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影响世界青少年的101个心理寓言(101个心理学寓言)
19780900000018

第18章 意志品质:青少年要锤炼的意志心理(1)

意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憧憬,是要创造或是破坏某种东西的自由的憧憬。没有坚强的意志,想要取得任何成就都是一种空谈。请牢记:滴水穿石不是靠力,而是因为不舍昼夜。

一心享福的小鸟:生活安逸使人丧失斗志

有一只小鸟儿很羡慕游手好闲、养尊处优的家鸡。“为什么我每天都要在天空中飞翔,只有筋疲力尽的时候才能落在枝头上休息一会儿,而那群家鸡却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每天吃虫和睡觉,无忧无虑的,多好啊!”于是,有一天它自动放弃飞翔,加入到了家鸡的行列。它原本是一只能够飞得很高很高、唱得很美很美的鸟儿。但为了博得家鸡们的好感,它不得不深藏起自己的本领。即使偶尔“飞翔”,也只是像家鸡一样拖着翅膀贴着地面瞎扑腾;而当歌唱时,也是像家鸡一样拿捏着嗓子喔喔乱叫。久而久之,它也就忘记了自己的飞翔和歌唱,变成了一只地地道道的家鸡。

有一天,鸟儿所在的家鸡群碰到了一只凶恶的狐狸。所有的家鸡都不再快乐,而是四散逃窜,但这是徒劳的,没有一只鸡能够逃出狐狸的利爪。在生死存亡关头,鸟儿想到了以前飞翔的能力,可这时它却无论如何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利箭似的冲上蓝天,只是掠出去不过一丈远,便像块石头一样重重地摔在了地上。狐狸一脸狞笑,一步步走向受伤的鸟儿……

当被狐狸咬断脖子时,鸟儿悔恨交加地说:“我真不该为了贪图一时的安逸而放弃自由的飞翔啊!”

心灵茶坊

贪图安逸的小鸟,最终在悠闲的日子里丧失了飞行的能力,直到被狐狸抓住的那一刻,才深深悔悟道安逸带来的危害。可又有什么用呢,自己已是狐狸的囊中之物。相信如果再给小鸟一次机会,它绝不会放弃自由的飞翔而贪恋家鸡的养尊处优。

其实,追求安逸并没有错,安逸是一种和谐的心理状态,经历艰难困苦后短暂的安逸生活可以让人得到宁静和休息。但过于安逸舒适可能使人缺乏斗志。对于这一观点,应该辩证地看。日子过得舒服不是坏事,我们也应该力争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是促使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但是,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一个“居安思危”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沉迷于安逸中,就会缺少危机意识,就不容易进步,很容易被他人、被社会所淘汰。当他面对逆境时,也无法摆脱逆境的困扰,终究会在逆境中灭亡。

现实生活中,人总是害怕辛苦而主动放弃了奋斗。当外界的环境安逸的时候,就会放松警惕,而只是享受懒散的生活;人生的竞争是激烈并且残酷的,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只有那些有准备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所以,请不要让安逸蒙蔽你的双眼,打起十二分精神努力拼搏,些许风雨有助于飞得更高,学到更多本领。

寒号鸟和猴子搭棚子:拖延,着眼于及时行乐

一个雨夜,一只猴子和一只寒号鸟在一棵大树底下,一起抱怨这阴冷的天气。

“咳!咳!”最后猴子被冻得咳嗽起来。

寒号鸟也冷得叫个不停。

当他们被淋成了落汤鸡,冻得浑身发抖的时候。他们商议再也不过这种日子了,于是他们决定天一亮就去砍树,用树皮搭个暖和的棚子。

第二天一早,当橘红的太阳在天边升起,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的时候,猴子尽情地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寒号鸟也站在树枝上晒太阳。

猴子问寒号鸟:“嗨!我的朋友,你现在感觉如何?”

“啊哈,再好不过了!”寒号鸟回答说。

“我们现在还要不要去搭棚子呢?”猴子问。

“老兄,你说是动刀动斧的砍树好呢,还是在温暖的阳光下饱饱地睡上一觉好呢?”寒号鸟懒洋洋地说,“再说动刀动斧的碰到自己怎么办?”

