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本上读不到的地理故事
19802600000010

第10章 给大地把把脉——山河之歌

珠穆朗玛峰的崛起

一天,玲玲听奶奶讲了这么一个传说:“传说很久以前,现在喜马拉雅山所在地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岸边长着茂密的森林,一些动物在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突然有一天,从海里来了一条长着五个头的毒龙,毒龙将整个森林都糟蹋了,森林里的动物们忽然间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个个都处于绝望之中。这时,五个仙女从天而降,她们施展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动物们感恩不尽,它们哀求五仙女留下来共享太平之日,五仙女欣然同意,只听五仙女向大海大喝一声,大海不见了。于是,东边成了茂密的森林,西边成了万顷良田,南边成了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成了无边无际的牧场。最后,五仙女则变成了喜马拉雅山的五个主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住在最高峰上的是名叫珠穆朗桑玛的三姐,因而,这座山峰就叫‘珠穆朗玛峰’或‘第三女神’,当地人也叫它‘神女峰’。”

于是,第二天,她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同学们听后都感到很惊讶,并且又感到很怀疑:“难道珠穆朗玛峰就是这么崛起的吗?这也未免太不科学了吧!”于是,他们决定在地理课上向老师请教这个问题。

课堂上老师向他们解释说:“这种神秘般的传说并不足可信,地质学家们大都认为,从阿尔卑斯山脉到东南亚各大山脉的欧亚大陆山系,包括喜马拉雅山脉,都是在过去6500万年间达到最高点的一种力量所造成的。这条山系的各山脉,都是地壳强烈隆起的产物。地壳隆起时,把一个被称为‘古地中海’的古代深海海沟里极厚的沉积岩层推出海面而形成的。这一观点已经被大部分科学家所认同。

那么,是什么原始力量造成了如此庞大的隆起呢?大多数的地质学家都同意‘力量来自大陆漂移’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印度次大陆从非洲南部分裂出来之后,向北漂移,与欧亚大陆板块发生了大碰撞,从而造成了这种结果。

另外,关于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也还有不同的说法。

1950年,瑞士地质学家海根曾经测量过尼泊尔。他认为喜马拉雅山脉庞大的结晶岩石主脉不断升高,是由于印度板块的不断挤压,逼使此核心区的岩石向上升。

还有的地质学家认为,结晶岩石山峰惊人上升,是地球不停走向‘地壳均衡’的反应:如果地壳某处下降,另一处就会上升。

至于哪种说法更合理、更科学,科学界还正在研讨与争论。”

“啊!原来是这样呀!”同学们对老师的解释都感到惊讶。

玲玲也决定要把这个解释讲给奶奶听,让她也了解了解一下地质学家们的分析。

*链接放大镜*

我国第一次登珠峰

1960年5月25日凌晨,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在突击组长王富洲的率领下,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登上顶峰的三名队员是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这次登山,中国登山队共有29人登上了珠峰8100米以上的高度,除登顶队员外尚有13名队员登上海拔8500米的高度。这在世界登山史上也是第一次攀登最高峰的记录。

会喷冰的火山

一天,小钟和爸爸在看新闻,里面有个报道说有某某火山爆发了。于是,爸爸趁机想考考小钟。

“小钟,你知道火山爆发时喷发出来的是什么吗?”

“当然知道,书上说是炽热的岩浆和气体。”小钟不以为然地答道。

“真是,都是这样吗?告诉你吧,一般情况下,火山喷射的本应是炽热的岩浆和气体。可是,在冰岛南部的格里斯维特的一座火山,却不这样,它喷出来的居然是冰。”

“是吗,我可不相信,除非你有事实证明。”

“事实就在网上,你自己去查查看,明天把你查的资料拿给爸爸看。”

第二天,小钟到图书馆终于查到了有关这个火山喷冰的介绍。书上是这样写的:“1982年的一天,当地的很多人有幸目睹了格里斯维特火山喷射的壮观景象。

“那天,火山喷发时,他们不仅没有看到腾空而起的气雾和烟尘,也没有看到滚烫的岩浆喷涌而出,而是看到一块块冰块被抛向高空。而且那冰块喷射而出,以平均每秒钟420立方米的速度,喷出冰块420立方米,最猛烈时,每秒钟喷冰竟可达2000立方米。这一次火山爆发,共喷出了1.3立方千米的冰块,真是壮观无比。”

