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服帝王的金口才
19928000000023

第23章 “硬”服帝王(4)

大夫苏从入宫说服。楚庄王站在钟鼓之间,左手扶着吴女,右手抱着越姬,左边是短衣下裳,右边是上朝的礼服。庄王说:“我听音乐还没空闲,听什么谏言呢?”苏从说:“我听说,好走正道的人资助多,好享乐的人沉迷多;好走正道的人粮食多,好享乐的人败亡多。我要死了,楚国也快要灭亡了!”

庄王闻之悚然,问:“你为什么而死,楚国为什么而亡?”

苏从说:“我劝说你,你不听我的话必然要杀我。我死后楚国就更没有人敢劝你,任你穷奢极欲,楚国将歌残气尽,亡国指日可待了。”

庄王勃然大怒:“我已有令,敢谏者死,你明知谏必死,为什么还敢冒犯寡人,你不是太愚蠢了吗?”

苏从滔滔不绝说;“我愚蠢,大王您更愚蠢。大王居万乘之尊,享千里之税,兵强马壮,诸侯畏服,一年四季都给大王纳贡。而今大王沉迷酒色,不理朝纲,不亲贤才,众叛亲离。现在虽然安乐,今后祸患无穷,大王以一时之欢,放弃千秋万代的大业,是不是太愚蠢了?我愚蠢,不过被大王所杀,我虽死但会留芳后世,与龙逢、比干齐名,所以我不愚蠢;而大王的愚蠢在于你想当个平民也不可得。我的话说完了,请把您的剑给我,让我自刎吧!”

楚庄王肃然起立,左手拉着苏从的手,右手抽出护身的短刀,割断吊挂钟鼓的绳子,说:“爱卿之言忠言也,我听你的话。”第二天便拜苏从为国相。

战国时代,齐宣王主政,采取了一些清明的政治措施,使齐国强盛后,他自认为国泰民安,便开始追求享乐,不理朝政,平日亲信和任用一班阿谀奉承的奸臣,对忠臣良将却猜忌和排斥。

一天,齐宣王在富丽堂皇的雪宫里大摆宴席,丑女钟离春闯了进去,说她善于表演各种动作,以它来暗示和比拟国家大事。齐宣王让演示一下。钟离春睁圆眼睛,咬紧牙齿,挥动手臂,拍着膝盖大声喊道:“危险,危险!”齐宣王看不懂这哑谜般的动作,便让她作解释。钟离春道出了真正的意思。齐宣王听罢大发雷霆:“好大胆的乡下丑女,竟敢胡说八道!”命令侍卫将她推出去斩首。钟离春大笑道:“我死不足惜,只可惜大王您不久也要死了!”齐宣王大怒:“我怎么会死?”

钟离春说道:“秦国商鞅变法后非常强盛,常派兵向东作战,现在齐国边防松弛,岂不是战祸吗?所以我要睁大眼睛。君主有忠臣,国家才平安,现在您一味沉醉于酒色,忠言听不进,难道不应硬着头皮广开言路吗?所以我要您咬紧牙齿听取逆耳的忠言。大王又被一班只会吹牛不干实事的小人包围,他们是要贻误国家大事的,所以我提醒您挥动手臂驱赶他们。您修建这么豪华奢侈的行宫,搞得国库空虚,百姓贫穷,这等于坐在火上啊,难道雪宫不应拆除吗?大王有以上四大过失,国家形势十分危险,自己还蒙在鼓里呢!这样下去,您不是迟早被人杀头吗?我怀着一颗忠心来劝告您,您却要杀我!”这番有位有理的话使宣王猛醒。

一般来说,说服者游说时要求平心静气,摆事实讲道理,但这也不排斥在某些时候,在特定的话题上、带有一定的感情,以可能性为依据,以假设为前提,甚至带有夸张的成分,故意把问题说得十分严重,将后果描绘得非常可怕,以使对方产生震惊和畏惧,从而警醒、悔过。

正言厉色以指谏君

正确的,恰当的语言,庄严的神色,在说服他人时,如果具备了这三个条件那你的意见很快就会被别人热接纳了。

齐国人蒯通曾劝说韩信背叛汉王刘邦,自立为王,可是韩信没有听信他的进言。刘邦统一天下后,韩信被告以谋反罪而下狱。韩信在临刑前,说;“后悔当初没用蒯通的计策!”

