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说服帝王的金口才
19928000000022

第22章 “硬”服帝王(3)

刘璋惊奇地问:“卿何出此言?”

黄权见刘璋在认真地等其下文,便侃侃地陈述:“我素知刘备以宽待人,以柔克刚,善买民心。又有孔明、庞统为其用谋,关、张、赵、黄、魏五将助势。他一旦到我西川,你怎么安排他?让他做曲部,他不会服气,如果长期以客礼相待,一国又岂能容二主?张松从荆州而回,必然已和刘备通谋,欲共取西川。主公此刻宜先斩张松,后绝刘备,这样西蜀才有泰山之安。若不听臣言,则我西川必有累卵之危。”

刘璋听罢沉吟道:“一旦曹操、张鲁犯境该当如何?”

黄权说:“可依我蜀地天险,闭境绝塞,深沟之垒,以待时清。”

刘璋觉得黄权说得在理,当时即纳其言。

刘璋此番进谏,用的是“即兴惊言”之法。

古人常有“语惊四座”的感慨,意思是话不在多,而在于份量。可见,在人与人交际的场合,语言的质量是多么的重要!平平庸庸的话,任你说的再多,也只能让听者越发乏味,而一些言简意赅的话则常常能使事物改变面目或是结果。

所谓“即兴惊言”,就是以可能性为根据,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把对方的某一观点、某一种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加以适当的夸张、引申,故意把问题的严重性说得十分可怕,使对方对自己原来的计划和决定产生怀疑,并陷入思考进而作出修改。

而运用此法,贵在先要一语惊人,对方略有所思之时,再步步深入,剖析厉害,使自己的言辞犀利且富有感染力。总之,此法贵在一个“惊”字,进言者必须先在“惊”字上做足了文章,然后才能收到耸人听闻的效果。

但是,惊言并不是信口拈来的胡说,必须要有一定的事实作依据,才能让人深深地感到你的话“言之有理”,不可不听,不可不推敲。

陆贾直接说服高祖

直接说服他人早然有些生硬,但道理却是召然若揭的。陆贾说服流高祖以诗书,治天下的例子就是这样的。

陆贾常常在高祖帝面前称赞《诗经》、《尚书》,汉高祖骂道:“老子是骑在马上南征北战得到天下的,怎么用得着学习研究《诗经》、《尚书》?”

陆贾说:

“骑在马上可以得到天下,难道能够骑在马上治理好天下吗?再说,商汤、周武王用武力夺取了天下,却用平和的方法保住天下,文和武两种方法并用,这才是长治久安的办法呀!过去吴王夫差、晋国智伯由于穷兵黩武而灭亡;秦国法制治国,始终不变,但终于导致秦王朝的灭亡。如果秦国统一天下后,施行仁义,效法先圣前贤,陛下您怎能够夺取天下呢?”

汉高祖听了心里老大不高兴,但脸上渐露愧色,便对陆贾说:“请你试着为我把秦朝所以失掉天下,我之所以得到天下的缘故以及古代国家成败原因统统写出来。”

陆贾就简要地把古代一些国家成功和失败的史实写出来,一共写成十二篇。每当陆贾呈献上一篇,汉高祖看了没有不说好的,左右侍从也都高呼万岁,把他的书称为《新语》。

汉高祖刘邦说“居马上而得之”,简称“马上得之”,是指用武力夺得天下;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用意却是请刘邦对夺取到的天下以“诗书治之”,即实行文治,也就是用所谓诗书礼义来进行教化,拿现代文雅的话说,就是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这场君臣关于如何创业守业、施政治国的争论,以陆贾的胜利而告终。因为有些痞子气的大汉开国皇帝皇帝刘邦被陆贾引用的古代书家特别是秦朝的兴亡教训给震慑住了,“不怿而有惭色”,他为了自己政权的长治久安,不得不承认武功与文治必须兼用,尤其要特别重视文治,是个真理。后来宣帝训子提出的治国要霸、王道夹用,也是同一意思。