“那好吧,棚子可以等明天再搭!”猴子也爽快地同意了。

他们为温暖的阳光整整高兴了一天。天有不测风云,傍晚,又下起雨来。他们又一起躲在大树底下。

“咳!咳!”猴子又咳嗽起来。

寒号鸟也冻得喊个不停。

他们再一次下了决心:明天一早就去砍树,搭一个暖和的棚子。

可是,第二天一早,橘红的太阳又从东方升起,大地再一次洒满了金光。猴子高兴极了,赶紧爬到树顶上去享受太阳的温暖。寒号鸟也一动不动地站在树枝上晒太阳。

猴子又想起了昨晚说过的话,可是,寒号鸟却说什么也不同意:“干吗要浪费这么宝贵的时光,棚子留到明天再搭嘛!”

这样的情景,一直重复出现。迄今为止,情况都没有变化。

心灵茶坊

在被风吹、被雨淋的天气中,猴子和寒号鸟下定决心搭建棚子,可一转眼,在艳阳高照的日子里,他们将“决心”搁置一旁,美美地享受太阳的温暖。他们就是这样,将搭建棚子的事情一推再推,如此反复,生活的情况始终没有改变。

生活中,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也是寒号鸟、猴子,可能我们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

心理学家分析,喜欢拖延的人总是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寄希望于明天,其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于眼前享乐主义。这种人生活的目的在于设法得到快乐,避免痛苦。他们不肯暂时忍受的眼前的挫折和不适,即使将来可以得到更大的、长久的好处和舒适;只要眼前可以享福,至于将来则丝毫不加顾及。正是具有这种病态的心理,许多人把事情推到明天,明天就把事情推到后天,一而再,再而三,事情永远没个完,最终自己一事无成。

拖延是时间的“窃贼”,无端地损耗生命。所以,做事一定要抓住今天,不要给拖延以任何借口,把今天当作你生命中惟一的一天去对待,你将会拥有阳光、雨露、鲜花,等等。珍惜今天,不作冷风中的寒号鸟,让生命在拖延中凋零,也不要把期望当作习惯,因为人生的所有美好都在今天绽放。

不肯远行的蜗牛:逃避,解决不了问题

在一棵干枯的桑树上住着一只蜗牛,这只蜗牛自出生以来,就一直住在这棵树上。

一天,风和日丽,蜗牛小心翼翼地伸出头来看了看,慢吞吞地爬到地面上,把一节身子从硬壳里伸到外面,懒洋洋地晒太阳。

这时,蚂蚁正在紧张地劳动,一队接着一队急速地从蜗牛身边走过。看见蚂蚁在阳光下来回走动的样子,蜗牛不觉有些羡慕起来,于是,它放开嗓门对蚂蚁说:“喂,蚂蚁老弟,看见你们这样,我真羡慕你们啊!”

一只蚂蚁听到了,就停在蜗牛旁边,仰着头对蜗牛说:“来,朋友,咱们一起干活吧!”蜗牛听了,不由自主地把头往回缩了一下,有点惊慌地说:“不,你们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我不能跟你们一起去。”

蚂蚁奇怪地问:“为什么啊?走不动吗?”

蜗牛犹豫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说:“离家远了,要是天热了怎么办呢?要是下雨了怎么办啊?”

蚂蚁听了,没好气地说:“要是这样,那你就躲到你的那个硬壳里好好睡觉吧!”说完,匆匆追赶自己的大部队去了。

对蚂蚁的话,蜗牛倒也不怎么在乎。不过,蜗牛实在想到远处看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蜗牛终于大着胆子把自己的另一节身子也从硬壳里伸了出来。正在这时,几片树叶落在地上,

发出轻微的响声,蜗牛吓得像遭遇了雷击一样,一下子就把整个身子缩回硬壳里去了。

过了好久,蜗牛才小心翼翼地把头伸到外面,外面仍然像先前一样的晴朗和宁静,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只是蚂蚁已经走得很远了,看不见了。

蜗牛悠悠叹了一口气说:“唉!我真羡慕你们啊!可惜我不能和你们一起走。”说完,依旧懒洋洋地晒太阳。

心灵茶坊

蜗牛羡慕蚂蚁远行,可没有胆量和蚂蚁结伴同行,因为它担心路上会遇到种种困难,比如天气热了怎么办,要是下雨怎么办……,对困难的畏惧使蜗牛始终蜷缩在自己的壳里,即使偶尔伸出头,也会被飘落下来的树叶吓到。最后,它只能对蚂蚁的离去表示羡慕。

人类的心理有时和蜗牛的心理差不多,对于挫折总是下意识地逃避,就好像手碰到火、触到电会缩回去一样。

逃避是一种怯懦的表现,从心里学角度来讲它是指不想去面对遇到的事情,而选择消极的方式来避开与事情的冲突。逃避根本不能解决事情,只是在表面上看来舒缓了问题。逃避者很可能是因为是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或者害怕去解决,所以采取这样一种方式。

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逃避者认真的思考问题的本质原因所在,改变自己做事的方式,从内心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多暗示自己:自己完全可以勇敢的面对问题,也能顺利的解决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人常说的:“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既然躲不过,为何不在事情还没有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的时候勇敢的面对,让问题及早的而解决呢?

