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19790600000029

第29章 最有效的八大抗衰养生穴(1)

自古以来,中医就将人体的穴位当做是灵丹妙药来使用。如果你了解经络,当身体某个部位出现不适症状时,就可以不需药物,只在身体上对穴位给予正确刺激,就可缓解症状,寿享天年。

足三里——人体第一长寿穴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非常重视足三里穴的保健作用,民间也有“肚腹三里留”的说法。几年前的一场座谈会,让我对足三里这个穴位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时在座谈会上,我邀请了几位九十多岁的长寿老人谈一下自己的养生经验。其中一位颇有儒者风度的老人说:“我这人身子懒,不像前面那位老哥那样经常锻炼,嘴馋,也不像后面那位老哥能管住自己的嘴。年轻时我脾气很大,争强好斗。为什么九十多了身体还好呢?我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我爷爷的教导。爷爷是老中医,当时他就告诉我‘常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开始我并不相信,但在爷爷的逼迫下,每天都会揉揉掐掐足三里。爷爷有时还会替我艾灸这里,一年后,我就尝到了甜头,之前吃啥都不香,后来却成了大肚汉,身体也开始疯长。同时,爱着急上火的毛病也没有了。就这样,我一直坚持刺激足三里,直到现在。”

我对这位老者的话是深信不疑的,足三里穴是胃经的要穴。我们知道,胃是人体的一个“给养仓库”,胃里的食物只有及时地消化、分解、被吸收,人体的其他脏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养分,人才能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况的好坏,对我们来说极为重要,而足三里穴则能担此重任。

医务人员为了证实足三里的重要,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每天刺激病人的足三里20分钟,连续刺激1周,他的血液蛋白含量出现增高,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免疫力也就提高了。这就是“常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理论依据。因此,足三里可以说是我们抗击衰老的第一长寿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取穴时,屈膝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刺激足三里穴时可以采用下面的三种方法。

足三里

1.拇指按揉足三里

平常保健时,可以直接将拇指的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并揉之,剩下的四指可握拳或张开,起到支撑的作用。刺激时可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几秒后,再渐渐放松,之后反复这样操作即可。

当然,如果是身体不舒服了,用足三里调理时手法就不一样了。足三里也称作“足三理”,也就是理上、理中、理下。胃处于肚腹的上面,因此胃胀、胃脘痛时,需要向足三里的上方用力;腹部正中出现不适时,就需要向内按;小腹上的病痛,自然也就要按住足三里向下方使劲。有痛经史的女人可以用理下的方法缓解疼痛。

2.捶打足三里

手握空拳,拳眼向下,垂直捶打足三里穴。捶打之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3.艾灸足三里

艾灸足三里,是足三里保健最经典的方法,其中化脓灸又是最好的方法。顾名思义,化脓灸是让被灸的地方烫伤,并化脓,产生疤痕。因此,这种灸法不适合在头、颈、面部等有碍观瞻的地方进行。

运用足三里化脓灸法时,可先在穴位上涂抹少量的蒜汁,以增强黏附力。将大小适宜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用香烟头或者香火头点燃艾炷开始灸,当艾炷燃尽后,继续放下一个灸,直到规定壮数灸完为之。施灸时,直接作用于皮肤,所以人会感到剧痛,此时可以收轻轻拍打足三里周围的皮肤,缓解疼痛。施灸后,局部会化脓,所以在烫伤愈合之前,要对施灸部位进行常规的消毒护理,以免感染。

当然,大家也可以用艾条灸,每次灸15~20分钟,艾灸时让艾条离皮肤2厘米,灸到局部的皮肤发红,缓慢地沿足三里穴上下移动,注意不要烧伤皮肤。

总之,不管使用哪种方法,一定要每天坚持,并按要求去做。每天花上几分钟就能换来身体健康,非常值得。

【抗衰小秘方】

经常熬夜的人,最好能经常艾灸足三里。因为熬夜聚湿伤阳,湿气最常聚集在脾胃上,足三里是祛除脾胃湿气的有效穴位。

神阙穴——生命从这里开始

神阙穴就在我们的肚脐眼这个位置。我们都知道脐带是胎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的唯一通道,婴儿生下来后,这条吸收营养的通道就关闭了,而刺激神阙穴就等于重新启用这条通道,只不过,这时我们不再从母体吸收营养,而是从生命的源头上激发自身的潜能,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人体的元神和元气。