可见,直谏中引据经典,以史为鉴是很有说服力的。

大处着眼——晏子说服景公

古人运帷幄而成大事,皆是从大处着眼的。说服他人也是一样比如晏子说服景公,就是从大处着眼而便景公接纳他的意见的。

身居齐卿高位的晏子,生活却极其俭朴。一天途中,晏子的马车与齐景公的马车相遇,景公见他的车子破旧,马上派人送他一辆新车。晏子下朝回家见到新马车停在门前,知是景公所赐,便差人送了回去,自己还亲自向景公道谢。

景公见车子送了回来,沉着脸说:“卿如不接受此车,那么,今后我也不坐车了。”晏子忙躬身回答:“君王此言差矣,我怎能与君王相比呢?您令我统辖百官,我就必须做出榜样。如果说您乘华丽的车子,我也乘华丽的车子;您的驾马高大俊美,我的驾马也高大俊美,那么百官争而效仿,我还怎么去管理他们呢?”景公听罢脸色才逐渐和缓。

有一次,齐景公要把平阴(今山东平阴北)和棠邑(今山东聊城西北)赐给晏子。这两处土地肥沃,商业兴盛,经济较为发达,但晏子不肯接受赏赐。齐景公问:“难道您就不想富贵吗?”晏子说:“我以为当臣子的,应该先为君主,后为自己;先为其国,后为其家,并不是不想富贵。”景公又说:“那我用什么赏赐您呢?”晏子说:“您下令减免渔盐商人的捐税;对农民只征收收获量十分之一的赋税;减轻刑罚,应该判死罪的,减为徒刑,应判徒刑的,改为轻微的惩罚,应该受轻微惩罚的,免罪释放。您做了这三件事,就是对我最好的赏赐,同时对您自己也是很有利的。”景公听后点头同意了。

大处着眼,是从大事、原则、战略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陈述事理;大处着眼必须率先垂范,先国后家,先公后私,让人从心底里佩服,从而接受说服者的话。

正反衬托说服有术

说服他人,不仅仅要从正面去讲道理,举例子,反面也应当充分运用这样正反结合,可衬托出说服者所需出的道理,从而使被说服者接纳。

贞观二年(公元628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还以事实为例指出:从前尧舜开四方门路,使自己看到四方的事情,听到四方的言论,所以当时尽管有些人言行不一,拨弄是非,尧舜也不曾被他们所迷惑,虽有共工那样的坏人也不曾被蒙蔽。秦二世深居官中,专宠和偏信赵高,结果直到天下崩溃都不知道。梁武帝偏信朱异,侯景领兵打到京城还蒙在鼓里,结果被困饥饿而死;隋杨帝偏信虞世基,天下到处起事,他却一点儿也不清楚,结果被宇文化及所杀。所以说君主如果偏听偏信,老是希望人们恭维和附和自己,他的国家就非危即亡;如果兼听广纳,就不会受坏人的蒙蔽;如果能向人表示愿意倾听自己的过错,他的国家就可以兴盛起来。唐太宗听了很高兴,拿起笔,工整地写下了八个大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并“甚善其言”,身体力行。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辨”。魏征的此番说服,就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借古鉴今来进行正反对比:一方面举出反面触目惊心的事例,一方面指出弃暗投明的方向,让对方的内心深受震憾,从而使之不得不心悦诚服地点头称是。

古人说,没有对比,就没有鉴别,对比就好比是“鉴别剂”——在自然界,高山与碎石,长河与细涓,苍松与小草,大象与蚂蚁,稍加对比,其大小之别即清晰可辨;同样,在人类的思想意识里及观念识别中,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鄙,勇敢与怯懦,慷慨与吝啬,一经对比孰是孰非自然也是泾渭分明。

因此,运用正反对比的方法,会使你的语言更加清晰更有力量。从而使说服更具效力。

针锋相对

针锋相对,以如虹的气势说服如此气势强大的人,根据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毫不放松地以理服这,是以“硬”服人的方式之一。

