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养生智慧
19932200000025

第25章 食物是良药,吃出健康来(2)

盐和油一样,往往是炒菜调味最基本的佐料,起到增强食物的“味”的作用。从营养的角度分析,食物的“味”和其营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味”的本质,就是来源于食物的内涵之精华。所以地道的食物,也是味道十足的。相反,味道不淳的食物,任其如何包装宣传,也是谈不上真正地道的营养。盐的作用,就在于使食物的味充分渗出,增强味道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加营养。

不过就饮食而言,也不能单纯以追求“味”为目标。人体对“味”的接受是要以脾胃为基础的。有些食物,如酱菜,卤制品,固然属于味道到家,但如果过食,反而会有伤胃阴。膏粱之品,大鱼大肉,也都是味厚之品,如果摄入超过人体需求,引起糖尿病的话,所谓营养,也与鸠毒无异了。

所以盐的摄入也要以适度为原则。中西部地区,地气较厚,人的胃气也较实,饮食略微偏咸;东南沿海地区,地气较薄,人的味气也较薄,饮食固以清淡为宜。同样对不同人的体质,标准也是不同的。盐分摄入多少,要依胃气、肾气的情况而定。这就如同房子和家具的关系。房子大的话,家具可以多放些;房子小的话,则少放些。而一般来说,宽敞些总是看起来更舒服。所以就中医养生的观点来说,提倡以饮食清淡,有利于经脉疏通,但也不要到“食不知味”的地步。

由于盐有一定的收敛性质,所以素体经脉痹阻,血脉不畅的人以少食为宜。特别是水肿病属阳气不通的患者,要减少食盐的摄入。

盐一般分为井盐和海盐。我认为前者如果质地较纯的话,效果要比海盐好。但现在市面上一般只售海盐,井盐已经很少见了。现在的工艺先进,海盐已很少苦味。不过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每包盐里面都要放碘。真的大家都缺碘么?以前人吃井盐的多,缺碘的也只是极少数。如果一窝蜂都来补碘,这到底是造福还是造孽?所以科学如果走向极端的话,反而成了迷信。

饮食得当则气血旺盛

古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明确提出人体正气旺盛,脏腑功能健全,气血充沛,则疾病无从而生,人体可健康、长寿。

病邪一旦侵袭人体,产生疾患,则使体内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乏源。所以,正气旺盛与否,是能否抵抗病邪的关键所在。只有正气旺盛,才能祛邪外出或邪不可干,而充分合理的饮食营养能保证体内的正气旺盛,从而直接或间接施治于疾病。

人体需要不断地得到饮食供给,以保证五脏调和、气血充沛,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精气和食物中的营养即水谷精气,以及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清气。气在人体中的生成过程,虽然离不开肺、脾、肾三脏的综合作用,但脾胃运化水谷的作用大为重要。

因为人在出生以后,必须依靠脾胃将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把其中营养转化为水谷精气,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而且先天的精气也必须依赖于水谷精气的供养,方能发挥其效益。故《黄帝内经》以为“人受气于谷”。

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对人体具有很高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古人曾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说明血是饮食经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转化生成的,因此,饮食的营养是否得当,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血液的化生。

由此可见,气、血都是由饮食滋养而生成的。饮食调养充分得当,就可使气血充沛、五脏功能健全,则人体生机盎然,正气旺盛,生命正常延续。

饮食得当可防病治病

饮食不仅可以补养气血,使正气旺盛,抵抗疾病的侵袭,而且由于饮食五味的不同,发挥其特异性,可以对不同的疾病产生防治作用。这种观点,在中医历代医籍中多有记述。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人体缺乏某些食物成分则会导致某种特定的疾病。如缺乏维生素A可引起夜盲症,而动物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丰富,故适量食用动物肝脏可防治夜盲症。缺乏维生素C可致坏血病,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故适量摄取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可防治坏血症。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脚气病,而维生索B1是麦麸、谷皮的主要成分,故适量食用麦麸、谷皮可防治脚气病。瘿即甲状腺肿,是由于缺乏碘而引起的,海藻、海带含碘量丰富,故多食可防治甲状腺肿。

