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我的编辑生涯
19925500000006

第6章 筚路蓝缕 创业维艰——中国青年出版社早期(3)

“皇家出版社”旧事

1951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北京成立,归文化部领导。首任社长兼总编辑是冯雪峰,翻译家蒋天佐当副社长,聂绀弩、周立波、张天翼、曹靖华、冯至任副总编辑。据说,冯雪峰是当时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派来的,还给了他一辆詹姆牌小轿车,那是副部长一级的高干才有的专车。人文社是专业的国家文学出版社,因此人们戏称之为“皇家出版社”。说话间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我这里所写的仅是该社的一些轶闻旧事,不确当之处,敬请高明指正。

第一本书是平原烈火

解放初期,人文社所出版的现代文学作品,诗歌方面有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袁水拍的《马凡陀山歌》,戏剧方面有贺敬之和丁毅的《白毛女》,小说方面有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马烽的《吕梁英雄传》等。后来接着出版的长篇小说,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杜鹏和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杨沫的《青春之歌》、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马识途的《青江壮歌》、孙犁的《风云初记》,以及散文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恐怕写新文学史的人,提到它们总要加上浓重的一笔。但是作为人文社,它最早所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该社所出版的第一本书,却是徐光耀的平原烈火,1951年5月间出版。

年年重印的是《围城》

五四时期,包括解放前所出版的作品,如鲁迅的《呐喊》、《彷徨》、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蚀》,老舍的《骆驼祥子》、《二马》,曹禺的《雷雨》、《日出》,叶圣陶的《倪焕之》,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钱钟书的《围城》等,是人文社的常备书目。但是,重印次数最多的要算《围城》了,累计印数高达一百多万册。《围城》印得那么多,除了该书堪称一部新式的儒林外史,作者本人从来没有自己出来炒作过。报刊和电视台要采访他,他说,你如果觉得鸡蛋好吃,你吃鸡蛋好了,何必要找那个下蛋的母鸡?《围城》的高潮迭起,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电视连续剧《围城》的播映,引发了第一波“围城热”;二是坊间盗印该书太多,有的乱加篡改,有的错误百出,有的封面恶俗。为了维护出版社和作家的权益,该社受作家的委托,告上法庭。这是第二次浪潮;三是通过《淡艺录》和《管锥编》的传播,文艺界和学术界逐渐认识了这位文化昆仑。钱老过世以后,发行量最广的《参考消息》,又发表了长篇文章,悼念这位学者型的作家,“围城热”又一次升温,所以该书年年重印。

中国文学大量的全集飘洋过海到日本

人文社是专业的国家文学出版社,对我国现代文学的编辑出版,向来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该社就调集了王士菁、孙用、林辰、牛汉、王仰晨、杨霁云、方殷等一批专家学者到现代编辑室。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该社先后出版了《鲁迅文集》、《郭沫若文集》、《茅盾文集》、《巴金文集》、《老舍文集》、《叶圣陶文集》、《瞿秋白文集》、《郑振铎文集》、《何其芳文集》、《周扬文集》、《冯雪峰文集》、《胡适文集》等等。人文社还和香港三联书店共同出版了50位卓有成就的作家的个人选集。但是,工程最大的要算16卷的《鲁迅全集》,20卷的《郭沫若全集》(文学篇),19卷的《老舍全集》,26卷的《巴金全集》,10卷的《秦牧全集》,以及40卷的至今尚未全部出齐的《茅盾全集》。

关于《鲁迅全集》,在20世纪50年代末,人文社先后出版了《鲁迅全集》(10卷)及《鲁迅译文集》(10卷)。“文化大革命”期间,1975年11月,毛泽东主席就鲁迅著作出版问题做了批示,国家出版局将新版《鲁迅全集》的编注任务,正式交由人文社办理。该社本来有一个由王士菁领衔的鲁迅著作编辑室,但是因为“文革”,业务早已停顿多年,现在既然上级来了指示,编辑们只得重操旧业。1977年11月,中央指定由胡乔木、林默涵主持新版的《鲁迅全集》的编注工作,并且借调秦牧、冯牧、周振甫等专家,到人文社加强鲁编室的工作。1981年8月,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人文社隆重推出新注本《鲁迅全集》(16卷)。1984年8月,日本学习研究社正式出版20卷的《鲁迅全集》日译本,使这位中国文学大师的全集在东瀛出了日译本。