后来,刘邦捉住了蒯通,问道:“你曾劝说淮阴侯韩信反叛我吗?”

蒯通坦白承认:“是这样。臣曾劝说他这样做,韩将军不用我的主意,因此落得如此下场,如果用了我的主意,陛下今天怎么能处理了他呢?”

刘邦大怒,下令说:“烹了他!”蒯通大喊冤枉。

“你曾劝韩信反叛,烹了你还有什么冤枉?”

蒯通说:“当秦朝法度败坏,政体崩溃,东方大乱时,各国诸侯纷纷自立。秦皇丧失了政权,天下人都来争夺,而有才干有见识的人率先得到。盗跖(传说中的大盗)的狗朝着尧狂吠,不是因为尧不仁,而是因为他不是自己的主人。在当时,臣只知道有韩信,不熟悉陛下。再说当时有势力而拿起兵器想干陛下所干事业的人很多,只是力量不足罢了,你又怎能烹杀得尽呢?”

刘邦听完他的话,便吩咐道:“放了他吧!”于是赦免了蒯通的死罪。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韩信杀楚将龙且,彭越据梁地反楚,断楚粮道,楚军主力处于两面被夹的境地。项羽便返军东向,猛扑陈留、外黄一线。项羽攻外黄县数日不下,后外黄被迫投降,项羽大怒,将城中15岁以上的男子准备活埋。

且说外黄县令管家之子才13岁,他挺身而出,冒死前往营中求见项羽,他见了项羽,神色自如,说道:“彭越劫夺外黄,外黄人十分恐慌,因此想投降,只等大王到来。可是大王来后却要活埋他们,百姓怎么能有归顺之心呢?这样一来,自外黄以东,彭越所占据的十余城百姓都将惶恐不安,惟外黄的教训为戒就没有肯自愿投降的了。”项羽认为少年说的话有道理,于是将准备活埋的人全部释放了。

说服,因人因事因时因地的差别,有时必须避实就虚,巧于迂回,从侧面绕而言之,旁敲侧击,以求曲径通幽之效;有时必须直筒倒豆,取最短的途径直陈己见,或集中力量于对手言辞的要害,突然出击、震撼对手,使之疏于防范,失去平衡,从而在极短时间内,取得说服的良效。

古今对比以史谏君

历史的教训是沉痛而有力的。在说服他人时,如果能用从古说今,从而以史来说服人。

楚庄王建筑高层楼台,民夫要到千里之外运石、百里之外装土,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大臣中劝谏此事的72人都被处死了,有个名叫诸御己的山野之民,入宫来见庄王。庄王问他:“你是准备来说服我吗?”

诸御己点点头,说:“君王自有规矩可用,自有法令可行,况且我听说,土受水就会平坦,木受绳就可取直,君王听劝,就会圣明。君王建筑高台,千里运石,百里运土,百姓们得罪受刑,鲜血铺成了大路,这样都没人敢进谏,我怎么敢进谏呢?不过我虽愚昧,也私下听说过去的事:虞国不听宫子奇的劝说而被晋国吞并;陈国不听子家羁的劝说而被齐国吞并;吴国不听伍子胥的劝说而被越国吞并;秦国不听蹇叔的话遭到覆没的危险,夏桀杀了关龙逢却让商汤得了大下;商纣杀了王子比干却让周武王得了大下;周宣王杀了杜伯而使周王室卑弱。这三位天子,六个诸侯,都是不能尊重贤人、信用辩士的话,因此身死国亡。”诸御己说到这里急步退出。

楚庄王立即让侍臣将他召回,说:“你别匆忙走开,我将采纳你的意见。先前劝说我的人,他们的言辞既不能打动我的心,又把危险强加给我,所以都是来送死的。现在你的言谈能够打动我的心,又不把危险强加给我,我因此采用你的主张。”第二天,楚庄王下令说,“有能入宫劝说我的的人,我将与他结成兄弟。”于是停建高台,并免除了百姓的劳役。

作为布衣诸御己为什么胜过众多谏臣,使得楚庄王回心转意?打动庄王心的是沉痛的历史教训。

是诸御己运用古今对比法论证分析,讲得透彻而又耿直,使庄王猛醒。

宋太祖在位期间,党项酋长李继迁时叛时降,经常侵扰西部边陲。有一天保安军禀奏皇上说,他们已经抓获了李母,宋太祖打算将她拖到北城外斩首,以惩戒叛逆的人。

吕端知后入朝规劝皇上:“当初项羽打算油烹汉高祖的父亲,汉高祖传话项羽:‘如果油炸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给一杯肉汤喝。’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不顾念他亲属的,何况像李继迁这样犯上作乱的人呢!陛下今日杀了他的老母,明天是否就能捉住李继迁呢?如果捉不到李继迁,白白地结下怨仇,反而越发坚定其叛逆之心。”

太宗问:“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李母?”

