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50

第150章 司马懿是如何韬光养晦的?

在历史上,司马懿两次装病,分别骗过曹操、曹爽。这两个政敌都派人前来刺探,但都被城府极深的司马懿骗过去了。据《晋书·宣帝纪》记载,建安六年(201年),曹操为司空,闻司马懿之名而召之,“帝(指司马懿)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原来,曹操刚刚掌权的时候,曾经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那时候,司马懿嫌曹操出身低微,不愿意应召,但是又不敢得罪曹操,就假装得了风瘫病。曹操怀疑司马懿有意推托,便派了一个刺客深夜到司马懿的卧室去察看,果然看到司马懿直挺挺地躺在床上。刺客还不相信,拔出佩刀,架在司马懿的身上,装出要劈下去的样子。他以为司马懿要不是风瘫,一定会吓得跳起来。司马懿也真有一手,只瞪着眼望了望刺客,身体纹丝不动。刺客这才不得不相信,收起刀向曹操回报去了。司马懿知道曹操不肯放过他。过了一段时期,他便让人传出消息,说风瘫病已经好了。等曹操再一次召他的时候,他就不拒绝了。

司马懿先后在曹操和魏文帝曹丕手下担任重要职位,到了魏明帝即位,司马懿已经是魏国的元老。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了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曹爽虽然说是皇族,但论能力、资格都不如司马懿。开始时,他很尊重司马懿,“但父事之,不敢专行”,有事总听听司马懿的意见。后来,曹爽的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曹爽是那种没有多少谋略的人,经手下人一教唆,便想大权独揽,把司马懿排挤出政治中心。他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了重要的职位。司马懿看在眼里,装聋作哑,一点也不干涉。

曹爽大权在手,就寻欢作乐,过起荒唐的生活来了。为了树立他的威信,他还带兵攻打蜀汉,结果被蜀军打得大败,差点全军覆没。司马懿表面不说,暗中自有打算。好在他年纪也确实老了,就推说有病,不上朝了。在这段日子里,他一面在家装病,一面暗地联络心腹,以待时机。不久司马懿告老还家,但曹爽并不放心,这一年冬天,曹爽的心腹李胜由河南尹调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以告辞为名,前去察看司马懿的虚实。据《宣帝纪》记载,会河南尹李胜将莅荆州,来候帝。帝诈疾笃,使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帝不持杯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帝使声气才属,说:“年老枕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善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胜曰:“当还忝本州(李胜南阳人,南阳郡属荆州,故曰“本州”),非并州。”帝乃错乱其辞曰:“君方到并州。”胜复曰:“当忝荆州。”帝曰:“年老意荒,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盛德壮烈,好建功勋。”胜退告爽曰:“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不足虑矣。”他日,又言曰:“太傅不可复济,令人怆然。”故爽等不复设备。

原来,司马懿得知李胜要来,便将计就计,披头散发躺在床上,装出重病的样子。李胜来后,司马懿有气无力地倚坐在床上接见客人。李胜回去将其所见所闻详告曹爽,并说:“司马公言语错乱,指南为北,已经形神离散,不足为虑了。”曹爽听后,非常高兴,大喜曰:“此老若死,吾无忧矣!”便更加无所顾忌了。

延熙十二年(249年)新年,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可哪里知道等曹爽一帮子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全好了。他披盔戴甲,抖擞精神,带着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曹爽和他的兄弟在城外得知消息,急得乱成一团。最终,曹爽就乖乖地投降了。司马懿借此机会,不但消灭了曹爽,而且把朝政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曹操一生辛苦夺来的江山从此转到司马懿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