没捡更多的鹅卵石:后悔不能改变现实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牧民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知道神就要出现了。因此,他们虔诚的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重要旨意。神终于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捡一些鹅卵石,把它们放在你们的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牧民们感到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看来毫无意义的事。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然各自捡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他们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因为得到了财富,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更多的鹅卵石。

心灵茶坊

神要求牧民沿途多捡一些鹅卵石,虽然他们不理解神的旨意,但出于对神的敬畏,牧民还是照做了。没想到,奇迹出现了,第二天那些捡来的石子都变成了钻石。在牧民高兴之时,也后悔当初没有捡更多的鹅卵石。

其实,令人后悔的事情,在生活中经常出现。许多事情做了后悔,不做也后悔;许多人遇到要后悔,错过了更后悔;许多话说出来后悔,不说出来也后悔……人的遗憾与后悔情绪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正像苦难伴随生命的始终一样,遗憾与悔恨也与生命同在。

人们产生后悔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做出决定之前对可能出现的消极后果有一定的预知,但由于疏忽大意或者盲目乐观,对这种危险的苗头没能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人是非常后悔的,因为他已经接近正确的选择,只因一念之差发生了重大遗漏。

另一种后悔经常发生在盲目乐观者身上。决定者在制订行动方案时,有意回避不利的信息,对未来的困难、危险及不利条件根本未加考虑。由于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应急措施,因此,决定者只有惊恐和本能的防御反应,只能临时利用手头的力量补救一下,但终因补救措施的非系统化、非严密化而收效不大。

后悔是一种自责心理,但是严重的自责可能会弄得神经崩溃。鉴于此,我们必须接受和适应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这不是很容易学会的一课。

错过了就别后悔。后悔不能改变现实,只会消弭未来的美好,给未来的生活增添阴影。最后,让我们牢记下面的话吧: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

猴子的无动于衷:“我不行”导致挫败感

五只猴子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面挂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每当猴子去拿香蕉时,马上就会有冷水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全会被淋湿。

起初有一只猴子想去拿香蕉,水柱立即就喷了出来,那只猴子再也不敢上前了。后来其他的猴子也都上前尝试,结果同样被淋得一身湿。于是猴子们得到一个教训:千万不要去拿香蕉,因为会有水柱喷出来。

后来人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想要去拿,结果马上被其他四只老猴子阻拦。其他四只猴子告诉新猴子,如果去拿香蕉将会被水淋湿,那只新猴子不听劝告,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打得全身是伤。

再后来,人再把一只老猴子换掉,换另外一只新猴子,这只猴子看到香蕉,当然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四只猴子揍了一顿,上次刚来的那只猴子打得最有力。新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最后只好作罢。

后来所有的老猴子都陆续被换成了新猴子,但是大家都不敢动那串香蕉,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拿香蕉会被揍。

心灵茶坊

从“拿香蕉会被水淋”到“拿香蕉会被揍”,猴子的思维有了一个转变,久而久之,谁也不知道拿香蕉为什么会被揍,也没有人会去追究这个问题,只知道是一定的。因为猴子的思维已经陷入固有成见的泥潭,不敢也不想再去尝试新的事物。

这种现象就是猴子对于香蕉的一种“习得性无助”,即猴子经过多少次尝试、或受过几次挫折后,香蕉依然拿不到,便不再去做“无谓的努力”,只是呆呆地望着香蕉。在生活中,由于自己碰过壁,或者由于别人不断向你灌输某种“你不行”的理念,本来颇有能力的人,就容易产生“被雨淋、被挨揍”的感觉,最终干脆放弃努力。而最后取得成功的人,总是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考验自己,将“我不行”三个字从字典中删除。他们不接受外界加给自己的“不行”,更不允许自己对自己打击。