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忍经活学活用
19929300000058

第58章 生

原文

所欲有甚于生,宁舍生而取义。

故陈容不愿与袁绍同日生,而愿与臧洪同日死。

元显和不愿生为叛臣,而愿死为忠鬼。

天下后世,称为烈士。读史至此,凛然生风。

苏武生还于大汉,李陵生没于沙漠,均为之生,而不得并记于麟阁。

噫,可不忍欤!

译文

所抱志向超过生命的人,往往能舍身取义。

因此有陈容不愿与袁绍同日生,而宁可和臧洪同日死的事。元显和不愿活着当叛徒,而甘愿死而做个忠鬼。普天后人称他们为烈士。读史至此,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凛然正气。

苏武牧羊,仍能保持节操到汉廷,李陵兵败被俘,贪生怕死,降于匈奴。他们都保住了性命,但李陵变节投敌,客死沙漠,而苏武却生在长安,他的画像供在麒麟阁受人敬仰。唉!生命诚然可贵,但为了道义,又怎能乞求苟活呢!

活学活用:志向远大,舍生取义

对于生之忍,就是要明析生的意义和目的。人在世上,不能生无正理,死无正道,这样的生不足取,死也不足取。

对人而言,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但是当你周围尽是奸人、小人的时候,是不降以志,还是苟且偷生?面对着敌强我弱、寡不敌众的严峻情势,是不受胁迫、勇于抗争,还是屈于强势?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历代仁人志士,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不失义而偷生的例子举不胜举。

袁绍带兵围攻臧洪。攻打一年多,粮食没有了,城也被攻破了,臧洪被活捉。袁绍对臧洪说:“现在你服了吗?”臧洪坐在地上,怒视袁绍说:“袁家人为汉朝做事,四代有五人被称为公,可以说是受了汉朝的恩德。现如今王室力量衰弱,你不仅没有帮助的意思,反而多杀贤良之臣,来树立自己的威风。可惜我力量弱小,不能为天下人报仇,哪里还谈得上服?”袁绍于是杀了他。臧洪的同乡陈容当时也在场,他对袁绍说:“将军做的是天下的大事,是要为天下百姓除暴,现在你却先杀忠义之人,岂能合乎天意!”袁绍恼羞成怒,让人把陈容也拉出去。陈容回头说:“仁义,它就是君子;违背它,就是小人。如今我宁愿和臧洪同一天死,也不愿和你这样的人共存!”于是也被杀了。

他们人虽死了,但他们的忠义英风,仍活生生地存留世上。

断章取义:

人生有生则有死,切不可把生看得过重,也不可把死看得过重,豁达于生死的人,则能怡然自在地生存。生死皆能忍,则既能舍生取义,也可存命保身,不留骂名。人生在世也不过百年光景,我们应该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