明代李时珍认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更说明了饮食营养对人的重要性。而且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摸索和人们的生活实践,已充分证实许多食物还具有药用价值,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故有“药食同源”之论。

举个例子,比如在家常佐料中,大蒜是挺不起眼的调味品,除去腥外,它的治病效用不可小觑。

大蒜是人们公认的健身防病佳品,这是因为大蒜中含蒜氨酸和蒜酶,在胃中可生成一种辛辣含硫的挥发性植物杀菌素——大蒜素。它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经常食用大蒜对肠道有害菌能起到抑制和杀灭作用。

大蒜作为一种外用药物就能治疗多种疾病。如大蒜可以用来止鼻血,将生蒜捣烂,敷在脚心,左鼻孔流血敷在右脚心,右鼻孔流血敷在左脚心,很快血就会止住。

一项动物研究显示,每天吃2颗大蒜能够使人远离疾病,肺部血管的一种可能致命的高血压,叫做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这是造成足以致命的心脏衰竭的主要原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导致血液不容易流离右边的心脏,原因是肺部的血管太紧,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尤其是在运动时,胸痛以及短暂晕眩,但研究显示大蒜可预防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利用大蒜的杀菌功能,在肠道传染流行期间,每天生食1~2颗大蒜,能起到预防肠道传染病的作用,防止腹泻的发生。但是,很多人因此而认为多吃生大蒜也可以治腹泻,这就完全是一种误区了。

腹泻是由于人们受凉或误食有致病菌的不洁食物后,细菌作用于肠道,使肠壁血管扩张,充血,肿胀,通透性增加,使机体组织大量蛋白质和钾、钠、钙、氯等元素,电解质以及液体渗入肠腔,这样,大量液体刺激肠道,使肠道蠕动加快,增强,因而出现阵阵腹痛,频频腹泻等症状。这时,如果吃大蒜,特别是为了治腹泻而过量吃大蒜,反而加重了腹泻的症状。

马齿苋真是奇,泄泻丘疹即刻除

中医认为,“以食平疴安脏腑”。食物与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食物较之药物,取材便利,一般无毒,食用安全,而且食物是人们每天都要食用的,因此比药物使用更为广泛。

食物不仅能补养气血、滋养脏腑,而且能祛邪治病。如生姜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其气味辛辣,可去除菜中的异味,增进人的食欲。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用生姜来治疗疾病。如受凉感冒或胃寒隐痛时,以生姜、红糖煎汤代茶饮用,可祛除外来感受的风寒,温中散寒止胃痛。对于晕车、晕船呕吐和孕妇呕吐,以生姜挤汁滴于舌面可立竿见影;对于斑秃,以新鲜生姜切片搽患处,一日数次,能使毛发再生。

再如马齿苋是遍地生长的一种野菜,把它洗净煎汤饮,可治疗急慢性泄泻;小儿皮肤上易长丘疹,以马齿苋煎汤洗浴一两次,即可止痒消疹。可见,食物治疗疾病,不仅有效,而且取材简便,用之方便。

食物治疗疾病,不仅可以单用,还常和药物配用。如甘麦大枣汤,以甘草少量煎汤取汁,和小麦、大枣同煮,每天早晚各食一小碗,对于心脾两虚、情志不遂的郁郁寡欢、烦躁不安等症,可收养肝宁神解郁之效。

现代医学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也认为食物具有治疗作用。如芹菜具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蘑菇有降脂、抗癌作用等等。

中医认为芝麻有滋补肝肾、延年益寿之效。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芝麻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叶酸、卵磷脂、维生素E等,有降低血糖、胆固醇而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维生素E还具有显著的抗衰老作用。

食物的性质一般均较药物平和,故平时应经常有选择地食用,无病可防病,有病可治病,并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均衡饮食,合理调配

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为人们设计了一份合理的食谱,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份食谱以五谷为主食,水果、牲畜、蔬菜为副食,食品齐全,且配制合理,是一份科学的食谱。可见古人早就倡导饮食应全面均衡,也即是现代所谓“平衡饮食”。

调配平衡饮食,可以全面地、合理地利用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使机体需求得到供应,健康得以保证。