吕端答道:“以臣的愚见,最好将她安置在延州,好好地款待她,以此为诱饵来招降李继迁。即使他不立即投降,也可拴住他的心,因为李母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

太宗听后拍着大腿连声说好:“要不是你及时提醒,朕差点误了大事。”

后来,李母老死延州,李继迁去世后,他的儿子感念前恩,向宋朝俯首称臣。

吕端大事不糊涂。当太宗腰斩李母之时,他以汉代刘邦向项羽索要生父肉羹一事,及时劝服皇上从长计议。终使叛将之子归顺朝廷。

史谏,蕴蓄丰富的内涵,与后人颇有相似相通之处,以古证今,议论纵横,触类旁通,寓意深沉。

史谏一般可分正面说服和反面说服。正面说服即选用历史上正面例证说服君王;反面说服即择取反面例证劝人。正、反谏诤,视人视事而定。大凡擅长史谏的人,无不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他们随手拈来,恰到好处,借人之言,己话他说,使得说服显得尤为厚重而富有折服力。

陈圆圆劝服李自成

关键时刻,如何自保?这是每人都关心的问题,请看陈圆圆的例子:

李自成率百万大军攻破北京,俘虏了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早已对陈圆圆垂涎三尺的大将刘宗敏极欲霸占。李自成以为陈是祸水,下令将其拉出勒死。不待卫兵动手,陈圆圆自己站起,朝李自成冷笑一声,转身欲出。闯王喝道:“回来,你冷笑什么?”陈圆圆并不胆怯,虽被喝令跪下,却朗声辩道:“小女子早闻大王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想不到什么?”“想不到大王却畏惧一个弱女子!”“胡说,孤家怎么会畏惧你?”“大王,小女子也是出身良家,不幸堕入烟花,饱尝风尘之苦,实属身不由已。小女子初被皇亲田畹霸占,后被总兵吴三桂夺去,大王手下刘将爷又将小女子抢来,皆非小女子本意。请问大王,小女子自身又有何罪?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小女子乃无辜之人,大王却要赐死,这不是畏惧小女子又是什么?”李自成被问住,一时语塞,答不出话来。只好说:“你且起来。”陈圆圆抓住良机进言:“为大王计,大王杀小女子,实为不智。”“为什么?”“小女子看宫中情形,大王有撤出京城的打算,不知是不是?”“就算孤王有这种打算,那又怎样?”“大王是打算全师平安撤走,还是被追袭而奔?”“想平安撤走,又怎么样?”“大王,吴总兵引清兵入关,来势甚猛,小女子蝼蚁之命,大王杀了我,对大王无丝毫益处,而留下小女子,小女子感大王不杀之恩,当竭力使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大王可保全实力,全师撤离,巩固西京,日后又可东山再起。趋利避害,请大王三思。”李自成被说动心病,又追问:“你怎么能够使吴三桂滞留京师?”“大王知道,吴总兵降而复叛,皆由小女子而起。大王杀了小女子,必然激起他强烈的复仇心,以致日夜兼程,追袭不已。大王留下小女子,他还穷追什么呢?”李自成终被说服,将其送回府中。

在生死攸关时刻,陈圆圆化险为夷,靠的是先声夺人术。她先是利用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不可一世的自负心理,施以嘲讽刺激。这一招奏效后,申述自己的无辜,再次对李自成施以冷嘲热讽,又获大胜。最后,陈圆圆分析指出杀掉自己的不智,终使李自成改变了主意。虽然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不会碰到这种有性恰之忧的情况,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不会有与他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而这种办法,却能先声夺人,确有敲山震虎,虎惊自出之妙。

俗话说:“斋公骂秃尼——先话先赢”。说服中,客观环境可能对于说者不利,这时最佳妙法,就必须一下子压倒对方的气势,大张自己的声威,争取掌握主动权。惟有如此,方可转败为胜,绝处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