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年年雪里)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百花之中,宋人对梅花尤为偏爱,不止易安,但凡在文学上有些造诣的名家,几乎人人咏过梅,譬如林逋、晏殊、苏轼、陆游、姜夔,等等。
花这种植物,生来就是受人宠爱被人颂扬的。以花卉草木入诗文,其源头可追溯到文学的起点《诗经》,此后不同时代的人各有偏好,先秦人钟情香草,晋人爱菊,“唐人尚牡丹,宋人偏梅花”,不同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怀下,古人的审美取向和情趣变迁可见一斑。
宋人心里有着化不开的梅花情节,从清高文士到贩夫走卒,几乎人人爱梅、赏梅,南宋之后,画梅、咏梅更是蔚然成风。较之前代,宋人咏梅时既关注梅花本身的形色芳香,更重视梅花所代表的孤傲质洁、清高自持,越到宋末,这种特点就更加明显。
这种现象的出现,和两宋的政治状况不无关联。宋代是个时局动荡不安的朝代,纵使经济文化大显繁荣,但长年内有党争外有强敌,百年以来积贫积弱,靖康之后更是江河日下,风雨飘摇。正直的文人满心忧虑却深感无力,只好借孤傲自洁的梅花寻求精神上的出路,故而常以梅为知己、为慰藉,好求得一时坦然。
李清照用一生写成的漱玉词,不过数千字,这一首词《清平乐》却见三处“梅花”。能让人丝毫不吝笔墨的,若非恨极便是爱极。
易安的命运是和大宋王朝的命运栓在一起的,一枝寒梅作引,花颜年年相似,词人的生活与国运的兴衰却岁岁不同。她一生极爱梅花,时时处处都有疏影暗香。这首词大概是对词人一生最好的浓缩,三种梅花三种滋味,三重生活三重天地。
怎的不知不觉间,就老了呢?年轻的易安每逢雪落定要踏雪寻梅,既是风雅也是天性。想一个天真的少女站在皑皑白雪中的一树红梅下,巧笑倩兮,真不知醉的是人还是花。待到年长,过了不识愁滋味的年岁,心事渐多,少了昔日单纯明朗的心境,赏梅的兴趣也淡了,虽然梅枝在手却也只在有意无意间搓揉玩弄。或为相思或为人事,竟让人开始不时淌下泪来。
渐入暮年,人们最爱怀旧,却又最怕怀旧。能忆苦思甜倒还算的上美事一桩,但如果回忆比现实甜蜜,昨天比今天温暖,就只剩自我折磨了。这首词里的词人便是这样,上阙四句追忆旧时心情,一“醉”一“挼”虽有惆怅到底不深,到了下阙愁苦益浓,“天涯海角”既指词人已是异乡客,又指心境的千差万别,丈夫去世后,她沦落飘零了那么久,哪里还有心情再去寻梅?心情本已极其消沉,又有天公不作美,寒风将至,一夜摧残后,梅花就会凋零败落,纵然有赏花的心情,也无处再寻芳踪。
晚年的李清照几乎尝遍了人间的不幸,山河破碎让人愁,他乡为客让人恼,夫死家亡、漂泊流落的忧痛共成一首咏梅调,唱响苍凉。尤其尾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既写风势也写国运,“难看”的何止梅花,还有衰颓的国家。想与风雨相抗,却只能长叹自己身为女子。其实,日暮途穷的命运,岂能轻易改变?便是男儿也无可奈何。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南宋末年,诗人谢枋得抗元失败,隐居武夷山,看着崖上孤梅,写下这首《武夷山中》,只叹空有豪情。宋亡之后,元朝屡次召他出仕,谢枋得坚决不应,最终被强制押送到大都,人人都以为他苦守的气节终难保全,岂料他竟绝食而死,只留武夷山的几棵老梅,兀立雪中。
读这首词,很容易让人想到蒋捷的《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李清照和蒋捷,一在南宋初,一在南宋末,隔着一个多世纪的光阴,看到的却是类似的风景:临安城里有人在夜夜笙歌,荒野里遍是冻骨饿殍。试问,这样的王朝,怎能不亡?虚伪的鼎盛繁华,残酷的末世之殇,让兴亡易代时期的文人比别时的多了些忧患,也添了伤心。
在时代落寞气氛的浇灌下,本就敏感的人忧思更甚。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种方式,把一世的生命历程和人生体验写进词里,不同的是易安赏的是梅,蒋捷听的是雨。但不论梅的盛事抑或雨的葬礼,折射出的都是一种沧海桑田的凄怆,还有词人的悲哀,甚至绝望。
年少时欢乐无忧,中年时的惆怅,进而到老年的凄苦无奈,化作才子蒋捷听风观雨时的一声叹息;少女的娇俏幸福,中年的幽怨典雅,晚景的孤独悲怆,这是词女易安的曲折际遇。蒙太奇式的时空穿梭,倾诉着流年转世的无奈,让人不由想借今人的诗句嗟叹古人的哀愁:“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梅花未落,美人迟暮,真让人伤感。时间是生来就悬在头上的一把钢刀,人人都知它迟早会落下。若生活甜蜜富足或许还可忽视它的存在,若坎坷太多磨难太重,只怕每分每秒都难捱的好像踩在荆棘上。晚年的易安就这样,独自一人,赤脚行走在生命的荒原里,快乐是自己的,悲伤也是自己的,无人分享亦无人分担。
只有梅花,懂她心事。
引梅为知己的,还有现代诗人张枣,他在诗歌《镜中》写道: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短短两行,轻轻柔柔的,戳人心思却如惊雷。这两行诗好像什么都表达出来了,又好像什么都是惊鸿一瞥,亦如她的《清平乐》,倾诉了一生的心事,却又让人觉得什么都触摸不到。词人大概早已习惯了寂寞,偶尔晾晒心事,也只晒给梅花看,旁人即便围观良久,毕竟还是路人。
易安的生命里有很多忧愁愤懑,但应该少有后悔——但凡她想要的,她都争取过,虽然有的从未得到,有的得而复失,终归没什么遗憾。她把人生的每种滋味都体会得透彻,表达得淋漓,大起大落中的大喜大悲,都付诸一卷宣纸,唱给一树梅花。
参考:
宋词鉴赏辞典 877
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 175
陌上香锦蔷薇织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