火山喷冰,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冰岛是个多冰川、多火山的国家,冰川、雪峰簇拥在火山口附近。有时,一边是火山爆发,火山灰与岩浆喷涌而出;一边却仍是冰天雪地。有时,火山在冰川下突然爆发,如果冰层立即融化,就形成飞泉瀑布,甚至引起山洪暴发;如果冰层来不及融化,就会被抛向高空,形成火山喷冰的壮观景象。

*眼界大开*

奇特的火山

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是一座喷金的火山。这座火山每天的喷出物中约有24千克的金子和9千克的银子,它们和其他一些喷发物以气体状态喷入五六十米的高空,在空中冷却后再以粉末状降到地面和地中海,但是现有的技术水平还难以回收。

在拉丁美洲巴巴多斯岛东部5000米的深海处,一座喷泥的火山,在宽约1000米的椭圆形火山口内,人们看到的不是沸腾的岩浆,而是翻滚着的泥浆。整个火山口由一层密密麻麻的黄色细菌所覆盖。

在哈萨克斯坦的缅布拉克山谷,有一座奇特的火山,它的火山口直径有1000多米,喷出来的不是岩浆,也不是火与灰,而是水,所以火山口周围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救命的死海

“在死海中游泳是多么有趣啊,我们决不会沉下去!你还可以挺直你的身体,把头完全抬起来,舒舒服服地在水面仰睡着,并且还允许你撑开伞,挡住炎热的太阳。”这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死海的描述。

关于死海,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公元70年,古罗马的军队包围了耶路撒冷城。有个叫狄度的统帅,为了惩罚那些敢于反抗的人,准备处死几个奴隶。他命令部下将奴隶们带上了镣铐,投进死海,想淹死他们。说也奇怪,这几个奴隶好像身上套有救生圈似的,就是不往下沉。不一会儿,水流把他们送向岸边。狄度又几次命令把奴隶们抛进死海里,结果还是漂了回来。狄度以为是什么神灵在保佑他们,终于把他们赦免了。

那么,这个奇异的地方在哪儿呢?

死海位于亚洲西部巴勒斯坦、约旦、以色列之间。它的名字上虽然有个“海”字,但它并不是海,而是一个湖泊。而且这个湖泊并不太大,它南北长75千米,东西最宽16千米,湖面面积为1 000多平方千米。湖面高度低于地中海海面390多米,平均深度为146米,最深深度达395米,是世界上陆地最低的地方。

一般的湖泊里生活着许多动植物,但死海周边没有花草树木,海边没有沙滩,只有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天空没有飞禽,地上没有走兽,湖里既没有水草,也没有鱼儿。

不过,死海里有一样东西比任何湖里都多,那就是盐。湖水含盐量过大、湖岸也因富含盐分而得名。死海表层含盐量为23%,底层为33%,就是说比一般海水高5~8倍。盐的蕴藏量约110亿吨,足够40亿人口用2 000年。因湖中除盐外几乎无任何生物,故称“死海”。由于死海海水的密度大,故人们可以像躺在床上一样舒适地仰卧在水面上。

*链接放大镜*

死海的未来

长期以来,在死海的前途命运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死海在日趋干涸,不久的将来,死海将不复存在,死海的前途是“死”定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死海并非是没有生命的死水,而且它的前途无量,是未来的世界大洋。

持前一种观点的人认为,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死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蒸发浓缩,湖水越来越少,盐度越来越高。加上那里终年少雨,夏季气温高达50℃以上。惟一向它供水的约旦河,还要被用于灌溉,所以它面临着水源枯竭的危险。

然而另一种观点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考虑,认为死海位于著名的叙利亚——非洲大断裂带的最低处,而这个大断裂带还正处于幼年时期,终有一天,死海底部会产生裂缝,从地壳深处冒出海水,随着裂缝的不断扩大,生成一个新的海洋。

神奇的“子母河”

下课后,小轩与小宇两人正在谈他们最近看到的《齐天大圣》里的情节。其中谈到唐僧师徒四人路经女儿国时,因喝了那里一条河里的水而怀孕生小孩的情节。他们谈得津津有味,并把周围的同学都吸引来了。

突然,他们中间的莉莉冒出这样一句话:“你们知道吗?