《新序·杂事》载:晋文侯的车子经过平地后拐上山路,大夫们争相上前推车,只有士会不推。文使生气地问道:“士会,作为臣子对他的国君如果忍心,他的罪该如何?”士会回答:“他的罪该重死。”文侯问什么叫重死,士会解释说:“自己被处死、妻子孩也要被杀。”士会反问文侯:“您为什么只问臣子对他的君王忍心的怎么办,却不问作君王的对他的臣子忍心的会怎么样?”文侯问:“作君王的对他的臣子容忍他的罪过该如何?”士会回答:“作君王的如对他的臣子忍心,有智谋的人不为他出谋划策;有辩才的人不为他说话;仁爱的人不会跟随他,勇敢的人不会为他效命。”晋文侯听后下了车,向大夫们道歉:“我的腰腿有毛病,请各位不要见怪。”

还有另一个例子。

汉顺帝即位后,朝廷许多大臣纷纷出走隐居。顺帝派人将樊关从山里抓回来,强迫他当官,他死活不肯,顺帝动了怒,说:“朕能让你生,也能让你死;能让你高贵,也能让你下贱;能让你富有,也能让你贫穷。你竟敢违抗朕的命令!”

樊关从容答道:“命该死时自然会死,陛下怎能让我生就生,让我死就死?臣看见暴君如见仇人,还求什么达官显贵?住在陋室就能自足,南面称王未必快乐,陛下怎么让臣贵,让臣贱?嗟来之食臣不吃,按自己的良心办事吃什么都香,陛下怎能让臣富、让臣贫?”一席话说得顺帝无言可答。

在说服过程中,樊关不畏强暴,不惧威胁,充分利用己方掌握的正义和道理,理直气壮、仗义直言,从而力克对手,就是一种针锋相对的说服技巧。

以攻为守——晏子谏景公

晏子是说服他人的能手,在他的进谏技巧中,有一种以攻为守的说服策徊,很值得一提。

《晏子春秋》载:齐景公饮酒时,陈桓子在旁陪侍。他老远看见晏子穿着黑布衣服,粗劣的兽皮外衣,乘坐破车子,并且驾着瘦弱的马来上朝,认为晏子故意隐瞒君王对他的赏赐,请景公罚他的酒。齐景公照着办了。晏子离开座位,起身对景公说:“是让我饮酒之后解说呢,还是解说之后再饮酒呢?”景公说:“解说后再饮吧!”

晏子侃侃而谈;君王赐我卿位,使我的身份显荣,但我不敢为了个人显荣而接受,是为了奉行君王的命令,受君王恩宠而得财百万,使我的家室富有,我不敢为了财富而接受,是为了使君王的恩赐能顺利下达。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王,臣下有领受优厚赏赐而不顾国家公族的,就责罚他;遇事只能株守官位,不能胜任其职责的,就责罚他。君王宫内的部属好比我的父兄,若有流离失散在荒野僻远之地的,这是我的罪过;君王宫外的部属,是我职责管辖之下的人,若有漂泊流亡在四面八方的,这也是我的罪过;武器甲胄不完备,战车未修整好,这也是我的罪过。如果说乘破车劣马来上朝,想来不会是我的罪过。况且我凭着君王的赏赐,我的父辈没有不乘车的,母辈也没有不丰衣足食的,连妻族也没有受冻挨饿的,国都的那些游士,等待我的接济才有饭吃的就有数百家。这是隐瞒君王的赏赐呢,还是显示我的清贫穷困?如此这般,为何要罚我的酒呢?

齐景公本想戏弄晏子一番,料不到自找难堪,只得自罚一杯酒。

舜对禹这样告诫:“汝无面从,退有后言。”以攻为守,作为谏诤策略,攻者主动,守者被动;攻为进取,守为防御,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然而,攻与守并不是水火不相容,在进谏中,以为守有时会产生独到的效果。

一语惊人以极谏君

极谏,即陈说厉害,危言耸听。可收到振聋发聩,幡然猛醒之效。在说服他人的时候,也要有此种“硬”性的气势,从而产生更好的效果。

鲁迅在《文学上的折扣》中说道:“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以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谎,层出不穷。”所言极是。

楚庄王立为国君后,恒歌酣舞,彻夜图欢,三年不理朝政。还传谕,有来说服的人就处以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