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民间养生密码:民间养生大智慧
19781600000021

第21章 少数民族世代相传的养生之道 (1)

藏医养生,来自雪域高原的神秘养生之道

走近神奇的藏医学

藏族人民世代生活在祖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上。藏医、藏药的形成和发展,是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有独立系统理论的民族医药,与中医和西医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古代医术。

藏医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融入了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古中医和古阿拉伯的精华而自成体系的藏医学。藏医学不仅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其诊疗经验涉及内、外、妇、儿及预防养生各个领域,内容极其丰富,尤其是藏医对胚胎学的认知水平、尿诊经验的丰富程度,在各类传统医学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即使在现代医学甚为发达的今天,藏医学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绚丽瑰宝。

但是由于青藏高原为高寒地区,一直以来与外界交通极不方便,因而藏医学长期保持着它所固有的一些地域和民族特色。例如藏药多取自高山氧气稀薄环境中生长的耐寒动植物等。另外,在西藏,由于佛教思想已渗透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藏医学自奠基时期便具有了浓厚的藏传佛教的色彩。

藏医学以其独特的三因学说、人体七大物质和三种排泄物为基础理论,在多个学科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建树。这些,我们在后文会有详细论述。

藏医理论的核心:三因学说

藏医学的理论核心是“三因学说”,这不仅用来解释一切生命活动,而且指导着藏医的诊断与治疗实践。藏医认为“三因”即隆、赤巴、培根(音译)是构成人体的基本要素,“三因”各有其生理机能,在正常情况下,它们保持着协调和相对的平衡状态,维持着人体的健康,当其中某一成分因故偏盛或偏衰时,人体则会陷于病态。

1.隆

隆,译为气、风,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身体无病变时为气,身体发生病变时则为风。其特性是粗糙、轻浮、寒冷、细微、坚硬和动摇。隆升降开阖无孔不入,遍布人体细微组织各部,主要依存于脐以下部位,头、胸、心脏、胃、阴部等也有分布。其功能主要是主呼吸,推动血液循环,另外还主司人体的大小便以及汗涕等糟粕的排泄,消化分解食物,输送饮食精微,营养全身,维持生命的活动等。隆可以分成以下五种:

(1)维命隆。聚集于头顶部,运行于胸、咽、喉部,主要依存于肉、骨、脑三者之中,主司饮食吞咽、呼吸、分泌唾液,使记忆力增强,五官清明。

(2)上行隆。聚集于胸部,运行于鼻、舌、喉等处。其作用是润泽肤色,促进进取和耐力,使发音清晰,精神振奋。

(3)遍行隆。聚集于心脏,遍行全身各个部位,主要协调各种隆,能将血液、饮食精华运输到全身各处,推进循环,使四肢能行动,行走屈伸自如,口鼻开合灵活,并司理语言和思维。

(4)伴火隆。主要聚集于胃脘部,运行于各脏腑之间。作用是消化食物,把食物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使血液生成。

(5)下泄隆。主要聚集于肛门,运行于大肠、膀胱、阴部及大腿内侧。它管理男性精液、女性月经及大小便的排泄、产妇的分娩等。总之,大凡人体下半身的机能,多由其掌管。

2.赤巴

赤巴,译为火,为胆为阳,身体无病时为胆阳,身体发病时为火,其特性是滋润、锐利、湿热、轻浮、恶臭、下泄和潮湿。赤巴遍布于人体各处,主要依存于肝胆部位,即心脏到脐部的人体中部,其功能是主身体之热能,产生热,调节体温,帮助消化,能使人产生饥饿感和食欲,吸收精微和药物,促进七精华的成熟和生化,焕发容颜,使肌肤红润白皙,并能生智慧和谋略。赤巴也可分为五种:

(1)能消赤巴。主要依存于胃肠,是三胃火中最重要的胃火。其作用是协助分解食物中的精华和糟粕,使其产生热能,并保证其他各种赤巴的作用能正常进行。

(2)变色赤巴。主要依存于肝脏,运行于人体七精华之中。其功能主要是使血液、胆汁、肌肉和骨骼等保持自己的颜色,如血液的红色、胆汁的黄绿色、尿液的黄色等。

(3)能作赤巴。主要依存于心脏。主司支配意识,使人有胆识、有谋略,使人骄傲并产生欲望,奋发图强。

(4)能视赤巴。主要依存于眼部。使人眼能视物,主司人的视觉,并使人能辨别客观世界的各种颜色。

(5)明色赤巴。主要依存于皮肤。主要功能是使人的皮肤色泽鲜明而润泽。

3.培根

培根,译为水和土,为涎液,身体无病时起吸收营养素、感觉饱满、结合关节等作用,身体发生病变时则成寒病病原。其特性是润滑、清凉、沉重、迟钝并形成黏糊状。主要依存于头脑、肺等胸口以上的部位。其功能是输送液体、调解肥瘦,主管味觉、睡眠和性格等。