在我国境内有这么一条神奇的河,它能促进人畜生育。鸡、鸭、鹅喝了这条河的水以后,能多产蛋。长期不孕的妇女坚持饮用这里的水就能够怀孕生育。它就是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也许你根本就不会相信它真有这么神奇,如果是这样,那么我跟你们讲讲,我从我叔叔那听来的真实的故事吧!

“20世纪60年代初期,新疆可可托海矿区一名炊事员,婚后20年一直都没有孩子。他把妻子接到矿区,不到2年时间,他妻子就成功怀胎并且一胎就生了一男一女,这两口子万分高兴,见人便说:‘咱们新疆真是个好地方!’

“可可托海矿区有不少前苏联专家,他们在苏联生活时,有好几个人的妻子长期不育,到这里生活几年,喝了‘额尔齐斯河’的水后,都有了孩子。于是,他们高兴地说:‘中国真是一块宝地,不但资源丰富,而且我们多年不育的夫人来到这里就生了孩子。’哈哈,神奇吧!”

“是的,太神奇了!”同学们都回应道。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不解地问。

“听我叔叔说,额尔齐斯河之所以这么神奇,是因为这条河中上游属于高山严寒地区,雪水是额尔齐斯河的重要水源。雪水中含有很少的‘重氢’。从医学上讲,重氢对妇女生育有改变作用,所以,常饮高山雪水,有利于妇女生育机能的恢复。”莉莉对他们解释说。

*链接放大镜*

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的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自源头至国界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5.7万平方公里。 它河谷宽广,水势浩荡,年径流量多达119亿立方米,水量仅次于伊犁河,居新疆第二位。水中多产鱼,接近边境处河面宽达公里,可通轮船。额尔齐斯河沿岸风光壮美。又应“金山”而有“银水”之美称。下游的布尔津河和哈巴河两河的河床中滩涂林立,河谷中沼泽密布,水草和绿树十分繁茂,被誉为“大漠水乡”,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价值。

救死扶伤的“圣泉”

1963年,一位名叫维托利奥·密查利的意大利青年身患绝症。当时,他才21岁,可癌细胞已破坏了他的左髋骨部位的骨骼和肌肉。医生在他的左侧从腰部至脚趾全打上了石膏,并预言他的生命只有最后的1年。这个噩耗令密查利感到无比的沮丧,他甚至已丧失了生存的勇气。

幸运的是,就在这时,有人跟他说,在法国比利牛斯山脉有一个叫劳狄斯的小镇,小镇附近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闻名全球的神秘“圣泉”,只要人往里面泡一泡,就能让他们尽快摆脱病魔的缠绕。

于是,他决定给自己一个生存的希望。就在那年5月26日,他在母亲的陪伴下,经过16小时的艰难旅行到达了劳狄斯,第二天便去“圣泉”沐浴。在几名护理人员的护理下,他光着身子浸入冰冷的泉水中。但打着石膏的部位未能浸泡,只是用泉水冲淋了一番,之后,他回家躺了几星期。突然,有一天他产生了要站起来行走的强烈欲望。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居然拖起打着石膏的左腿从屋子的一头走向了另一头!此后几星期,他继续在屋内来回走动,并食欲渐增,体重渐长。到了当年底,他的疼痛感竟全部消失了!

