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社会常识全知道
19785600000071

第71章 年轻人要知道的人脉常识(2)

20.与优秀的人交朋友

道元禅师如此说道:“古人曾说:‘行雾中,衣裳不觉中湿透。’”同样,平日常常接近优秀杰出之人,自己也会不知不觉中成为优秀的人才。

21.与圈子中的每个人保持积极联系

要与关系网络中的每个人保持积极联系,唯一的方式就是善于运用自己的日程表。比如,记下那些对自己特别重要的人的日子,像生日或周年庆祝等,并在那个日子到来时,打电话给她们,至少给她们寄张贺卡让她们知道你时时在想着她们。

22.表现出你的热情

在人际交往中要尽可能地推销自己。当别人想要与你建立关系时,她们常常会问你是做什么的。如果你的回答没有表示出你的热情,你就失去了一个与对方交流的机会。使你的回答充满色彩,同时也能为对方提供新的话题,说不定其中就有对方感兴趣的。

23.常出席重要场合

多出席一些重要的场合对你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有很大帮助。因为重要的场合可能会同时汇聚了自己的不少老朋友,利用这个机会你可以进一步加深一些印象,同时还可能认识不少新朋友。所以对自己关系很重要的活动,不论是升职派对,还是同事的婚礼,都要积极参加。

24.在第一时间内赶去祝贺他

遇到朋友或同事升迁或有其他喜事,要记得在第一时间内赶去祝贺。当你的关系网成员升职或调到新的组织去时,也要尽早赶去祝贺他们。同时,也让他们知道你个人的情况。如果不能亲自前往祝贺,最好也应该通过电话来表达一下自己的友谊。

25.主动提供帮助

如果朋友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安慰或帮助他们。不论你关系网中任何一个人遇到麻烦时,你应该立即与他通话,并主动提供帮助。这是表现支持、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

26.争取在聚会中表现自我的能力

如果只是满足于当一般成员或听众,就没有多大的价值,也不可能借聚会之机建立起广泛良好的人缘。所以如果有发言的机会时,要争取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各种活动建议。自己不妨率先组织第二次聚会。总之,要努力使自己的存在得到参与者的认可和好评,从而获得聚会的领导地位。

27.同学经常聚会,以求关键时候帮把手

有人说:“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这其实是错误的想法,要知道,大千世界、茫茫人海,既为同学,实是缘分不浅。而且,同学关系有时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这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在你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句空话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那你的人际面会更加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28.参加同学会,办事时求得照应

现代社会中,由于物质的极大刺激,造成许多人的目光短浅,特别是在同学关系上,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来往,“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直到遇到困难时才想到同学,但那时已经为时晚矣!其实,与同学分开之后,还经常保持联系,或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一年一小会,十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为同学,但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第二节 人脉经营常识

1.小肚鸡肠要不得

妒忌之心人皆有之。就一般中国人而言,总是愿意大家彼此差不多,他好我也好,否则就会是“枪打出头鸟”。而这句话也是说那些在日常工作中因为有特殊才能或特殊贡献而出类拔萃的人,往往容易成为受嫉妒的对象。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推之”,所以要是谁在哪一方面出人头地,便往往会受到人们的攻击,更有甚者,由于妒忌心重还可能给你下陷阱,让你生活在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下,时时处处都有障碍,让你人做不好,事干不成。可以说妒忌是人世间一种非常有害的心理,它可以使妒忌者形成一种非常丑陋的心态,使妒忌者走向一条狭窄的人生道路,也使受妒者受到极大的伤害。

日常生活、工作中,妒忌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妒忌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甚而兄弟姐妹之间,都会出现妒忌现象。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不同,所获得社会和他人的评价也就相应不同。人在一起工作生活,自然要相互攀比,而妒忌也就是通过比较,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看到他人的成功之处,而使自己产生了羡慕、苦恼和痛苦,于是对别人的才能、地位、名誉优越于自己而产生了恨意,小肚鸡肠便存在了。