获奖作品占了半壁江山

远在20世纪50年代,人文社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即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同获苏联的斯大林文艺奖,这在当时的中国是绝无仅有的。改革开放以后,最受作家、出版界和读者群所关注的茅盾文学奖,前后共评了五届,共有22部长篇小说获奖,而人文社夺魁的作品共11部,即魏巍的《东方》、古华的《芙蓉镇》、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莫应丰的《将军吟》、张洁的《沉重的翅膀》、刘心武的《钟鼓楼》、刘白羽的《第二个太阳》、王火的《战争和人》、陈忠实的《白鹿原》、刘玉民的《骚动之秋》和阿来的《尘埃落定》。而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等所举办的各种奖项,人文社几乎届届没有落空。例如周而复的《长江万里途》,获“五个一工程奖”,周梅森的《中国制造》、《人间正道》,获“国家图书奖”,《高尔基文集》(20卷)获“国家外国文学奖特别奖”,王季思主编的《中国戏剧选》,获“国家教委高校教材奖”等等。该社的出版物获奖之多,无法一一列举。

古典作品的出版以《水浒传》带头

人文社成立伊始,就先后选调了素有名望的学者,如黄肃秋、顾学颉、张友鸾、舒芜、陈迩冬、王利器、周绍良、严敦易、周汝昌、麦朝枢等到该社工作。正所谓各领风骚三十年,该社又涌现了许多专家,如戴鸿森、杜维沫、李易、弥松颐、陈建根等。在上述诸多老先生的辛勤努力下,该社所出版的古典文学名著,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儒林外史》等。四大名剧有《西厢记》、《特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古典诗词有《唐诗选》、《唐宋词选》、《韩愈诗选》、《李商隐诗选》、《李贺诗选》、《金元明诗选》、《李璟李煜词》等,几乎囊括了中国古典文学之精华。

古编室的同志告诉我说,该社所出版的钱钟书的《宋诗选注》,俞平伯的《唐宋词选释》,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世人所称道。王季思主编辑校的《金元戏曲》、叶葱奇的《李商隐诗集疏注》、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等,均以资料丰富,引证翔实,论述精到爱到学术界的很高评价。

但是,人文社所出版的诸多古典作品,打头炮的却是在首任社长冯雪峰的指导下,副总编辑兼古编室主任聂绀弩亲自参加校订的《水浒传》。该书出版之后没有几天,《人民日报》就发表了一篇文章,祝贺该书的出版。

多姿多彩的外国名著中译本

冯雪峰、王任叔等社领导,十分重视外国文学的出版工作。解放初期,上海时代出版社刚撤消,冯雪峰知道时代有很多俄文翻译高手,他点名要了孙绳武、蒋路、许磊然、伍孟昌和陈冰夷五人。后来又陆续调来的翻译家有郑效洵、朱葆光、陆风、张梦麟、刘辽逸、赵少侯、金满成、梁均、高宗禹、纳训、萧乾、金人、张铁弦、绿原等人。

外国文学编辑室的同志,如刘辽逸译的《战争与和平》、蒋路译的《怎么办?》、陆风译的《我的大学》、金人译的《静静的顿河》、磊然译的《教育诗》、绿原译的《浮士德》、萧乾译的《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梁均译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赵少侯译的《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冯至译的《海涅诗选》等等高品位的译作,真乃数不胜数。

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引来了许许多多译坛宿将,给人文社增加几多辉煌。如蒋学模译的《基度山伯爵》、傅雷译的《高老头》、汝龙译的《契诃夫小说选》、卞之琳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董秋斯译的《大卫·科波菲尔》、丰子恺译的《源氏物语》、季羡林译的《沙恭达罗》、李健吾译的《包法利夫人》、王了一译的《小酒店》、朱光潜译的《歌德谈话录》、谢冰心、郑振铎译的《泰戈尔诗选》、杨绛译的《堂吉诃德》等等,可说是异彩纷呈。

重头戏是,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全集》(6卷)、《人间喜剧》(24卷)、《列夫·托尔斯泰文集》(17卷)《歌德文集》(10卷)、《普希金文集》(7卷)、《塞万提斯全集》(8卷)《高尔基文集》(20卷)、《易卜生全集》(8卷)、《泰戈尔文集》(10卷)都是十分浩大的工程。

诸位看官,不知你有否在3月间到过昆明园通山,看过那盛开的山茶花?那满山彩霞一般的山茶花,恰似那“皇家出版社”众多的译作也!

(原载2002年第2期《出版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