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细说趣说万事万物由来大全集
19785300000038

第38章 职务称谓(3)

其五,为了纵欲享乐。

“沙皇”的由来

“沙皇”是俄国历代君主的统称,是权力与尊严的象征。

“沙”有什么寓意?为什么会和“皇”连在一起?这得从恺撒大帝说起。

恺撒(公元前110~前44年)是古罗马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虽相貌丑陋,但出身贵族,并且才智过人。公元前60年,他与庞培、克拉苏等结成“前三头”,出任财务官、检察官、祭司长、大法官等要职。公元前61年,恺撒任执政官和高卢总督。他在任内征服高卢全境,远征不列颠岛,实力猛增。后来,恺撒夺取政权,对古罗马实行军事独裁统治。他给自己设计许多官衔,诸如,执政官、保民官、独裁官等。因其骄横不可一世,贵族群起反对,后被以布鲁图为首的元老派贵族谋杀。恺撒一生英勇善战,又首创大独裁者的形象,成为西方历代君主所崇拜的人物。

“沙”是恺撒的俄文音译,俄国伊凡四世皇帝将恺撒作为榜样,建立大俄帝国,推行强权政治。他于1547年正式使用“沙皇”的称号。到了1721年,彼得一世觉得“沙”的寓意“太凶相毕露”,于是决定改称皇帝,但臣属们仍称他为沙皇,历代相沿。1917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沙皇制度被彻底推翻,“沙皇”的名称也被民众送进了历史博物馆。

知识小链接:俄国最后一个沙皇——“血腥的尼古拉”

“血腥的尼古拉”是指俄国最后一个沙皇(执政期为1894~1917年)尼古拉二世,因为他的双手沾满了国内外人民的鲜血,所以得此绰号。他心胸狭窄,顽固不化,并且极端残忍。1905年1月9日,他以“工人想摧毁冬宫、杀害沙皇”为由,下令向彼得堡请愿的工人群众开枪,当场惨死的有一千多人,受伤者在两千人以上,其中包括许多妇女和儿童。彼得堡街头洒满了工人们的鲜血。这就是世界著名的“流血的星期日”。这一血腥暴行成为1905年俄国革命的导火索。而这次革命也晴天霹雳般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绅士们的酣梦,宣告了帝国主义时期革命风暴的来临。

“元首”的由来

“元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首席元老和国家第一公民的意思。然而,不同的历史时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容。

罗马共和帝国,元首是指元老名单中的第一名,即首席元老。这一时期的元首只不过在执政官征询意见时,有权第一个发言而已。元首一般都是由检察官根据其财产、声势等,从元老院的成员中挑选出来的。

公元前28年,屋大维当选为执政官。他以执政官的身份对元老院进行了“清洗”。清洗后的元老院增加了大批拥护屋大维的新贵,从此元老院成了屋大维的驯服工具。屋大维成为终身执政官、终身保民官、大祭司长及首席法官。接着,元老院又授予他“奥古斯都”(意思是“神圣的”和“至尊的”)及“元首”的称号。从此,元首和执政官合二为一,屋大维虽保留了共和国的形式,但是他独揽行政、军事、宗教和司法大权,成了名副其实的专制君主,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所以,后世的历史学家就把这种屋大维式的个人独裁统治,称为“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简称为“元首制”。元首制在公元前27年确立,这也就是罗马帝国开始的标志。

知识小链接:国家元首名称谈

一般的,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少数国家,选举主席作为国家元首,譬如中国、朝鲜、老挝等国的国家主席即为元首;波兰、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古巴、越南等国的国务委员会主席即为元首;南斯拉夫的联邦共和国主席团主席即为元首;瑞士的联邦主席即为元首;苏联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即为元首。

世界上现有十六个国家元首是国王,其中有三个女王。在这十六位国王中,最年轻的是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最年长的是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已经八十多岁。英国女王同时还是英联邦一些国家的元首。

