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070

第70章 “借荆州”是真是假?

刘备借荆州的故事流传甚广,以至于使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家喻户晓,这当然是《三国演义》和三国戏曲的功劳。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关于“借荆州”的经过,《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到五十四回中都间有叙述,大意是: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包围南郡(江陵),打败了曹仁,曹仁弃城而走。周瑜准备进城,却见城池已经先被赵云占领了。原来这是诸葛亮用计赚了城池。直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昏了过去。后来,鲁肃向刘备讨还南郡,诸葛亮托言荆州乃刘表之基业,其子刘琦尚在,刘备是刘琦之叔,“以叔辅侄,而取荆州,有何不可?”鲁肃说:“若公子不在,须还我东吴。”诸葛亮答应了。接着刘备和诸葛亮便率军去南征,取得了荆州南部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个郡。不久刘琦病死,东吴又派鲁肃前来,以吊丧为名,实为又来讨取荆州。诸葛亮又答应:“取得西川,便还荆州。”刘备还写了一纸文书,在上面押了字:诸葛亮和鲁肃作为保人,也押了字。这便是“借荆州”的始末。

历史上到底有没有借荆州这回事呢?按照《三国志》先主、吴主、周瑜、鲁肃、诸葛亮等传记载:赤壁之战以后,周瑜从曹仁的手中夺取了南郡的郡治江陵,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在这同时,刘备南征,夺取了荆州南部四郡。刘备为了给自己统治荆州寻找一个合理的根据,在一开始便表荐刘表的儿子刘琦为荆州刺史,表明刘琦是子继父业,理所当然,实际上刘琦是刘备的傀儡。不久刘琦病死,群下拥戴刘备为荆州牧,治所设在油江口,改名为公安。荆州原有七个郡,其中曹操占有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和南郡北部襄樊一带,以江陵为中心的南郡南部和江夏郡(冶武昌,今湖北鄂州)在孙权手中,刘备拥有江南的四个郡。至于《三国演义》所说的诸葛亮赚取南郡、关羽袭取襄阳等,都是历史上所没有的事。曹仁从江陵退走后,周瑜接着便进入江陵据守,并没有被刘备方面夺去,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了。同时曹仁失去了江陵,便退保樊城。从此以后,曹操方面便始终占据着襄阳、樊城,东到合肥一线,成为他在南部边境的重要屏障,襄阳并没有被刘备方面夺去。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所说的“跨有荆、益”,本是刘备集团的一个带有战略性的既定方针。如今刘备虽然名为荆州牧,荆州的战略要地江陵却在孙权手中,与公安隔江相对,由周瑜领兵驻守,刘备不仅难以西进益州,而且在荆州也要受到孙权的制约。于是刘备便在建安十五年(210年)的冬天,到京口去会见孙权,要求把南郡划给自己,以便能够名符其实地管理荆州。但当时孙权并没有答应。不久周瑜病死,孙权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镇守江陵。在鲁肃的建议下,孙权把南郡的南部,即江陵一带借给刘备防守。鲁肃任汉昌太守,屯兵陆口。这样刘备便占领了荆州七个郡中的四个半郡,更主要的是控制了荆州的战略要地江陵,他所控制的荆州南部四郡便和南郡的南部连成一片了。

鲁肃为什么主张把以江陵为中心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呢?这是因为江陵一带北邻曹操,南邻刘备,东吴在这里的几千兵力很难抵御曹操的进攻,而且很容易和刘备发生摩擦,破坏联盟关系,削弱双方的力量,不利于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大局。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鲁肃的主张是正确的,所以被孙权采纳了。但后来孙权在评论鲁肃时,却说鲁肃有“二长”,而“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这是不够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