培根同样分成五种:

(1)能依培根。主要依存于胸部,是最重要的一种培根。功能是协调并使其他四种培根保持正常,调节全身水分,使其保持适量,如果人体内体液过多或不及,它能予以调节使之恢复正常。

(2)能化培根。主要依存于胃之上部,食物未经消化的部位。主司食物磨碎和腐熟,以利于分解,为消化做好准备。

(3)能味培根。主要依存于舌部。主司人的味觉,使人分辨各种味道。

(4)能足培根。主要依存于头部。主司眼睛、耳朵等器官的发育,也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

(5)能合培根。依存在所有关节处。其作用为主司骨与骨之间的相互连接,使之能屈伸自如。

隆、赤巴、培根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机能,使人体能够正常运转。例如,对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分清糟粕和精华,需要有能化培根、能消赤巴和伴火隆三者共同完成,如果三者不协调,人体消化吸收过程就会受阻,以致引发疾病。

藏医的致病理论:内因和外缘

藏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主要是人体内的三因失衡导致的,而导致这三大因素失衡的不外内因和外缘两种。

1.内因

藏医学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正确地理解无我的本性,从而产生了无明。由于无明之故,也与疾病始终不能分离。特别是由于无明而产生的贪欲、嗔怒、痴愚三毒之故,使隆、赤巴、培根失调,从而产生了疾病。

所谓“贪欲”,是指贪淫欲、贪财、贪名声、贪权势,甚至贪睡觉等都是贪。明明睡八个钟头够了,却偏偏要睡十个钟头,十个钟头刚睡起来不久,又去睡一下,这也是贪。贪主要是淫欲。

所谓“嗔怒”,是指动不动就发怒。有的人发怒,拍桌子摔东西,乃至拿刀子杀人。有的人发怒时皮笑肉不笑,不动声色,怒在心里,而且恨得很深,暗地里算计。嗔怒最不好,佛经里有“嗔火能烧功德林”,功德林是一棵棵地种植的,好不容易种成一片树林,但嗔火一发,全部烧光了。还有,嗔心会断念佛人与众生的法缘,是大乘行者修行上的大忌,其罪甚大,远过于贪欲之罪。

痴愚,又曰“无明”。心性愚昧,迷于事理也,一切烦恼由之而起。唯识论六曰:“诸烦恼生,必由痴故。”俱舍论四曰:“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

赤巴紊乱时,身体的元气就要受到燃烧之害。因为它的本性属火,虽然位于身体的下部,也能向上燃烧,所有的热证均由它产生。

培根紊乱时,身体就要降温。因为它的本性是属于土和水、沉重而凉,虽然位于身体的上部,也能向下堕落,一切寒证都是由它产生。

隆具有寒热两者的性能,当有太阳的性质时,则成为燃烧身心元气的伙伴;当有太阴的性质时,则成为寒冷的伙伴,因此,隆是在身体上下、内外各处运行着,是寒热紊乱的主因,是产生一切疾病的总内因。

2.外缘

导致三因失衡的外缘有很多,例如气候、起居、饮食、行为、情志等都会引起三因失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但具体到每种疾病,外缘又有所不同。

导致隆病的外缘:过量服用轻而粗糙味苦的食物,房事过度,饥饿,失眠,空腹劳动过度,大量失血,急性上吐下泻,凉风吹拂,愁苦操劳过度,长期缺乏营养,解大、小便时用力过猛等,都是引起隆病的外缘。

导致赤巴病的外缘:过量食用辛辣、锐利、油腻的食物,过度嗔怒,炎热季节的午睡后突然过度活动,负重过度,挖掘坚硬的土地,拉硬弓,竞争,走路遇险,落马跌伤,堕于崖下,关入黑牢之中,受外伤,过量食用肉、酥油和酒,如此等等,都是引起赤巴病的外缘。

导致培根病的外缘:过量进食甜味、厚重、冷凉、油腻的食物,进食过饱又不活动,白天睡觉,在潮湿的地方睡觉,进入水中,穿着单薄,过多进食生豆、桃子、山羊肉、干肉、脂肪、植物油、陈腐的酥油炒面、陈腐的萝卜、野蒜,吃了烧焦腐烂的或馊了的食物,过多地饮用生山羊奶、乳酪、凉水、冷茶,前面进食的食物没有消化接着又大量进食,等等,这些都是引起培根病的外缘。

以上这些合并起来,就是合并症、综合征的发病外缘。总之,三因在外缘的诱发作用下,从平衡的状态发生改变,疾病产生。赤巴产生热性疾病,培根产生寒性疾病,隆性轻、动、寒、热性病都可由之诱发。

