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康熙教子
19932400000027

第27章 读书(6)

在印刷所当学徒时,他通宵达旦地阅读文学、历史、哲学著作,这些书,是在书店当学徒的朋友借给他的,是新书,他必须尽快读完,干干净净地还给人家。他也买了一些书,买书的钱,是从饭钱里省下来的,为此,他成了一个素食者,常常以饼干、面包、葡萄干、果馅饼和清水充饥。他自学了数学和四门外语,勤奋地练习写作。结果,这个仅有两年小学学历的人,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大学等六七所院校授予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成功离不开读书。当遇到问题与困难时,只要结合所读书中知识、理论,就会减少失误。康熙皇帝年迈时仍然坚持读书,他从书中了解到古人行事,减少了在政治上的错误。对于一般人而言,多读书也能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学识。

一卷之益,一日之益

康熙教子经

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译文

如果一个人希望使自己在道德、学业上有所进步,就要从读书开始。书读多了,一切的嗜好与欲望就会淡薄;嗜好与欲望淡薄了,就会节省很多的费用;费用省了就会少到处钻营、谋求;钻营、谋求少了,树立起来的品格就会高尚。读书要以读经典为主。如果经典之术精深,接下来就可以观看史书。观看史书就能够了解人的贤明或愚昧,遇到什么事情,就容易明了其中的得失利弊。因此,什么事都可以论个贵贱好坏,只有读书不必问贵贱。读了一卷书,就能够得到读一卷书的益处;读了一天书,就有读一天书的益处。这就是孔子为什么那样发愤忘食,惟恐学习赶不上的原因。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自古以来,在人生的疆场都是有知胜无知,大知胜小知。一个人要想超越狭小的视野,修正自己的心态,必须去不断地学习。古往今来,大凡成功人士都具有渊博的知识与不断学习的精神。

据《耆旧续闻》记载:有一天,苏东坡的一个好友朱司农去拜访苏东坡。书童告诉他,先生正在书房看书做“日课”。朱司农不便打扰,就在外屋等候。他等了很久,苏东坡才从书房出来,对朱司农说:“适了些日课,失于探知,愧谢久候之意”。朱公问:“适来先生所谓日课者何?”苏东坡回答说:“抄《汉书》。”那么,苏东坡说的“日课”是什么呢?所谓“日课”,就像在校的学生必须完成每日的功课一样。看来“日课”读书法,是苏东坡常年坚持的读书方法。

康熙帝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从读书做起。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做人与求知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也已经是显而易见的,试想:一个缺乏知识的人,怎么能够成为成功人士,怎么能够拥有与人较量的资本?当看一看周围的人,那些缺乏知识的人,大多都是失败人生的主角,他们常常说出些令人同情的话:“唉,我没上过什么学,只能干些粗活。”的确,学习是成功的资本,这是因为无学将无以致用。

人,一辈子都应在学习中度过。有时可以是有意识的,有时候则可以是无意识的。有意识地学,是先有目标,然后才行动。因为方向明确了,所以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无论怎么样,学习一天就会有一天的收获。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愿意学,机会并不是没有的。为人处世中,愿意学习和不愿意学习,其结果大不一样。有的人先天条件好,可是学习不努力,这些人往往是一事无成。因此说,劝人学是件善事,听人劝是一件好事。

孔子学生中的“七十二贤”之一——子路,他以勇武刚直、擅长治政而著名。子路与孔子认识之前,丝毫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

子路第一次来见孔子的时候,孔子以为他与别人一样,也是为求学而来的,所以迎头便问:“你爱好什么?”子路贸然回答:“我爱好长剑。”孔子摇了摇头,说:“我是说,你是个有能力的人,假如再加上勤学好问,成就将不可限量。”

子路理直气壮地说:“南山上的竹子,本来就直挺挺的,用不着矫正。砍来当箭用,可以射穿犀革。以此来看,本质好就行了,做学问有什么用呢?”

孔子答道:“不错,砍了竹子,是可以当箭用的。但如果在它的一端束上羽毛,在另一端装上金属的箭头,并且磨得十分锋利。难道不会射得更加深入吗?”

子路听了,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说:“我特别愿意接受您的指教!”

学而知之,是自古以来治学立身的良训,也是为人处世中能够有所成就的秘诀。像子路刚开始那样,丝毫不懂得学习重要性的当然很少,可是,有太多的人都是满足于浅尝辄止的态度。其实,这种心理同样是十分有害的。

现实生活中,是否肯于学习是大不一样的。有些人自认为自己天资聪慧,从不肯主动地学习或很少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点先天的优越性很快就会消失。结果只能是越来越落后于人。

人的先天条件差异是比较小的,在学习中主要在于一个“勤”字,只有肯于坚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成为有用的人才。要知道学习一点就有一点的进步!

我国有句俗语:“宁为有瑕玉,不作无瑕石。”玉尽管是有瑕但终归是玉,石虽无瑕但也只是石,玉和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尽管会存在某种不足与小问题,但瑕不掩瑜,终归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平庸的人,尽管表面上看起来无可挑剔,但无论如何也只能是个平庸之辈。人生一世,具有真才实学才是根本。

在实际生活中,某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由于本身的缺点、毛病而被大家冷淡漠视;而对那些虽无缺点毛病,但无真才实学的人却颇有好感,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惋惜。但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滥竽充数的人终不能长久。

时光不会倒流。任何人也无法改变,因此,对时间就只能珍惜。在生活学习中不应为流逝的时光而叹息,重要的是努力抓紧余下的时光。人生易老,青春难再,对于时间和年华要格外珍惜。

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师旷,虽然是个双目失明的人,却依旧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的造诣很深。

晋平公问师旷:“我70岁了,很想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师旷道:“既然晚了,为什么不点起蜡烛呢?”晋平公听后,很气愤。

师旷解释说:“我这个瞎了眼的臣子哪里敢跟君王开玩笑呢?人们常说,少年时代热爱学习,好像旭日东升,光芒万丈;壮年时代热爱学习,好像烈日当空,光焰夺目;到了老年,才下决心学习,那就好像晚上点起蜡烛。”晋平公点头称赞道:“你说得真好!”

近些年,李嘉诚在香港十大财团的排次中始终位居榜首,他是一位名扬四海的超级豪富。李嘉诚说:“靠学习,不断地学习,我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要想做一个成功的巨人,一定要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迎接学习方法的革命,把自己变成一个扎扎实实的知本之人,你才有可能找到强大自己的法则。在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新知识的学习就更显得重要了。

的确,古往今来的成功者,都是在不断学习中积累成功的。难怪康熙帝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从读书做起。离开了学习,真的很难成功。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读,月有所累,年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