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19780900000017

第17章 交际纽带:青少年要把脉的社交心理(4)

有一天,懒鹅群中的一只鹅到勤奋的鹅群中探亲,这里的一切让它非常惊奇,大鹅们竞争下蛋的场面异常火爆,每只大鹅对下蛋都非常有激情,非常有积极主动性,恨不得生出一个吉尼斯纪录的鹅蛋或者生下TWINS蛋来好让人刮目相看赞不绝口。这给新来的大鹅留下非常深的印象,于是它决定留下来,也决心像别的大鹅一样天天勤快地生蛋。一个月以后,它成功了。它每天也可以生下一个又大又白的鹅蛋来。

不知是“天作之合”,还是无巧不成书,有一天,勤奋鹅群中的一只鹅,在野外旅游时与“组织”失散了,却意外碰上了那群慵懒的大鹅。这里的大鹅对生活缺乏生活目标、缺乏激情,不会勤快地寻找食物,对下蛋也没有任何兴趣,完全凭性情来,高兴的时候一天下一个蛋,不高兴时几天才下一个蛋。这群慵懒的大鹅完全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看到这一切,那只勤奋的大鹅心凉了,可是它一时无法找到回去的路,于是决定暂时留下来。

谁知,自从和这群慵懒的大鹅们住在一起后,渐渐地,勤奋的大鹅习惯了它们的生活方式。一个月以后,曾经每天能下一个大鹅蛋的大鹅居然不会下蛋了。

心灵茶坊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影响如春风细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鹅”的一切。原本勤快的鹅,经过懒鹅的同化,不再下蛋了;而一直慵懒的鹅受到勤快鹅的影响,居然每天可以产下一个又大又白的鹅蛋来。

生活中,我们就像鹅一样,总是在周围人的耳濡目染下进行改变,从而影响我们的个性成长,以及影响我们获得怎样的机会。即使一些人比较有主见,态度比较坚定,也会或多或少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在心理学中,这种人与人在互动中相互影响,从而改变自我状态的情境被称为“邻里定律”。

因为邻里定律的存在,我们就要注意对周围人的选择。如果一个人生活在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就会充满热情、努力勤奋起来,并且力争上游,做到最好。相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懒惰涣散的群体里,受周围人的“熏陶”,他就会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对学习、对工作得过且过,没有计划性,没有长远性,没有良好的执行力,组织框架松散无序。人皆有惰性,这是人的本质。既然无法抹杀本质,长久以往,就会被懒惰涣散的群体所同化,在这种环境“熏陶”下,再勤快的人也会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

现在流行“圈子”一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动圈子。时下更流行一种说法,就是多接近成功者。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关于成功的经验,你也会更容易接近成功。这就是我们对邻里定律的主动运用了。

“偏心”的教练:渴望被人赏识是人的基本天性

某足球队教练将该队队员分成三个集训小组,并在训练时做一个心理实验。

教练对第一小组队员的表现大加赞赏,说:“你们表现卓越,配合度非常高,太棒了!你们是一流的球员。”

对第二小组则说:“你们也不错,如果你们运球速度快一点,步伐再稳一点,就更好了。”

对第三小组则说:“你们怎么搞的,总是抓不到要领,靠你们,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呀!”

其实这三个小组成员的素质、能力都一样。但是经过这样一个实验之后,结果第一小组获得最好的成绩,第二小组次之,第三小组最差。

心灵茶坊

赞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一句赞美的话,便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乃至一个团队的战斗力。正如故事中,实力相当的三组球员,得到教练赞美的一组成绩最好,被教练训斥的一组成绩最差。

心理学家认为,寻求赞美心理人人都有。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某种荣誉。当我们听到四周响起的掌声、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词时,恐怕没有人会表现出一种厌恶与不满的情绪。因为这种赞美会令人精神上得到抚慰,会给人一种美妙的感觉,人们当然没有必要放弃生活中的这种享受。

现实中我们总是吝啬自己对别人的赞美,或是出于冷漠,或是出于嫉妒,我们更多的是挑剔别人的缺点和错误,而不愿用赞美来帮助一个人摆脱心灵的黑暗处。然而,赞美有着神奇的力量,它可以使一个自卑的人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而积极的心态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一个自以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人,总是倾向于别人说自己不行,而当周围的人也这样看待他的时候,他的自卑心态就会被强化,从而走向失败。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免不了犯错,一句善意的赞美,其力量远远大于一万句严肃的批评。

睿智的黄蛇:吃亏就是占便宜

村子里有九条蛇。有一天,它们聚在一起夸耀着自己的优点。

青蛇说:“我最年轻,充满活力。”

白蛇说:“我最强壮,天下无敌。”

花蛇说:“我最美貌,引入注意。”

黑蛇说:“我最灵活,行动便利。”

八条蛇都说出了它们的长处,只有一条又老又丑的黄蛇没有说话。大家一起嘲笑它:“哈哈,老不死的东西!”

“这条丑八怪!”

“又老又没用的废物!”

黄蛇仍然不发一言,既不辩解,也不愤怒,任由别的蛇嘲笑。

不久,村子里田鼠泛滥。一只凶悍的老鹰来联合这九条蛇一同捕鼠。一天下来,

它们一共捕到了10只肥硕丰美的田鼠。

老鹰问:“这10只田鼠怎么分配?”

青蛇探出身子来,冒冒失失地说:“我们和你对半分好了。”

老鹰心想,我一口就能吃掉一条蛇,你们还妄想平分我的猎物?

老鹰愤怒了,冲着青蛇脖子就是一口,把青蛇啄死了。

其它七条蛇见状,纷纷上前同老鹰争辩。

白蛇说:“我们出力不比你出的少,对半分很公平。”

花蛇说:“我们九个分5只田鼠,你一个也分5只田鼠,对半分已经很便宜了。,

黑蛇说:“你想多分我们的田鼠,我们是不会干的。”

老鹰怒不可遏,上去就是几口,这七条蛇也都成了老鹰的盘中美食。

老鹰发现黄蛇一直没说话,就恶狠狠地问:“你说说看,这10只田鼠应该怎

么分?”

黄蛇慢慢地动了动身子,说道:“9条蛇加1只鼠是10个,1只鹰力口9只鼠也是10个,这样对半分正合适。”

老鹰满意地笑了。这样,黄蛇不仅保住了命,还衔走了一只肥大的田鼠。

它看着地上同类的尸体,叹息道:“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亏啊。”

心灵茶坊

俗语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可是这里要讲的道理是好汉要吃眼前亏。只有吃亏,才能得到“幸福”。正如故事中的那条黄蛇,懂得吃亏,才能在危机中保住自己的性命。相比之下,其他的蛇都不想让自己吃亏、让老鹰占便宜,结果老鹰一怒之下,咬死了它们。

人生中,是看到眼前的比较直接的“小利益”,还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发现更大,但可能比较隐蔽的“大利益”呢?这是个很大学问。很多人具有这种心理:见便宜就想得,生怕自己吃一丁点亏。殊不知,这样做使自己的路越来越窄,也很难有大便宜到手。试想,一个人在无人的夜里遇到数名持刀的歹徒,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情况下,是奉行“好汉不吃眼前亏”的古训,还是哪怕寡不敌众、敌我力量悬殊也要奋起抵抗,结局截然不同。

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吃亏是福,生命中吃点亏算什么!吃亏了能换来难得的和平与安全,能换来身心的健康与快乐,吃亏又有什么不值得的呢?记住:有时最先尝到甜头的人未必到最后也饱尝硕果,倒是最先吃亏的人去占最后的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