人们常吃的食物共分五大类:第一粮食和薯类,主要供给人体碳水化合物、淀粉;其次是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粗纤维。第二鱼、肉、禽、蛋、大豆类,主要提供优质蛋白质和脂肪,也供给一部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第三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胡萝卜素、无机盐和粗纤维。第四奶及奶制品类,主要提供维生素、钙、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第五脂肪类,指一部分纯粹的动物油和植物油,是供给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不可缺少的物质。

各类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是各不相同的,而各种营养成分对人体也具有不同的作用。调配平衡饮食的目的,是为合理利用不同种类食物中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脂肪、碳水化合物,以提供足够的能量,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需要。

不要只吃精米,更要吃糙米

一般来说,以米、面为细粮,高粱、玉米、红薯、大麦等为粗粮。有人认为粗粮营养差,不易消化,不好吃,不愿意食用。但从营养学观点来看,细粮的营养价值不高,而粗粮的营养价值反超过细粮。现代的营养学家曾做过测定,同样500克粮食,供给热能较多、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是全麦面,其次是小米、玉米和高粱,而精米、精面最低。小米、玉米中的钙含量相当于稻米的两倍,铁为3~4倍;荞麦面、全麦面含钙量要比精米高3~7倍,比精面高2~3倍,而含铁量则相当于精米、精面的4~8倍。故主食中不应弃粗取细,应粗、细结合,五谷相杂,以发挥粮食的最大营养价值,满足人体的需求。

现在人们营养价值观念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吃精米、精面才能获得最佳营养。其实,没有经过精加工的糙米的营养价值要比精米丰富。古人吃的大米都是糙米,历代医书都肯定了糙米的作用。如《本草纲目》中认为糙米具有“和五脏,好颜色”的妙用,就是说常食糙米,不仅可以安和五脏,去病延年,还能润泽容颜。精米在唐代出现,这时经济发达,有些人开始吃精白米,结果却得了一种病症。唐开元年间,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指出:常食精米,“令人身软,缓人筋也”。这是由于精米的加工过程中,把含有大量宝贵营养成分的米糖和胚芽全去掉了,只留下了胚心,而胚心提供的主要是淀粉。据研究分析,每109克糟粕胚芽中竟含有蛋白质3克,植物性脂肪1.2克及丰富的维生素、烟碱、叶酸和人体必需的锌、镁、铁等微量元素。米、面加工碾磨得越精细,营养就会丧失得越多。所以长期食用精米,人们就因营养不足而患“精米病”即“脚气病”。故善养生者,宜弃精取粗,即多食糙米。

荤素搭配,以素为主

五果、五畜、五菜是为副食,其中又以肉类为荤食,瓜果、蔬菜为素食。中医学一向倡导副食宜荤素搭配,以素食为主,并认为此亦长寿一诀。《黄帝内经》中早有“膏粱厚味,足生大疔”(疔:又称为“疔疮”,外科常见病之一。因其坚硬而根深,形如钉状,故名。多因火热之毒蓄结所致。疔的名称很多,常以发病部位及症状而定名,如面疔、指疔、足疔、烂疔、红丝疗、疫疗等。临床表现:韧起形如粟粒,上有白色脓头。形虽小而根深,肿硬如钉着骨,疼痛剧烈,来势甚凶,易扩散而走黄。)的记载,意思是说多吃肥厚油腻的食物,易引起痈(痈:凡肿疡表现为红肿高起,灼热疼痛,周围界限清楚,在成脓之前无疮头而易消散。已成脓则易溃破。溃后脓溶液稠黏,疮口易敛的,都称为“痈”。痈,即气血受毒邪所固而壅塞不通之意。属阳证,初起常伴有实热征候,如身热、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等。痈分“外痈”、“内痈”两大类。)疽毒疱等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当前引起人的死亡最常见疾病是心脑血管病,这些疾病的发生均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过多关系密切,因为饮食中含胆固醇食物过多,胆固醇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壁弹性下降、管腔狭窄、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疾病由此产生。另外,肉类食物在人体肠道中停留时间较长,易导致肠癌的发生;所以,这些食物宜少吃,但也不能一点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