藏医学中的饮食养生

藏族人生活在广袤无垠的雪域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很多人初到此地都无法适应,身体出现种种不适,当地人却是平安无事,我们通常的解释就是当地人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那么,他们的身体机能是怎么慢慢适应雪域高原的环境的呢?饮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藏医里,食物主要分为粮食、蔬菜、肉食、乳品、熟食,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功效。五谷类粮食,如青稞、大米、小米、小麦、大麦、燕麦等,属于粮食中的芒类食物,具有强筋、增长体力、祛隆生培根的功效,是藏族人们每日必吃的食物。豌豆、扁豆、蚕豆、红豆、小豆等属于荚类食物,能收敛肛门,消除培根产生的热,消除湿润,藏族人们经常用它们来驱湿止泻。

关于肉类,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藏民常吃的肉类中,绵羊肉性温、润,有开胃助消化,增强体力,治疗隆病和培根病的功效;山羊肉性凉而重,可治疗梅毒、食物中毒、黑天花、烧伤等,但老人、小孩和久病的人须谨慎食用;黄牛肉性凉而润,治疗火热、痰火和湿热;水牛肉有安神助眠的作用;猪肉性凉,轻、润,清热,并可治疗疮伤培根淤紫证;牦牛肉性温热、滋润,可治疗寒证,但也容易引起血病和赤巴病;野牛肉性温热,可治疗胃病、肝病等寒性疾病;马、驴、骡肉可祛风、化脓,并能治疗腰肾寒证及黄水病;鸡、雀肉可增生精液,治疗疮疡;野兔肉性温而糙,可增生火热,止泻,美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旱獭肉性温、重、润,能治疗瘰疬、疖痈、胃病、腰肾疾病、头部疾病和寒性隆病;鱼肉味甘,性温,有开胃、明目的功效,可治疗胃病、疮疡、瘰疬及培根病。

藏民食用的蔬菜多为葱、大蒜等,味鲜辛辣,蒲公英与苣菜皆味苦,这些蔬菜分别产于干旱或潮湿地带,能以干燥或新鲜的方式食用,亦可以炒煎烹调,分别具有温、轻、凉、重的性质,能够治疗热证与寒证。

藏民的乳品主要是牛奶,奶汁大多味甘,性重、凉、润、镇,具有增强体质、培元益精、焕发荣光、润泽肌肤、治疗隆病和赤巴病等作用。

藏民经常食用的烹调熟食很多,嫩麦青稞所煮成的稀粥可以平息热证所致之气滞;炒青稞片微热可开胃,提振食欲;进食米醋能够除病排除秽物;服用肉汤可以疗虚劳,增长体力,对于隆症有益。

具有神奇疗效的高原药物

西藏的海拔非常高,2500~5000米的高山、裸岩、灌木丛地带生长着数百种珍贵药材,如虫草、西藏延龄草、胡黄连、天麻雪莲、红景天、高原灵芝等。这些生长在高寒缺氧地带的雪域药材,不仅纯净无污染,而且药效特别好。同时,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这些药用植物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金属微量元素,很符合非高原地区的人们需要,使藏药拥有了神奇的疗效。

而且,在藏药的典籍里,有数百种矿物都可以入药,比如:金子味苦,可以去毒;银可以止脓血;绿松石可以治肝、肺发热;珍珠可以治脑病,等等。《四部医典》还记录了许多珍贵而又有独特疗效的药物,如珍珠七十,藏语叫做然纳桑培。然纳是珍珠的意思,而桑培则是七十的意思。这是藏药里顶级的珍宝藏药。珍珠七十以珍珠、檀香、降香、九眼石、藏红花、牛黄、麝香制作而成,是治疗中风、瘫痪的灵药,对心脑血管疾病,更有奇特的疗效。

藏医认为,药物具有甘、酸、咸、苦、辛、涩六种味道,跟中医的食物五味说很相似。

一般来说,甘味在口中能长时间地停留,并可引起食欲。甘味药物则能增长元气和体力,对老人和小孩有滋补的作用,可治疗消瘦病、气管炎、肺病等疾病,还能使创伤愈合,容颜焕发,使五官灵敏,延年益寿,对于中毒症、隆病、赤巴病都有效用。但是甘味药物运用过量时,容易诱发培根病、肥胖症、消化能力下降、遗尿症、甲状腺肿大等。

酸味会使牙酸痒,口水外流。酸味药物则能生胃火,帮助消化,稀释油脂,还能顺气。但是用量过多的话,会导致血液病、赤巴病,使肌肉松弛,目力昏花,头晕,产生丹毒、疥癣、皮疹、口渴、水肿、鼓胀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