得到的也靠不住。对许多人来说,处于逆境时反而能冷静、刻苦和努力,等到成功以后,得意忘形,无所顾忌,骄奢放逸,为所欲为。结果,这样的成功就潜伏着更大失败的种子,也无疑是更大失败的开端。总之,一个人不能为“成功”所缚,成为“成功”的奴隶,而要把握住“成功”,做“成功”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