2.孤芳自赏要不得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谁都不能离群索居,既然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分子,就不该与社会的纪律背道而驰,就不能不顾他人的立场,为所欲为。生活在这样复杂的社会中,必须尽可能与其他人,例如上司、同事、下属等,齐心协力地开拓业务,使自己的团体生活更加和谐。但所谓的同心协力,并不是连自己的灵魂也献给团体,或是抹杀了自己的个性,将自己完全融于团体的大熔炉里。虽然在团体中发挥集体主义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不能为了附和团体的行动而失去自我的个性。我们依然要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意即要以“同流不合污”的精神,参与社会生活。

世界上没有谁是全才。有的人可能在建筑上有所建树,有的人可能文学上有所作为,也有的人在政治上能闯出一番天地。正是有人此一方面是行家,有人彼一方面是专家,这世界才这么和谐。

所以,我们不可渴求自己在每一个领域都能干得轰轰烈烈,更不要以为自己在某方面有了成就之后,就认为自己各个方面都会干出成就,孤芳自赏。这往往会导致社交失败。

3.实话实说要不得

在这里我们并不是不提倡实话实说,说实话又有时候确实讨人喜欢,这种场合下就比较适宜,所以实话实说,一定要分场合。所以,崔永元的“实话实说”节目做得好,就是因为他把话摆在了公众的面前,而且都是关系民生切身利益的实话,有哪一个人会不喜欢呢?

聪明人知道,人无论处在何种地位,也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喜欢受到别人的赞美。的确,能力有大有小,毕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当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同,这也是人之常情。会为人处世的人,此时必然避其锋芒,即使觉得他干得不好,也不会直接对其说出来。那些憨厚老实的人,此时也许要实话实说,这就让人觉得你太过没有头脑。有锋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场合显示一下自己的锋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过火,不仅会刺伤别人,也会损伤自己。

实话实说,一定要说到点子上,让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单枪匹马要不得

台湾作家柏杨曾说过: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三个中国人是条虫。而且这话越传越广,不管它是否完全符合现实,但的确反映了我们中国人合作精神的缺陷:遇事喜欢单打独斗,单枪匹马行天下。我们对于“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的气概很是欣赏,男子汉大丈夫本就应自立于天地之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谁没有私心,谁没有欲望,人生一世,谁不渴望成为好汉,轰轰烈烈的干一场,然后让世人都知道?谁不希望像刘备一样扬名四海,名载史册?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不择手段,单枪匹马上阵,生怕别人抢了自己的功,把自己淹没,到头来什么也占不着,还把自己的精力全消耗完了,再也提不起精神去打打杀杀了。

在非洲丛林中,号称丛林之王的狮子往往长期处于饥饿之中,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狮子捕猎的时候都是独来独往,而丛林里另一种食肉动物——鬣狗,则是成群活动,大的鬣狗群有数百只,小的也有几十只,它们很少自己猎食,而是等狮子把猎物杀死以后,从这个丛林之王嘴里抢食!

虽然单个鬣狗对于强大的狮子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可是成群的鬣狗团结起来却让这个丛林之王却步——争夺的结果,往往是狮子在旁边看鬣狗分享自己辛苦狩猎的成果,等到鬣狗吃完了拣一些残羹冷炙聊以果腹。

人脉圈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像狮子一样,能力超群,才华横溢,自以为比任何人都强,连走路的时候眼睛都往上看,他们藐视人生规则,不把朋友的忠告当回事,甚至连上司的意见也置若罔闻,在以团队合作为主的人群里,他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合作的朋友。

独木难成林,再优秀的人,如果不能与人合作,也难取得成功。这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

5.随心所欲要不得

在生活中,人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挫折、背时是难免的。一个人倒霉不仅自己倒霉,而且也是对周围人们,特别是对其朋友的考验。远离而去的可能从此成为路人,同情、帮助其渡过难关的,他可能记你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候形成的。这时形成的友谊是最有价值、最值得收藏的。

