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63

第163章 令人扼腕的“华容道”确有其事吗?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历来号称“义绝”。而表现关羽“义气”的情节主要有两个:一是千里走单骑,一是华容道放曹,这就是毛宗岗在《读三国志法》中大加称赞的“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小说写赤壁之战前,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让关羽做个顺水人情。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辽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徐晃、张辽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无奈,曹操只得亲自哀求关羽放行,关羽念及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本来,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后败走华容道,路遇关羽时,已经是案上之肉,任人宰割,但却由于关羽重义气而逃过一劫。人们都为关羽惋惜,没有活捉曹操,否则三国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其实,当时曹操虽然战败,但面临的形势并不十分严峻。因为在赤壁交锋之前,是曹操强大,孙刘弱小,孙权和刘备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挫败曹操的强大攻势,使曹操不得渡过长江,以保全自己的势力范围,或保证自己不被曹操消灭掉,在胜负未卜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也无力抽出部分兵力去在曹操可能败退的路线上去设伏。所以,曹操在败退的路上,虽后有追兵,却前无伏军。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刘)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稍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这就是说,历史上的曹操在赤壁遭到火攻,败退华容道时,虽然境况十分狼狈,但并未遇到任何埋伏,自然也谈不上被关羽“义释”的问题。当然,《三国演义》的上述描写,并非全是凭空之笔。曹操从赤壁败退,走的确实是华容道,但并没有关羽;曹操在途中确曾大笑,但不是三次,而是一次;曹操笑的也不是诸葛亮与周瑜智谋不足,而是笑刘备虽有计谋却迟缓;曹操笑后确也出现了敌情,但已无惊无险。

在元代的《三国志平话》中,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谋,出现了曹操连续三次遭到截击的情节,其中第三次是这样的:曹公寻华容路去,行无二十里,见五百校刀手,关将拦住。曹相用美言告云长:“看操与亭侯有恩。”关公曰:“军师严令。”曹公撞阵,却说话间,面生尘露,使曹公得脱。关公赶数里,复回。在这里,关羽根本不想放走曹操,曹操则强行“撞阵”,仅仅是因为关羽突然“面生尘露”,曹操才侥幸逃脱。罗贯中受到这个情节的启发,作了大幅度的改造和加工,从而创造出一个深刻表现关羽内心世界的精妙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