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67

第167章 姜维是真的降魏吗?

蜀汉最后一件大事就是姜维的投降了。这件事在《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上都有记载,陈寿说姜维“明断不周,终至陨毙”就是指的这件事。可是对这件事,胡三省说:“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可见,胡三省显然不赞同陈寿对姜维“明断不周,终致陨毙”的批评。

《三国志·姜维传》是这样说的:“及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然后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月余,维为邓艾所摧,还住阴平。钟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会与维书曰:‘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季)札、郑侨(子产)能喻斯好。’维不答书,列营守险。会不能克,粮运悬远,将议还归。”尽管钟会、邓艾大兵压境,蜀汉危殆,姜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左车骑张翼合兵剑阁,抗拒魏兵,深沟高垒,因守以待,并且拒绝了钟会的诱降攻势。此时的钟会欲进无效,补给匮乏,大有退意。然而,正在关键时刻,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而邓艾自阴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诸葛瞻于绵竹。后主请降于艾,艾前据成都。维等初闻瞻破,或闻后主欲固守成都,或欲东入吴,或闻欲南入建宁,于是引军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寻被后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诣会于涪军前,将士咸怒,拔刀斫石。”原来邓艾偷渡阴平道成功,直驱成都。其时蜀汉政权面对突如其来的大兵,乱作一团。《三国志·谯周传》记载:“景耀六年(后主号,公元263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油,长驱直入。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在众说纷纭,计无所出之际,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主张投降。就这样,刘禅出降。姜维只好接受残酷现实,投戈放甲。

钟会厚待姜维,仍将权印节号归还姜维,而且钟会与姜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钟会如此厚待姜维,自然有他的打算。一方面,钟会认为姜维是人中俊彦,文韬武略出众的英杰,当然与众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已萌异志的钟会,引姜维为同谋,为之驰驱。也就是卢弼说的“会之用维,以其非司马氏之党,且为亡国之将,而其才亦可用也”之意。“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征,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怒,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姜维传》)

综上所引,姜维降魏实出于后主敕诏、不得已之举,以前拒绝了钟会的诱降,此时的弃甲实属无奈。《汉晋春秋》载:“会阴怀异图,维见而知其心,谓可构成扰乱以图克服也。”姜维虽然迫于后主敕令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他忠于蜀汉之志却并未泯灭。《汉晋春秋》的作者习凿齿去三国时代未远,他的记载当属可信。聪明的姜维以历史上谋士名臣功高振主的故事窥探钟会心曲。其实,钟会不臣之心从他构陷邓艾时即已暴露。姜维窥破钟会野心,因风借火,巧妙点拔。常璩在《华阳国志》中也说:“维教会诛北来诸将,既死,徐欲杀会,尽坑魏兵,还复蜀祚,密书与后主曰:‘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适可旁证。《资治通鉴》在援引常璩之论后说:“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