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不生病的养生智慧
19932200000026

第26章 食物是良药,吃出健康来(3)

多吃荤食固然不好,但也不能完全戒绝,应荤素搭配。因为动物肉类荤食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它们不仅含热量高,而且还是机体组织器官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并可作为能源在体内储存,以备机体急需。所以,单纯吃素对身体是不利的。虽然也有长期吃素的百岁老人,但他们多是尼姑、和尚,从小就出家,身体已经适应了。如果原来吃肉,一下子什么肉都不吃,反而打乱了体内平衡,人体得不到必需的营养物质,即便胆固醇减少了,全身的状况也会更差。中医学强调整体论,不能顾头不顾尾,而应荤素搭配,保证人体营养全面而均衡。

现代研究也证明,瓜果蔬菜等素食较荤食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属低热量的食物,对减肥的人来说尤其适宜。绿叶蔬菜和瓜果中的维生素C,可以预防动脉硬化和提高机体抵抗力,还可防治肿瘤。素食中大量的粗纤维,又可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肠癌等。瓜果蔬菜中的丰富维生素、无机盐等也是人体所必需的,对保持人体内环境平衡、电解质代谢正常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新鲜的瓜果、蔬菜等食物的生物活性极高,是延年益寿的良好食物。

所以合理的菜肴,要荤素配合适当,一般说,蔬菜的总量要超过荤菜的一倍或一倍以上,是最符合营养要求的。

暴饮暴食,易生疾病

古人早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的说法,不主张进食过饱。饮食不知节制,恣口腹之欲,暴饮暴食,不仅有碍脾胃运化,且可致呕吐、食积、腹痛等症状。

现代医学也认为,暴饮暴食会使肠胃负担加重,消化液分泌失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导致急性胃扩张、酒精中毒、急性胰腺炎、胃穿孔等严重疾病。另外,经常多食、饱食,也会使血液过多集中在胃肠,而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相对缺血,长久会导致疾病,使其衰老。

长期暴饮暴食会有很多害处:

1.暴饮暴食会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

2.暴饮暴食则会在短时间内需求大量消化液,明显加重附属消化器官负担。

3.暴饮暴食,生活极度不规律,情绪亢奋、精神紧张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胃肠道动力——感觉系统失调而致病。

4.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诱发胆囊炎、肝炎病人病情加重,也会使胰腺大量分泌,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诱发急性胰腺炎,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惊慌失措,症状重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处理,以防延误。

饮食有节寿自长

暴饮暴食易致疾病。同样,饮食长期过少,也会造成营养不良,难以保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也会导致疾病。故而饮食须有节,有一定的限度。饮食有节,就是要求人们每日的饮食有一定的节制。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饮食定量,以做到“饥饱得中”,一则可保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提高食物的利用程度,二则可减少疾病的发生。节食对减肥也非常有益。

《黄帝内经》提倡:“饮食有节”。饮食要识度、守度、适度,“饥中饱,饱中饥”,维持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黄帝内经》载:“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告诫人们,要合理膳食,调和五味,不可偏嗜。饮食的甘、酸、苦、辛、咸五味,“藏于肠胃,以养五气,滋养五脏。”如调和适度,会使骨骼强健,筋脉舒柔,气血通畅,腠理周密,周身骨气、五脏六腑强健有力。如偏食则损伤五脏,易生百病。《黄帝内经》道:“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驰,精神乃央。”《内经》强调:应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饮食定时,运化守律

饮食要有规律,适当安排饮食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饮食者若不能定时而随意食用,特别是儿童,零食不离口,使肠胃始终处于充盈状态,一直在工作得不到休息,会导致胃肠功能减弱。长期如此,势必食欲减退,造成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身体的健康。

我国传统的一日三餐制,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进食定在早、中、晚,每餐间隔为4~6小时,和人体消化食物的时间是吻合的。食物进入胃中,一般素食在胃中停留和传递约需4小时,而肉食约需6小时,然后由胃经十二指肠进入小肠。当胃中食物消化至一定程度,便会产生饥饿感,便可再度进食。现代研究也证明,在这三个时间内,人体的消化功能特别旺盛。可见,定时进餐,不仅仅使肠胃张弛有度,而且对食物的消化也是有利的。

饭饱八成,延年益寿。人们早就知道,僧侣和隐居者当中长寿者特别多,这与他们采取有节奏的、平静的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的定时与定量关系密切。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现代科学家们也认为限制饮食可以延长寿命。即每餐吃八成饱,在保证身体最基本需要的前提下,减少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减轻肠胃的负担;与此同时,植物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因为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而受到良性的刺激。这种刺激能有效地提高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加强体内环境的均衡稳定,增强免疫力,平衡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结果使细胞保持旺盛,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当然,提倡限食长寿,并不意味吃得越少越好,不然将会走向其反面。

体质不同,饮食有别

人体素质不同,饮食也应因人而异。

1.气虚体质(较为常见)

