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73

第73章 屠杀

原文

物之具形色,能饮食者,均有识知,其生也乐,其死也悲。

鸟俯而啄,仰而四顾,一弹飞来,应手而仆。

牛舐其犊,爱深母子,牵就庖厨,觳觫畏死。

蓬莱谢恩之雀,白玉四环汉川。报德之蛇,明珠一寸。

勿谓羽鳞之微,生不知恩,死不知怨。

仁人君子,折旋蚁封,彼虽五微,惜命一同。

伤猿,细故也,而部伍被黜于桓温;放麂,违命也,而西巴见赏于孟孙。

胡为朝割而暮烹,重口腹而轻物命?礼有无故不杀之戒,轲书有闻声不忍食之警。

噫,可不忍欤!

译文

只要是有形体颜色的生物,如果能吃能喝,那么它们就会有知觉和悟性。它们活着的时候很快乐,死了也会很悲伤。小鸟低头啄食,抬头回顾,一粒弹丸飞来,应声落地。老牛用舌头舔小牛,母子之情情深意切。如果把牛牵到屠宰场,又有谁忍心看到它因恐惧死亡而浑身颤抖的样子呢?

去蓬莱谢恩的黄雀,获救后用四枚白玉环报答恩人杨宝;蛇获救后用直径一寸大的珍珠报答恩人隋侯。不要以为黄雀、小蛇一类的动物微不足道,活着不知报恩,死了不知怨恨。晋人王湛有着仁爱之心,骑马时遇到蚂蚁堆还要绕着弯子躲开,他明白蚂蚁虽微不足道,但也是生命,应该值得好好珍惜。

作害猿猴是普通的过错,干这事的人却受到桓温的贬斥;放掉小鹿,违犯了命令,秦巴西却因此受到孟孙的赏识。

为什么要早宰割而晚上就烹调,如此重视口腹的需要而轻视动物的生命呢?《杞记》中有不能无缘无故杀生的戒律,《孟子》中有听到动物的哀叫而不忍心吃动物的警语。唉!面对生物脆弱的生命时,人们怎能不忍住杀取屠宰之心呢?

活学活用:宅心仁厚,广施爱心

生存于天地之间,有血有肉的东西都有知觉。微小的动物,它也是有悟性的,活着就会快活无比,死了就会很悲伤。有仁义之心的人连一只蚂蚁都不会伤害,真正的君子会博爱于天下。

传说中,后汉杨宝,弘农人,七岁的时候,走到华阳这个地方,看见一只黄雀,因鸱号鸟追击而掉在地上,并被许多蚂蚁围住,杨宝看见了很可怜它,就将它拾起放在巾箱内,并采黄花给它吃,一百多天以后,黄雀伤好了,羽毛也长丰满了,便飞走了。早晨飞走,晚上又飞回来。

有一天夜里它变成一个黄衣童子,向杨宝反复行礼表示感谢说:“我是西王母的使者,去蓬莱,被鸱号鸟攻击,感谢您救了我。今天我受派遣去南海,现在特向您告别。”随后,拿出四枚白环做为回报,说:“好好拿着这四个环,您的子孙可以官至三公。”就此离去,从此再无音信。杨宝生杨震,杨震生杨秉,杨秉生杨赐,杨赐生杨彪,这样,四代人官至三公。

断章取义:

成功的道路拒绝仇恨,需要你宽容面对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减小前进的阻碍,带来成功的机遇,否则你将在仇恨的袋子里不见天日。有爱才有一切,我们怎能不忍屠宰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