1964年2月18日,医生为他除去左腿上的石膏,并再次进行X光透视,片子上显示出他曾经是完全损坏的骨盆组织和周围骨骼竟然出人意料地再生了!到了这年的4月,密查利已经行动自如,并能参加半日制工作,此后不久便在一家羊毛加工厂就业。1971年6月,密查利幸运地当上了一名建筑工人,并且还结了婚。

科学家们是绝对不会相信“圣母恩赐降福”的神话的,但又当怎样认识“圣泉”起死回生的力量呢?法国著名生物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艾利克赛·卡罗尔博士认为,这是心理过程和器官过程间的联结,使一些不治之症得以痊愈,因为去劳狄斯的病人大都是虔诚的宗教徒。但是,医学界对卡罗博士的分析仍有争议,对于“圣泉”治病的秘密,人们还要继续探寻。

*链接放大镜*

圣水

据说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恒河可以祛病消灾、延年益寿,因此每年都有许多教徒到这里沐浴。近年来,由于沐浴的人数日益增多,恒河水道受到了严重污染,但是没有一个人因饮用恒河水患疾病。远洋轮上储存的恒河淡水,经过万里行程仍很新鲜。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只要向含有痢疾和霍乱菌的培养液中注入一些恒河水,数日后,细菌便会全部死去。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恒河水中含有放射性矿化物钸-238所蜕变产生的铋-274,这种物质几乎能杀灭河水中99%的细菌。

此外,恒河水还含有一般河道所没有的特殊噬菌体以及重金属化合物。正因为如此,才使恒河水具有了独特的自洁能力,因而被印度教徒们视为“圣水”。

冰天雪地里的不冻湖

南极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这片14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绝大部分都被厚厚的冰层覆盖着,零下五六十度的低温仿佛让一切都丧失了生机。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片冰冻的荒原中,活跃着一个神奇的不冻湖,它的面积达2500多平方千米,在正常情况下零度就会结冰的湖面上,还不时会有一阵阵的间歇泉涌出。

科学家考察了不冻湖的地质结构,认为这里不存在类似火山的地质现象。那么,这些湖水怎么会不结冰呢?

有人说,水面以下500米深处,水温可能会比湖面要高,深处的湖水未能接触到南极的寒冷空气,因而形成了一个旋涡,较高温度的水不断卷到湖面,防止了结冰的出现,于是有了不冻湖。

另一种说法认为,南极的强风是造成不冻湖的根源所在。可这种说法遭到广泛质疑,因为即使以每秒十几米速度的强风吹拂,不冻湖的水面顶多也只能有10公里宽,几千平方千米的湖面恐怕不仅仅是由强风所带来的。

新的说法很快被提了出来:在湖水结冰的过程中,盐分会被透析出来并淤积在冰层之下,那里的湖水密度增加就会导致不同湖水的对流。由于对流,密度高、水温低的湖水下降;密度低而水温高的湖水就升到了湖面,从而形成了不冻湖。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不冻湖的真实成因,至今仍然无法破解。

*眼界大开*

世界怪湖集锦

前苏联捷良宾斯克州有一个“甜湖”,湖中的水是甜的。据说用甜湖水洗衣物,不用肥皂也能搓出泡沫,并能把衣物上的污垢洗干净。

西印度群岛中的巴哈马岛上有一个“火湖”。原来,在“火湖”中生长着一种体积微小的海洋生物“甲藻”,它含有萤火素和萤火酵素,一旦发生氧化作用,就能闪闪发光,湖水一被搅动,就会出现奇妙的火光。

北美洲的特立尼达岛上有一个湖面乌亮的天然沥青湖,占地46公顷,深达90米。湖底会不断涌出沥青,而且采之不尽。原来,它是由于古代地壳变动,岩层破裂,地下石油和天然气涌溢出来,与火山灰混合后逐步演变而成的。

会变色的五彩湖

在藏北无人居住的山间小平原上,就有一个五彩湖。在阳光照耀下,湖水闪现出白、黄、红、绿、蓝5种色彩。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青藏高原本是大海的一部分,随着地壳变动,海底成了陆地。五彩湖所处的地势低洼,因而形成湖泊。当时青藏高原的气候湿热,因而形成红土,较浅的湖水被红土照成了红色。到第四纪时,强劲的北风吹来了黄土,它们沉积于红土之上的海岸,因而湖水在黄土的映照下,形成黄色。以后青藏高原继续抬升,气候变干;长期干旱和湖水的强烈蒸发,在湖岸边又形成了白色的石膏层,湖水在石膏层的映照下又显出白色,在湖水较深的地方,由于对阳光的散射而形成绿色和蓝色。原来,美丽的五彩湖并不是仙女的化身,它是大自然最美妙的礼物啊!

