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早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康熙教育孩子勤学不辍,当然并非让他们从学习中体验到多少乐趣,但他深深明白:知识是智慧的源泉,知识是能力的体现。如果头脑简单,胸无点墨,恐怕安身立命都成问题,更谈不上治家强国了。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不断学习”更是成功人士的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
读经明史,开卷有益
康熙教子经
古圣人所道之言即经,所行之事即史。开卷即有益于身。尔等平日诵读及教子弟,惟以经史为要。夫吟诗作赋,虽文人之事,然熟读经史,自然次第能之。幼学断不可令看小说。小说之事,皆敷演而成,无实在之处,令人观之,或信为真,而不肖之徒,竟有效法行之者。彼焉知作小说者譬喻、指点之本心哉!是皆训子之道,尔等其切记之。
译文
古代的圣人说的话就是经典,做的事就是历史。所以,只要阅读古代的典籍,就会有益于自身。你们平常诵经读书以及教导子弟,只应该以经史作为主要内容。吟诗作赋,虽说是文人学士的事情,但你们平时只要熟读经史,就可以逐渐做得到的。孩子在童年时期,绝对不能让他们读小说之类的书籍。小说大都是作者靠想象而成的,缺少实实在在的东西,如果让儿童读了这些书,他们就会信以为真,特别是那些不成才、不正派的子弟,会照着小说上的人物去行事。他们哪里能知道小说的作者运用譬喻、指点手法的真正目的呢!这些都是教导子弟的道理,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著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知识就是力量。那知识从何而来呢?很简单,从书中来。因此,父母一定要千方百计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那父母该如何引导呢?两个字:培养。
在这个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大量的信息需要接收和处理,阅读能力成了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块磁铁,随时可以汲取书本中的宝贝。更奇妙的是,阅读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气质。
一次群体训练中,一个叫志飞的十一岁的男孩显得格外成熟、懂事和宽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那群争吵不休、打打闹闹的同龄孩子中,他不时地帮助大人们做事,而且与伙伴们玩得十分开心,即使吃亏也不锱铢必较,还很会关心他人,因此,那群孩子都愿意跟他玩。
他说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第一是看书,第二是玩电脑游戏。
问他会不会沉溺于游戏中而不能自拔?
他说不会,虽然喜欢,但不迷恋。
他最喜欢看的书是人物传记,而最喜欢的对他影响也最大的两本书是《周恩来传》和《林肯传》。
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读传记?
他说在他五岁左右时,爸爸就给他读各种名人传记让他听,时间长了就喜欢上了,后来就自己找名人传记看。他还笑着说,好多人都说我有伟人的气质呢。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佳时间应该是在孩子上学的时候,缤纷的童话世界对那个年龄的孩子是最大的诱惑,自然孩子的兴趣便穿过童话落在书本上。要让孩子时刻保持积极的读书状态,如若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父母也就不用担心孩子与书籍的亲密关系了。这时,书就成了孩子真正的亲密伙伴,陪伴孩子一生。
可惜,多数的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通常是等到孩子已经上了小学,学习吃力,作文写不出来时才开始着急了。
经调查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差不多都爱看书,大量的阅读使得他们理解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广,感觉心里很充实,生活习惯较好,适应能力较强,不会对某一种行为过分沉溺;与此相反,那些沉迷于游戏机虚拟的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绝大部分不喜欢看书,内心空虚,心情浮躁,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从这个角度讲,阅读是孩子成长的一面旗帜。
是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关系着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一生的幸福都影响巨大。
生活中,希望能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家长很多,但多数都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特别是现代社会中能吸引孩子的兴趣的活动种类丰富,各式各样的玩具,各式各样的游戏。安静的文字与变化纷呈的游戏比起来,自然不能抓住孩子的眼球。对于父母来说,单单扔给孩子一本书,然后企图让孩子自己建立阅读的习惯,显然是行不通的。
另外,当孩子自己选择阅读对象时,父母不要进行干涉,不要把自己的阅读取向强加于孩子身上。父母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喜悦,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要使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有其特定的阅读方向。比如,年龄小的孩子,喜欢看童话,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加,他才可能会看散文、小说或诗歌、科普类的读物。
父母想引导孩子某一方面的阅读兴趣,也不是不可以,比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喜欢传记的孩子,但不能压制孩子自己的爱好。如果那样,就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相信,所有的父母都不希望结果是这样的。
平时,父母亲经常带孩子的去逛书店,让他们自己挑选和购买书籍。给孩子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为孩子准备一个专用书架或书柜,由孩子自己放置、管理和使用,使孩子拥有自己的图书,就像拥有自己的玩具一样,可以随时取阅、欣赏。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书,已经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
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使他思想开阔,很快接受新事物,并增强他的学习甚至各方面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至理名言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引导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应该得到家长格外的重视。
虚心向学,习人之善
康熙教子经
人心虚则所学进,盈则所学退。朕生性好问。虽极粗鄙之人,彼亦有中理之言。朕于此等处决不遗弃,必搜其源而切记之,并不以为自知自能而弃人之善也。
译文
人虚心,那么他的学习才有进步,自满了,他的学习就要落后。我天性好问,即使是没有文化的下等人,他们有时也能说出非常有道理的话。而我对于这些没有文化的下等人的言论决不嫌弃,一定要寻根究底地问出个来由,并好好地牢记在心,并不认为自己懂得了,也有能力了,就放弃学习别人的长处。
成功教子黄金法则
谦虚是一种美德。“枝横云梦,叶拍苍天,及凌云处尚虚心。”我国古代诗人曾以竹子比喻来歌颂谦逊的品格。毛主席也曾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贵有自知之明,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自谦的品格。一位握有生杀大权的帝王,尚且可以做到虚心习人之善,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虚心学习,而产生什么骄傲与忌妒呢?
