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19930800000149

第149章 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的功绩吗?

“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指的是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下山,在博望坡一役火攻曹军,也就是“火烧博望坡”。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由于三往隆中,才请得诸葛亮出山,此后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自然冷落了关、张二弟,时日一久引起关羽、张飞二人对诸葛亮的不满。不久,夏侯惇引十万曹兵,气势汹汹奔新野杀来,声言一阵擒刘备,活捉诸葛亮。刘备闻报,将剑印付与孔明,命众将皆听诸葛亮号令。于是,诸葛亮将关羽、张飞、赵云、刘备诸人一一派出城外,各个吩咐如此如此。诸葛亮在城里也没闲着,督孙乾、简雍准备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使刘备亦疑惑不定。结果,诸葛亮略施小计,在博望坡用火攻败曹军,终令关、张等人折服。

然而,历史上火烧博望坡这场战斗进行之时,诸葛亮尚在南阳躬耕,并未出山。据《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后,刘表使刘备屯兵新野,以拒夏侯惇、于禁、李典等所领曹兵于博望。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一日,刘备伏兵于路旁,自烧屯营伪遁。夏侯惇不知有诈,率兵追之,为伏兵所破。原来火烧博望坡之战乃刘备亲自指挥,功在刘备,与诸葛亮毫无关系。《三国志·李典传》亦记载了博望坡之战。说:“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

可见,博望坡之战发生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前,是刘备一手策划指挥的一场成功的伏击战,由此看来,《三国演义》故事与史实相去甚远。不过,这段故事的创作并非始于《三国演义》,早在元代即已有《诸葛亮博望烧屯》杂剧。该剧情节与《三国演义》虽有异,比如糜竺兄弟放火、关羽负责放水和捉弄张飞的几个细节等,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将功劳从刘备身上移到了诸葛亮头上。在罗贯中的笔下,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形象,不仅大幅度地改造史实,并对故事、形象进行了典型化处理,除去了元杂剧中不合情理和冗杂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