朋友间是讲究情义的,所以对待朋友一定要像对待自己一样,不要去拿把盐撒在朋友的伤口上,故意也罢,无意也罢。总之,这些都是不利于友谊长久的。

朋友交往注意避讳,不是冷淡、隔膜,而是体贴、关心、善解人意的表现。朋友之间,不必事事小心,句句留神,交谈如与竞争对手,拜访如入机关图阵。但是不拘小节,不知避讳,只图自己痛快,不管朋友难堪和反感,也是不足取的。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为了保持和增进友情,请你千万注意在说话时不要只顾自己一时尽兴而触犯朋友的“逆鳞”。我们不仅应避免触动别人的忌讳之点,同时也应注意不要提及与其忌讳之点相关联的事情,以免引起对方的误会,使他的自尊心受到无谓的伤害。

俗话说:“守着矮子不说短话。”对于个头低矮的人,最好是不要提及像“短”、“小”、“矮”,以及“木墩”、“水桶”等与矮小相联系的话,免得他误会。

对于犯过罪、判过刑的人,最好也不要提及“监狱”、“劳改”、“罪犯”、“违法”等与他的忌讳相关之事。否则,他会认为你在指桑骂槐。

对于找不着对象的“老大难”,最好不要和他们谈什么“婚姻”、“恋爱”、“男友”、“礼物”等有关话题,以免使他们心烦意乱。

这样的情况太多了,总之,我们对待朋友不能随心所欲。

6.维护好亲戚关系

俗话说:“是亲三分近。”亲戚之间大都是血缘或亲缘关系,这种血浓于水的特定关系决定了彼此之间关系的亲密性。这种亲戚关系是提供精神、物质帮助的源头,是一种应该能长期持续的、永久性的关系。因此,人们都具有与亲属保持联系的义务。在平常与亲戚保持密切联系,在困难时期,求助亲戚才最有利。

7.维护好同学关系

同学关系比一般的朋友关系更加纯洁、朴实,也更亲切、牢固。

现代社会里,人际交往更注重同学关系,同学之间互相帮忙的情况经常可以见到。众所周知的“黄埔同学会”的学友们,就常能摒弃偏见,为国共两党合作、为发展两岸关系出力不少。可以说,“黄埔同学会”是一个同学关系的典范。

同学关系有时的确能在关键时刻帮上自己一个大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平时一定要注意和同学培养、联络感情,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你去托他办事时,特别是办那些比较重要、不关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会帮你。

8.维护好老乡关系

中国人对故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爱家乡,更爱那里的人。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关系。如果都是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者,则同乡之间更是必然会互相照应的。 中国的老乡关系是很特殊的,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那涉及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则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圈子”内的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就是说,必须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如此看来,如何搞好老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几个朋友,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东西,也许赚钱的道路又会平坦几分。

9.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交往的对象

战国末期,秦国的公子异人被派到赵国做人质。当时吕不韦正在赵国经商,他是一个十分精明的生意人,独具慧眼地发现异人是“奇货可居”。

于是,吕不韦花费心思去有意结识异人,很快便成为异人的心腹至交。

不久,吕不韦又多方疏通关系,帮助异人脱离赵国,回到了秦国。在吕不韦的帮助下,异人争到了继承王位的机会,一下子当上了秦王。

自此,吕不韦因深得异人的信任,也开始飞黄腾达,做了秦国的宰相。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谓权倾一时,对秦国后来统一天下作出了贡献。

吕不韦的成功,是由一点一滴的努力积累起来的。他有眼光,更有耐心深谙“放长线”才能“钓大鱼”之理。

这与那些渴求急功近利的人相比,确实是大不相同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得到的回报也是别人所无法比拟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懂得:在拓展人脉时,不要仅把眼光盯在那些正在走红的热门人物的身上,还要善于选择,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交往的对象。如果一味地“趋热灶,避冷灶”,那就会落入俗套,反而难以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