南宋时期,濠州定远(今安徽)有个叫董永的人,此人知书达理,教子有方。他的儿子董槐身体魁梧,宽额丰腮,有美须。少时喜习兵事,爱读孙武、曹操书,有抱负,常与人说:“我若得用,将汛扫中土,以还天子。”他还要做个像诸葛亮、周瑜样的人。父董永课子严,厌其狂,训诫道:“你努力读书,喜欢讲大话,狂妄自高,我不愿意你成为这样的人”。经父教,槐惭愧,遂乃专心求学。始就学于叶雍门下,继又从师于儒学大师朱熹的学生辅广。
董槐聪颖过人,学业长进很快,嘉定6年(公元1213年)考中进士。踏进仕途之后,历任广德军录事参军、镇江观察推官、镇江府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湖北刑狱、常德知府、江州知州兼都督府参谋,谭州知州、沿江制置使、江西安抚司公事主管、户部侍郎、江东安抚使兼建康知府、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工部侍郎兼转运使、兵部侍郎兼给事中、宝章阁直学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抚使、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直到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等三十多个官职。爵位由封子、封男,到封候、封公。董槐为官,勤政清正,政绩卓著,朝野闻名。
在当今社会特定的家庭环境中,一些独生子女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荣誉与成绩,有的骄傲自大看不起同学,有的拔尖逞能,有的盲目自满、有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的把集体的成绩看成个人的,这些将最终影响他们的不断进步甚至脱离同学、脱离集体,失去目标,成为一个后进同学。所以,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谦逊品格。
司卫东生于1970年10月。1986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后在著名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处攻读博士学位。1997年6月赴美,现为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博士后。
当卫东进人小学高年级时,爸爸观察卫东,发现他喜欢唱歌,喜欢听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头;他喜欢看足球比赛,可自己并不好动;一台收音机让他拆坏,不能还原;但是他喜欢看书,性格好静,因而爸爸认为他搞理科比较合适,于是爸爸便根据这个大的方向来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
小卫东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就会促使卫东产生兴趣,并产生许多疑问。爸爸从这一点出发,注意在家教中引起卫东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诱发又会引发出一连串的问题。
坐火车时,爸爸问卫东:“卫东,你看这车窗外的树为什么往后跑呢?”“因为火车在往前开。”卫东回答。“那你再看看远处,远处的那些树木是往后跑还是往前跑呢?”啊,远处的树怎么会朝前跑呢?整个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围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在转动。“爸爸,这是怎么回事?”于是,爸爸给他讲解了一番,引发了卫东对运动现象的浓厚兴趣。
在教卫东学骑自行车时,爸爸问:“我要把一个箱子从外屋推进里屋,这摩擦力是好是坏?”“不好,推起来费力。”卫东回答。“那自行车轮子跟地面的摩擦力是好是坏?”卫东回答不了了。爸爸就解释说:“自行车后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向后,那么它的反作用力就是向前,推动自行车往前,所以人在车上踩脚蹬子,就可以往前行驶。”“那这个摩擦力是好的了。”卫东说:“不全是好的,前轮跟地面的摩擦力又是不好的了。”
他们回到乡下,爬山钻溶洞看钟乳石的时候,爸爸就对他讲山、讲水、讲古迹;进城时,在公共汽车上,有位子他们也不坐,而总是站在最前面看司机如何开车;洗衣服,爸爸也把卫东喊过来看看,再用手指在漩涡中心的空洞处试试,告诉卫东龙卷风形成的道理……
这样一次又一次利用卫东的好奇心,进行诱发,引导他多学多问,终于使卫东初步产生了对科学的兴趣。
作为家庭,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虚心向学,习人之善”的品德呢?
向孩子讲明道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一个人如果谦虚就会永不自足,就会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事物,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而一个骄傲的人就会自满自足,故步自封,也不会学习别人的优点长处和新知识新事物,他就会原地踏步,他就会掉队。此外谦逊的人能虚心好学,尊重他人,团结他人。而团结谦逊的结果往往能凝聚起更大的力量,取得更大的进步。而骄傲自满瞧不起别人,往往会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伤害别人,影响团结,导致失败。所以谦逊会迎来成功,骄傲会导致失败。
教育孩子严于分
要让孩子严于解剖自己。每当孩子取得成绩后,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冷静分析,用“两点论”来看待自己,要告诉孩子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而每个人总是有长处也有短处,所以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防止骄傲情绪的滋生。
教育孩子善于比
教育孩子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和比自己强的人比,找差距,确定自己应该向别学什么。应该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有首民歌写得好: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得上游莫骄傲,还有英雄在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