元神和元气就是人在生命开端那一刻就有的神和气,它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然不能发育成胎儿的生命。元神和元气一直伴着人走完生命的全过程,而很多疾病都源于元气的衰弱,如精神不振、男女性功能不调、肠胃功能衰退等,这些病都是慢性的,甚至可能伴随人一辈子,但只要重新激活元气和元神,我们就可以使精神饱满,免疫力提升,而且可使很多病都能快速治愈。要激发元气和元神,就要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去寻找,这个地方就是神阙,神阙是一个返老还童和起死回生的穴位。

1.隔盐灸——补肾助阳

古人很重视神阙穴的养生和保健功能,名医陈良甫说:“旧传有人年老而颜如童子者,盖每岁以鼠粪灸脐中的神阙穴一壮故也。予尝患久溏利,一夕灸三七壮,则次日不如厕。足见经言主泻痢不止之验也,又予年逾壮,觉左手足无力,偶灸此而愈。”这段话告诉我们,灸神阙穴可以延缓衰老,治疗慢性腹泻,还可以治疗四肢无力。

现在我为大家介绍一种补肾阳的方法:隔盐灸。它尤其对男人因为肾阳不足引起的 “五更泻”有神效。灸肚脐眼时,首先要在肚脐眼里填满细盐粒,然后将艾炷放在盐上灸。灸多长时间呢,古代一种说法要灸满300壮,其实大家每次灸15~30分钟就行,每日1次,连灸10次为1个疗程。如果是用艾条的话,每次灸半根,每日2次,隔日一灸,10次为一个疗程。

中医认为咸味可以入肾,在肚脐眼里填满盐粒后再灸,能够使盐的咸味进入身体,引导艾灸的力量到达肾,这样就可以达到补肾助阳的目的了。除了隔盐灸,还可以将各种中药制成药饼灸,或者放上姜片灸。

2.摩腹——心肾相交,提高睡眠质量

每次吃完饭如果条件允许,我都有摩腹的习惯,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说起摩腹这个方法,可谓是历史久远。两晋时期著名的养生家陶弘景对此就有论述,他说人在吃饭后稍事休息,就可以出去走走,然后手上沾些滑石粉在腹部进行按摩,这样可以防止消化性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何摩腹呢?现在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常用的方法。

摩腹前,先将双手搓动一分钟,直到手心发热。将发热的掌心贴在肚脐上,注意只用一只手即可,然后快速地小范围地摩动,一只手累了可以换另一只手。摩一段时间,大家就会发现肚脐内出现了发热感,并且向四周放散开去。这时,就可以停止了。很多人分不清摩腹和揉腹,其实这两者很好区别,摩只是对于皮肤的摩擦运动,而揉则需要向内压的力。知道它们的不同,更方便大家对症按摩。

刚才我说了摩腹的两大功效:促消化、助睡眠。促消化好理解,可为什么这个动作还能帮助睡眠呢?实际上,我们在摩腹的时候,主要是掌心劳宫穴在对着肚脐摩,劳宫穴是心包经上的经穴,而肚脐为先天经络汇聚之处,肾为先天之本,故必通于肾气。掌心的温热作用于肚脐,可以使心神交通,能够安神健脑,提高睡眠质量。

3.揉腹——同补先天和后天

揉腹时,需要将双手掌重叠在一起放在肚脐上,稍微用力向下按。然后顺时针地按摩,比摩腹时转动的频率要慢一些,先是小圈摩动,之后慢慢扩大到整个腹部,揉腹最好能坚持5分钟。

揉腹法

揉腹时的关键点是要掌握摩动的范围,如果把它具体化,就是上至中脘穴,下至关元穴。

这个范围是如何得来的呢?

中医上将肚脐以上定为中焦,居脾胃;肚脐以下为下焦,居肝肾。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供应着人体后天的营养,被称为后天之本,肝肾则合称为先天之本。中脘穴和关元穴,一个是呵护后天脾胃的重要大穴,一个是滋养先天之气的重要大穴。肚脐在二者的中间,揉腹的时候,既穿越了先天后天的分界线,又刺激到了先天后天的代表穴,所以能收到先后天同补的功效。

【抗衰小秘方】

灸神阙穴虽然有补肾助阳的良好作用,但是,在使用时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在《类经图翼》中就提到了隔盐灸的方法,书中认为秋、冬、春三个季节都可以使用,但是不能在夏天使用,原因是“人之神夏月在脐,故不能灸”,翻译一下就是,根据中医五行的理论夏天属火,而艾灸也属火,夏日艾灸容易让人上火。