四川西北部的岷山,绵亘千里,在雪山和森林之间,镶嵌着许多美丽的明珠。这里也有一个五彩湖,水色变幻多端。从山腰俯视,仿佛一个色彩斑斓的水晶宫。水面上,有的地方显露出海蓝色,有的地方呈现着翠绿色,有的地方辉映成橙黄色。人们以石击水,荡起涟漪,反射出粉红色和雪青色的波光,向四周扩散开去,宛如一道道美丽的彩虹。

为什么湖泊会变色呢?原来,阳光透过林梢洒向湖面,湖水明澈如镜,倒映出林梢的绚丽色彩;加上湖底的石灰岩高低不同,有深有浅,本身颜色有别;再加上水里的水藻,反射上来,就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色彩。

岷山南坡松潘黄龙寺风景区的五彩湖,就更奇特了。从山腰到山麓,有一条宽几米,长7千多米的岩沟,溪水沿着山坡蜿蜒而下,在阳光映照下,仿佛一条金黄色的彩带在飘动,两端都有成串的明珠般的五彩湖。湖床是乳色和米黄色的石灰岩,宛如精美玲珑的玉石雕刻。它们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像葫芦,有的像壶、盆、钟、鼎,有的像莲瓣和菱角,水色五彩纷呈,艳丽如锦。人们用手捧水,手上的水又变得无色而透明了。

印度尼西亚努沙登加拉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佛勒斯,也有个类似的五彩湖。它位于克利托摩地方附近,湖泊被重叠的群山所包围。湖水的一边泛映着鲜红血液似的色泽,中间的湖水相衬出深绿色,而另一边湖水又是另一种草绿的色泽。

阿尔及利亚阿尔必斯城附近,有一个天然的“墨水湖”。这个湖是由两条小河汇集而成的,其中一条河里的水含有大量铁盐,另一条河含的却是大量的腐蚀物质。经过化验后知道,这两股水汇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才形成了天然墨水。

澳大利亚南部还有一个会变色的湖,一年中,它会出现灰色、蓝色和黑色三种不同的颜色,这是十分少见的。这是什么原因呢?科学家发现,这个湖里含有大量的碳化钙,这就是它耍的把戏。冬季,这里气温较低,碳化钙就沉淀在湖底,凝结成结晶体,这时候湖水呈现出黑色。到了夏季,气温增高,水温也升高了,碳化钙晶体从湖底慢慢向上升高,它使黑色的湖水变成了灰色。秋季来临时,那些碳化钙的结晶,几乎全部浮上水面,湖水又由灰色变成蓝色。

*眼界大开*

会变色的多瑙河

欧洲的多瑙河是一条奇特的河,有人做过统计,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变换8种颜色:6天是棕色的,55天是浊黄色的,38天是浊绿色的,49天是鲜绿色的,47天是草绿色的,24天是铁青色的,109天是宝石绿色的,37天是深绿色的。

能让人悬浮在空中的怪湖

1998年的一天,有个人在阿根廷的一个名叫沙兰蒂纳的湖中游泳,刚进入到水中不久,他突然感觉自己像是浮到空中,仿佛失重了一样。这一奇特现象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旅行者以及科学家前去探险。

听到这个消息后,著名的物理学家卡罗斯1999年2月也来到这里,并对发生的奇特现象进行跟踪研究。

为了体验怪湖悬浮现象,卡罗斯日夜守候在湖边。幸运的是,至今他已体验了5次不同寻常的悬浮经历。但令他至今难忘的还是第一次,那天他和女友在怪湖里游泳,忽然,他感到身体被一股神奇的力量托起,浮出水面,飘向空中。当时尽管身体感觉不出异样,但他还是被吓得半死。他在空中漂浮了约5分钟,感觉就像在水里游泳,只不过可以自由呼吸罢了。