总统的由来

总统是共和制国家的最高行政元首名称。总统制起源于美国。1787年,刚获得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3个州的代表55人,在费城独立厅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联邦宪法。宪法规定:国家行政大权赋予总统,总统任期4年,由各州选举的总统候选人选出;总统是最高的行政首长,又是武装部队的总司令;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任命部长、外交使节、最高法院法官以及政府其他官员;总统还有权批准或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1789年1月,根据宪法美国举行历史上第一次大选,选举独立战争的杰出领导华盛顿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总统。

知识小链接:总统纪念日的由来

总统纪念日(有些州称华盛顿诞辰纪念日),作为美国十个法定节日中的一个,定在每年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

该纪念日最初是为了纪念华盛顿而设立的,华盛顿的生日是2月22日。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星期一节日法案”,将华盛顿诞辰纪念日定为2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一。当时有个提案要将这个节日改为总统纪念日,但遭到林肯总统的否决。1971年,当“星期一节日法案”生效的时候,时任总统的尼克松宣布这一天为总统日,以纪念美国历史上所有总统。可是,美国国会并未对此予以授权。所以,这个节日的正式名称仍然是“华盛顿诞辰纪念日”。

但是由于“星期一节日法案”是联邦法律,各州不必强制执行。所以,美国的12个州在这一天纪念美国历史上所有的总统,其他州则只纪念华盛顿总统。

首相的由来

18世纪初,由于英王乔治一世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也不懂英语,不能参与内阁讨论,于是,财政大臣罗伯特·沃尔波尔就负责起国家的政治事务。在罗伯特·沃尔波尔之前,英国君主自己行使首相的职责,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与组织政府。从罗伯特·沃尔波尔之后,君主的影响力衰退,首相的职务逐渐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导人担任。

“首相”最初被用来形容专制君主的首席大臣,也用来指国王的走狗。像罗伯特·沃尔波尔、乔治·格林委拉和诺斯伯爵都强烈抗议自己被称为首相。1937年,议会通过《国王的大臣法》后,“首相”这个称号被正式定下来,同时首相兼任第一财政大臣的职务。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习惯用第一财政大臣的称号胜于首相的称号。

知识小链接:不懂英语的英国国王

公元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了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因为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史称“光荣革命”。随后,斯图亚特家族的玛丽和丈夫威廉统治英国。他们死后无嗣,按照嗣位法王位由玛丽的妹妹安妮继承。1714年安妮去世,无嗣,英国王位由斯图亚特家族的远亲德意志汉诺威的乔治继承,即乔治一世;斯图亚特王朝结束,汉诺威王朝开始。乔治一世不懂英语又不了解英国国情,本来就怕在内阁会议上出丑,便一反惯例,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而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内阁会议。内阁进一步从向国王负责转到向议会负责。英国近代内阁制由此逐渐形成。

主席的由来

古代没有桌椅,人们席地而坐。席地而坐也颇讲究,先铺上房间那么大小的席子叫“筵”,每个人坐的小垫子叫“席”。现在大家常说的“酒席”、“筵席”、“酒筵”意思相近,是从大小不同的筵、席来定名酒宴的。

古人进屋,先脱鞋,再走过筵,坐在席上。入席时,客人有客座,主人中的长辈独自坐在正位或主家席位,叫做主席。

这个称谓于是叫开,慢慢演变成现在的会议主持人,或是国家、团体、公司领导人的职位名衔了。

“主席”一词由中国人发明并流传到世界各地。不过,在西方较早时期有凳子和椅子,他们没有席地而坐的习俗,把“主席”翻译成外文,便是坐在主家席位,译为“椅上人”(Chairman)了。这也符合外国古代习惯,他们古时宴请或开会,主持之人坐高背大椅,其他客人坐长凳,同中国的主席、客席吻合。

中国席地而坐的历史很长,但真正有椅子,最早记载在唐代。

知识小链接:“毛主席”的由来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瑞金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根据地的600多名代表,跋山涉水,冲破重重阻力,云集瑞金。

11月27日,“一苏大”完成全部议程,胜利闭幕。被选为主席的毛泽东致了闭幕词,正式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了,这是他宣布成立的第一个共和国。在红都瑞金这个神圣的地方,人们开始对他的称呼从“毛党代表”(红四军党代表),“毛委员”(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改为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