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94

第94章 曹操的头风是哪一种疾病引起的?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花了很多笔墨,描写了曹操“头风”病的症状、病因和诱发因素。第二十二回中,袁绍遂令书记陈琳写征伐曹操的檄文,并于各处关津隘口张挂。檄文传至许都,当时曹操方患头风,卧病在床,左右将此檄文传进,曹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不觉头风顿愈。又第二十三回中,建安五年,太医吉平对董承说:“操贼常患头风,痛入骨髓;方一举发,便召某医治……”

中医认为,“头风”是指头痛经久不愈,时发时止,甚至一触即发的一种病症。头风是由风寒或风热侵袭,痰涎风火,郁遏头部经络,使气血壅滞所致。表现为头痛常常反复发作,病势一般较剧,痛连眉梢、眼睛,目昏不能睁开。有的还伴有鼻流臭涕、恶心、眩晕、耳鸣、头部麻木等。中医又把“头风”痛在一侧的,叫“偏头风”;把两太阳处连脑痛者,叫“夹脑风”。

我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七情不调(即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是诱发头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中,就有一段叙述曹操受惊吓后,头痛复发的故事。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自埋葬关公以后,每晚合眼便见关公,这使他十分惊恐,为了求得安宁,避免行宫旧殿的“妖魔”,于是他决定砍树建新宫殿,谁知当他用佩剑去砍伐一株长了几百年的老梨树时,竟然出现了怪事:一剑劈下去,树中的血溅满了他一身。曹操大惊,当晚睡卧不安,只好坐在殿中,靠着茶几打了一会儿瞌睡,忽然看见那个“梨树神”身穿黑衣、举着宝剑向他砍来,曹操吓得大叫一声,惊醒之后,立即感到“头脑疼痛,不可忍”。急传旨遍求良医治疗,不能痊愈,后又请华佗诊脉视病,华佗说:“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可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多疑而心狠的曹操以为华佗欲害他,便将其打入牢中致死。此后曹操又遇几次惊骇,幻见被他惨杀的马腾父子、伏皇后、董贵人、伏完、董承等二十余人,浑身血污,前来索命。曹操病势加剧,更觉头目昏眩。次日,又觉气冲上焦,目不见物,不多时便气绝而死,寿年六十六岁。

这个故事虽然带有艺术夸张的色彩,但却说明了一个医学道理,强烈而紧张的情绪和刺激,可以引起剧烈的头痛。那么,曹操的“头风”可能是哪一种疾病引起的呢?曹操的“头风”病史很长,从《三国演义》中所论述的建安五年算起,到建安二十四年,至少有二十年以上的病史。从现代医学来看,以偏头痛的可能性最大。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的一种。偏头痛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多则可每日发作,少则数年发作一次,一般发作次数并无规则。每次头痛可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十天。发作前常有左侧眼前或右侧眼前发花、闪光、闪星火或其他视幻觉。曹操见到被他惨杀的伏皇后等二十余人,也许就是偏头痛引起的视幻觉。

中医治疗偏头痛以祛风通络的药物为主,针灸也有一定的效果。据《后汉书·华佗传》记载,曹操的头风经华佗针刺治疗,“佗针,随手可差”,即针到病除。目前,医生还主张合理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敏药物和食物,禁烟忌酒,并辅以麦角胺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