命门穴——补肾壮阳,提升阳气

一说命门,谁不会油然而生几分敬畏之心?命门,顾名思义就是生命之门。武侠小说中,命门的出现几率也很高,它通常是很多高手在对决前首先要保护的地方。究竟什么是命门呢?古代医家将命门比喻成走马灯运转的动力源(走马灯中点燃的蜡烛)——火,认为命门火就是人体的阳气之源。命门火旺,身体强健;命门火衰,则体弱多病。命门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这样一来,命门穴就成为了人体的长寿大穴,它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多属一致,所以,补命门火的药物又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取穴时,一般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肚脐相平的区域。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命门

命门穴的保健方法主要有两种:

1.按摩命门穴

按摩的时候,最好换上宽松的衣服。双手掌心相对,搓热后重叠反剪放在后背命门穴上,然后上下摩擦即可。如果觉得这样按摩单调,也可以旋转着上下、左右按摩,一边按摩一边打节拍,直到此处有温热的感觉。

这种按摩的方法随手就可以做,尽管非常简单方便,但功效毫不逊色。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让命门穴发热,给身体补充阳气。通过命门补充阳气,就好像打开窗户让太阳照进来一样。为了增强按摩效果,大家还可以按摩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

2.艾灸命门穴

艾灸命门穴的效果更好,先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在命门穴上方2~3厘米的地方开始艾灸,距离以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不灼痛为宜,每次灸上十几分钟,直到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隔天灸一次。这种方法既能作为日常保健,也适用于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等诸多阳虚症状。

关元穴——固护元气的命定要穴

宋代时,一位著名医家窦材,托名扁鹊再生写了一部《扁鹊心书》,在这本书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南宋年间,一名叫做王超的军人在退役后做了江洋大盗,屡屡犯案,官府却怎么也抓不到他。结果,一直到他九十岁的时候还逍遥法外,并且精神矍铄,不显老状。后来终有一天,经过官府的设计他被抓住,并被判了死刑。临刑前,监渐官奇怪他这么高的年龄,身体还如此健康,就询问养生秘术。王超便将自己年轻时师父授他的一个秘术供了出来,称为“黄白住世之法”。在每年的夏秋之交,用艾火烧灼小腹部的一个特殊穴位一千炷。这样长久地坚持下去,脐下总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身体也一直保持着青壮年的水准,冬不怕冷,夏不畏热。监斩官并不相信他的话,后来将王超处死后命人将他的腹部剖开,果然发现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施灸所致,是元气汇聚、凝练而成之物。

故事中王超艾灸的地方就是关元穴。中医认为,人活着就是靠一口气——元气,没有了元气,人就要死了。小孩子生下来的时候手是握着的,叫做握固,固的就是元气;人死的时候手摊开了,元气涣散,叫做撒手归西。关元穴就是关住元气,不让元气外泄的一个穴位,是人抗衰老的重要穴位。

关元

关元穴在腹部的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将大拇指之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的中间关节为准,这个宽度就是3寸。以它为准,四指下面之处就是关元穴。大家在保健的时候,通常会用到艾灸和按摩的方法,现在就详细介绍下使用关元穴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1.艾灸关元穴

推荐大家使用艾条灸的灸法,点燃艾条的一端后,对准下腹部的关元穴距离皮肤2~3厘米即可。你会发现,不到两分钟穴位附近的皮肤就开始发热、发烫,如果继续坚持下去恐怕会像化脓灸一样烫伤。这时候大家就要变通一下,艾条不能直接对着关元穴不动。

怎么办呢?

介绍给大家两种艾灸的方法:雀啄灸和回旋灸。雀啄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对准关元穴一远一近,就像麻雀啄食一样;回旋灸是将艾条点燃后,在关元穴的上方左右两侧来回移动,或者反复画圈式灸治。

艾灸的时间没有具体的限制,慢性病史较长、体质虚弱的人,每次灸关元穴的时间可以稍长一些,但通常不能超过我们所买艾条的一半。艾灸关元穴的最佳时机是自秋分开始到春分的这段时间。一般温和灸15分钟左右就能感觉到下腹的温热感,而且这种温热感还会扩散,让身上的每个毛孔都能享受暖洋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