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72

第72章 苛察

原文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瑾瑜匿瑕,川泽纳污。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老子此言,可以为效法。

苛政不亲,烦苦伤恩,虽出鄙语,薛宣上乘。

称柴而爨,数米而炊,擘肌折骨,如此用之,亲戚叛之。

古之子,于有过中求无过,所以天下无怨恶;

今之君子,于无过中求有过,使民手足

无所措。噫,可不忍欤!

译文

水如果太清澈就不会有鱼,人如果太认真就不会有朋友。美玉里面或许会包含着瑕疵,江河中也会容纳有污浊。

如果政府太苛刻,人民就会狡黠。老子的这句名言,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苛刻的政治,使统治和被统治者之间不和睦,太严厉琐碎,就会失去百姓的拥护。薛宣虽然以粗俗的语言规劝帝王,却有大臣的祥德之气。

称了薪柴烧火,数着米粒煮饭,用这种斤斤计较的态度去接人待物,势必会众叛亲离。古时候的君子,力求在别人的过错中寻找没有错的地方,所以,天下的人们没有怨恨。而现在的所谓君子恰恰相反,他们喜欢在没有错误的人身上找缺点,吹毛求疵,弄得天下人手足无措。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怎能不忍住吹毛求疵之心呢?

活学活用:水清无鱼,人精无徒

为人处世应该以道德的准绳来衡量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对待别人就要像船工那样接引乘客登舟。只有严己宽人,才能成大事。如果一旦发现别人有稍许过错,就抓住不放,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优势,到头来,只能将自己置于孤立的境地。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不要总是去责备、去苛求别人。在要求别人怎么做的时候,应该首先问一下自己能否做到。时时检查、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团结能够团结的人,共同做好工作。一味地苛求、指责别人,只会把事情做糟。

有一位夫人去赴一个宴会,主人邀请了一位青年女音乐家来奏琴,以娱来宾。演奏之后,主人问某夫人那乐曲奏得好不好?某夫人答道:“曲是奏得好的,可是,亲爱的,你没看见她穿的衣服是多么不体面呀!”

断章取义:

一个人对于什么事情,只去注重其每个环节是否一致,这样可能会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因此,我们怎能不忍住苛求别人做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