后来,卡罗斯终于认识到:怪湖发生的这种人体悬浮现象并无规律可循,通常人体会浮离水面3~3.7米,悬浮时间有长有短,从20秒到半小时不等。怪湖直径约180米,但只在靠近岸边45米的区域内会发生悬浮现象。

*链接放大镜*

不沉湖

在地中海的占依岛上,有一个“不沉湖”。湖水终年散发出浓烈的火药味,而且五光十色,鲜艳晶莹。人们在湖里投进石块,也不会下沉,石块仿佛薄纸似的在湖面漂来漂去。人在湖里游泳不会被淹死。据说,用这种水洗澡,可以使皮肤变黑发光,有益健康。据科学家分析,湖水里含有某种矿物质。

上冷下热的班达湖

在南极洲罗斯海岸附近,有一个长3公里、宽2公里的咸水湖,因为它位于天气寒冷的南极,所以即使在夏季,湖面上也厚厚地结着三四米的冰层。可是令科学家们奇怪的是,在冬季零下45℃的情况下,湖面下几十米深处的水温却有25℃,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上冷下热的班达湖。

班达湖怎么会拥有如此独特的特性呢?水是热的,自然会有热源。地质学家严格考察了班达湖附近的地热活动后发现,虽然附近的罗斯海岸有不少活火山,有的近年来还在喷发,加上这一带地壳活动不太稳定,容易被人误解为是受地热资源影响而湖下水变热,但这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他们的考察结果表明:班达湖附近并没有任何地热活动。

于是又有科学家提出了太阳辐射的说法。南极夏季拥有很长时间的日照,湖面因为太阳辐射带来水温增高;冬季湖面水结冰又使盐度增高、密度增大,于是夏季增温的水会因密度大而往下沉,这样形成了底层水温比湖面水温高的奇特景观。支持辐射说的人补充,湖面的冰能使热辐射穿透冰层到水底,该地风大,积雪被吹走后的岩石也能吸收热辐射,这样湖面

冰层以下的水温会逐年增高。另外底层湖水密度大都不会升到表层,因而保持了湖下较热的水温。那么,这样的解释能让人们相信25℃的高温是微不足道的热辐射带来的吗?更何况,冰层对辐射还会有反射。对这种解释我们更加迷惑了。

*链接放大镜*

沸腾的湖

多米尼加岛上有个沸湖,位于南部的山谷中,湖长不过90米,离湖边不远就深达90米。平时湖中无水,深深的湖底露出一个圆洞。当湖里布满水的时候,湖面热气腾腾,好像煮沸了的水那样,而且从湖底喷出一股高约3米的水柱来。散发出的气体里含有硫磺,湖的周围一片荒凉,寸草不生。

为什么湖水会沸腾呢?原来,沸湖不仅是个火山口,还是个巨大的间歇喷泉。地下岩浆离地面较近,当地下水被加热后,就通过岩石的缝隙向地面喷出来。由于地下水积聚了一定的压力后才喷出,所以很壮观。

日水潭的美丽传说

日月潭是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也是台湾岛上惟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风姿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潭中有一小岛名光华岛,以此岛为界,北半湖形状如圆日,南半湖形状如一弯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相传300年前的一天,台湾岛原住民族之一的邵族祖先在阿里山上狩猎,为了追逐一只白鹿,来到日月潭及其附近的地区,他们发现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一个可供族人繁衍生息的福地,于是举族迁居此地,这就是所谓的逐鹿传奇,虽然是一则传说,但说明邵族在水沙连和日月潭地区居住是相当久远的事情。

日月潭湖深水清,波平如镜。湖中有天然小岛浮现,圆若明珠,形成“青山拥绿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朝霞暮霭,明月清晖,时或烟雨迷蒙,湖山隐约,环境幽温。7月平均气温在22℃左右,1月平均气温在15℃左右,冬暖夏凉,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日月潭风光,尤以秋高气爽季节为佳。每当夕阳在天,晚霞一片,湖面上飘起轻纱般的薄雾,煞是好看。待到新月初升,霞光、清辉相映潭中,宁静、优雅,更给潭畔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链接放大镜*