形体特征:面色偏白或淡黄,肌肉松软。心理特征:表现为性格沉静,说话声音低、容易出汗。容易感冒,要预防受风受寒。

饮食调理:可多吃补气的食物,如菱角、荔枝、葡萄、土豆、山药、鲢鱼、鳝鱼等。特别推荐补虚症很好的山药,同时,平和的蛇也是很好的养生食物。

食谱推荐:十全大补鸡(党参10g、白术10g、白茯苓10g、甘草5g、当归6g、川芎3g、熟地10g、白芍10g、黄芪10g、肉桂2g、乌骨鸡或小母鸡1只、姜3片、大枣2枚),鲫鱼黄芪汤(鲫鱼1条约半斤、黄芪24g、枳壳9g)。

2.血虚体质(气虚者常兼有血虚)

形体特征:面色苍白,唇甲淡白,两目干涩,四肢麻木等。性格特征:比较内向,胆小,不善交际。发病时倾向于头晕头疼,心悸,失眠。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喜欢冬天和夏天。

饮食调理:多食补血的食物,猪肝、黑米、大枣、花生、樱桃、椰子、龙眼肉、黑芝麻、南瓜等。特别推荐桂圆,可补血,还有丰胸的作用。

食谱推荐:四物汤炖鸡、五彩蒸鱼。

3.阴虚体质(血虚易发展为阴虚)

形体特征:形体瘦长。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容易患阴亏燥热病变,喜欢冬季。

饮食调理:多吃补阴的食物,如鸭肉、荞麦、小麦、甲鱼、银耳、黑木耳等。

食谱推荐:益气养阴排骨汤(黄芪15g、山药、玉竹10g、麦冬10g、石斛10g、姜2片、小排骨250g,要滋润皮肤者还可加入白芷),芝麻拌双耳(黑木耳和银耳)。

4.阳虚体质(气虚易发展为阳虚)

形体特征:形体白胖、脸色发白、肌肉松软。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容易水肿,手脚冰凉,喜欢吃热的东西。喜欢夏天。

饮食调理:多吃补阳的食物,如羊肉、白菜、番茄等。

食谱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

5.痰湿体质

形体特征: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心理特征:偏温和,稳重谦恭,善忍耐。多表现为面色黄肿、容易困倦、舌体胖大、胸闷、痰多等,还容易关节酸痛、肠胃不适,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文明病。不适应潮湿的环境。

饮食调理:要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习惯。要多吃祛湿的食物,如白扁豆、薏苡仁、香菇、陈皮、鲈鱼等。

食谱推荐:白扁豆肉片汤、香菇焖鲈鱼。

6.瘀血体质

瘦人居多,性格易内郁、易烦、急躁健忘。皮肤暗、眼眶偏黑、痛经等。易出血、肿块、中风、得冠心病等。不耐风寒。

饮食调理:要做好护暖工作。要多吃活血的食物,如荠菜、佛手、黑木耳、洋葱、藕、桃子、栗子等。

食谱推荐:鲤鱼赤豆汤。

7.气郁体质

瘦人居多,性格内向不稳定,长期情致不畅,敏感脆弱。发病倾向为抑郁症、失眠等。女性容易乳房胀痛等。对精神刺激适应较差。

饮食调理:多吃理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白萝卜、莴苣等。

食谱推荐:萝卜丝炒牛肉、黄芪红烧莴苣。

病症不同,食养有异

患有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属于阳虚阴盛之症者均不宜吃生冷饮食。若吃了生冷食物,可加重胃痛或腹泻,严重者可致胃溃疡穿孔。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哮喘、关节炎等属于虚寒型的病人,不可过食生冷之品,否则,易加重病情或导致旧病复发。另外,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血脂过高的人不宜多吃冷饮食,如雪糕、冰淇淋等,若过食过饮,常因冷刺激而使血压升高,甚至有发生脑溢血的危险。

患有如下症状,面赤目赤、发热发烧、痔疮下血、失眠心烦者,不可食用辣椒、大蒜、生姜、油炸品等辛辣腥燥之品。患有热证之老年人,炎夏之时适量食用些西瓜有益。若有慢性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如肺炎、肺结核、咳血及急性结膜炎等病,皆应忌食辣椒一类的刺激性热食,以防症状加重。

总之,饮食调养应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既有针对性,又要避免调养失常,或千篇一律。否则,不但于健康无补,反会损伤机体,导致疾病。

饮食宜清淡。清淡的饮食如植物油、蔬菜、水果、粗粮、豆类、乳酪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便于吸收、利用,既可健脾和胃,又能防止脂肪堆积而发生动脉硬化症。年老体弱者,脾胃功能较弱,且多阳虚体胖,多易患冠心病、高血脂症、动脉硬化等病。所以清淡饮食对老年人的防病祛病、延年益寿非常有益。

饮食宜温热。温热的饮食,不仅仅感觉舒适,也有助于扶助阳气,加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而过于寒冷的饮食,易戕伤脾胃阳气导致腹泻、腹痛等症,加上年老者脾胃虚弱,如过食生冷,更不易于胃肠的消化吸收,所以老年人食宜熟软,而忌黏硬。

妇女产期及经期,气血方损,身体虚弱,饮食上宜注意益气养血,多食一些补气养血的食品,如大枣、鸡、红糖、龙眼肉、鱼、肉之类。同时饮食也应注意以清淡、温热为主,忌过度油腻厚味及生冷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