邵族风采

日月潭畔的邵族,为台湾原住民族群中最袖珍的一族,目前人口仅约二百多人,分布在鱼池乡日月村及水里乡大平林。邵族具有坚韧的民族性格及崇敬的祖灵信仰,所谓祖灵信仰,即邵族将拉鲁岛视为最高祖灵的圣地,每户则供奉一只“祖灵篮”,内供祖先遗留下来的衣饰,代表祖灵的存在,依四时之序,举行岁时祭祀仪式,如农历三月有水稻的播种祭、移植祭,五、六月时有除草祭、整田祭,七月有狩猎祭、拜鳗祭,八月则是邵族最盛大的祭仪——传统年祭,庆贺一年的丰收,放飞一年的喜悦。当邵族人的杵舂响起石音时,即为迎接欢乐节庆的前奏,演出名闻遐迩的“湖上杵音”,也使众多游客对这一古老民族增添了许多注重农桑、建设家园的敬意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向往。

贝加尔湖为何会有海豹生存

在我国西汉时期,贝加尔湖属匈奴的控制范围之内,当时的名字叫做北海。西汉使节苏武就被单于流放到这个地方长达19年。如今的贝加尔湖地属俄罗斯,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贝加尔湖狭长弯曲,宛如一弯新月,所以又有“月亮湖”之称。此外,这里的湖水总是清澈见底,就算是在水深40米处搁一个白色瓷碟也能看得见,因而它也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眸”。除了美丽的湖形和清澈的湖水,贝加尔湖还以其日照时间之长闻名于世。这里全年日照时间长达2524小时,是俄罗斯的最高纪录。

贝加尔湖风景秀美,湖内物种丰富,有很多西伯利亚其他淡水湖已绝迹的物种,包括珍贵的鲑鱼物种——奥木尔鱼、白鲑、细鳞鲑、哲罗鱼、鳗鱼、鲈鱼,等等。这里还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此外,在贝加尔湖里,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哺乳动物代表——贝加尔湖海豹。

然而,最使科学家感兴趣和迷惑不解的是,贝加尔湖中生活着许多地地道道的海洋生物,如海豹、鲨鱼、海螺、奥木尔鱼等。世界上只有贝加尔湖湖底长着浓密的丛林——海绵,海绵中还生长着外形奇特的龙虾,可是贝加尔湖的湖水一点也不咸,为什么会生活着如此众多的“海洋生物”呢?对此,科学家们作了种种推测。

最初,很多科学家认为,地质史上贝加尔湖是和大海相连的,海洋生物是从古代的海洋进入贝加尔湖的。然而,20世纪50年代随着钻探技术的进步,在贝加尔湖打了几个很深的钻井。在取上来的岩芯样品中,没有发现任何中生代的沉积层,只有新生代的沉积岩层。其他的一些材料也证明,贝加尔湖地区长时间以来一直是陆地,贝加尔湖也是地壳断裂活动而形成的,这就否定了贝加尔湖之前是海洋的说法。

那么,湖中的海洋生物到底从何而来呢?它们又是怎样进入湖中的呢?有的科学家认为,只有海豹和奥木尔鱼是真正的海洋生物,它们可能是从北冰洋沿着江河来到贝加尔湖的。至于海绵、龙虾、海螺、鲨鱼等生物之所以在贝加尔湖生存,是因为贝加尔湖有类似海洋的一些自然条件,如贝加尔湖非常像海洋盆地,所以在许多淡水动物的身上,产生了像海洋动物一样的标志。

关于贝加尔湖特有的生物来源问题,至今没有水落石出。最显而易见的疑问在于:为什么海豹和奥木尔鱼不在老家好生呆着,却要劳筋伤骨搬到2 000多公里以外的淡水湖来生活呢?而且它们怎么知道那里有适于它们开展新生活的贝加尔湖存在?从18世纪到今天,科学家们已经用10多种文字,在20多个国家里出版了2 500多部有关贝加尔湖的著作。但看这些谜就像贝加尔湖本身一样,变幻不定,深奥莫测。

*链接放大镜*

苏武牧羊

苏武是西汉时的大臣,天汉元年(前100年),他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维生,决不投降。后来,匈奴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直到始元六年(前81年)才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